APP下载

认知文体学视角下庄子“齐”的哲学思想分析

2017-03-24钱建成翟林柯

关键词:齐物文体学图式

钱建成,翟林柯

(郑州大学 外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认知文体学视角下庄子“齐”的哲学思想分析

钱建成,翟林柯

(郑州大学 外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认知文体学是认知语言学和文体学的交叉学科,理论基础是认知语言学及广义上的认知科学。庄子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齐物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庄子思想的核心部分,主要阐述了如何平等看待世间万象。以庄子的《齐物论》为研究对象,从认知文体学的角度,以其中与人类思维关系密切的概念——隐喻、意象图式和图形背景三种认知方式为切入点,分析了庄子“齐”的哲学思想,阐释语言以及语言背后的认知方式,以深刻理解庄子所传达的“齐”的哲学思想内涵。

庄子;认知文体学;“齐”;哲学思想

0 引言

作为认知语言学和文体学的交叉学科,认知文体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成为“认知转向”中发展迅速的一个研究领域。在学术界,真正奠定认知文体学地位的著作是Semino &Culpeper合编的论文集《认知文体学:语篇分析中的语言与认知》[1]。学者们对于认知文体学有不同的定义,但大多认同Burke对认知文体学所下的定义:Cognitive stylistics is 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style in a language[2]。认知文体学的理论基础是认知语言学及广义上的认知科学,而认知语言学本身又是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3]。人类的认知规律不仅包括基本范畴、原型,还包括意象图式、认知模式、隐喻模式、转喻模式[4]。认知文体学旨在系统地分析语言特征背后的作者、人物或读者以上述认知规律为基础的认知方式[3]。

《齐物论》是庄子思想的核心部分,主要阐述了如何平等看待世间万象。国内有关《齐物论》 思想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徐平和罗四鸰主要分析了《齐物论》中的重要概念(“吾丧我”“以明”等)以及对这些概念的阐释,并从结构上进行了分类(三段说,四段说等),阐释庄子思维模式的特点,总结了庄子“齐物”思想主要是“齐同万物”和“万物齐本”[5—6];许春华则从“和”的角度探讨了“齐”的思想,认为“和”是多样性与差异性的融合,不仅能够诠释“齐”的含义,也具有与现代生态文明相通的独特价值[7];聂炜琪从《齐物论》中总结出了庄子“平等”的哲学思想,认为是现代平等和自由观念的思想资源[8]。

但是,已有的研究很少从认知文体学的角度去分析《齐物论》中的哲学思想。人类的思维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隐喻性的[9],因此,本文从认知文体学的角度,从概念隐喻、意象图式和图形背景三个方面,对《齐物论》进行解读,分析庄子的认知方式以及传递的哲学思想,使读者能够理解庄子的“齐”的哲学思想的深刻内涵。

1 理论基础

认知文体学揭示的认知规律往往是在人类普遍的认知规律基础上的变体 ,而认知文体学分析主要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3]。在认知语言学包括的众多认知方式中,概念隐喻、意象图式和图形背景是三种重要方式。隐喻是“我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的认知工具之一”,不但可以用来解释词汇范畴,也可以用来解释复杂的科学、政治以及社会问题[10]。隐喻的认知基础是意象图式,它来源于日常生活的基本经验,在概念域的映射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0]。意象图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在理解意象图式的过程中会借助简单的线条图形,在对意象图式的理解过程中也借助“凸显”与“隐含”的概念,也就是图形背景,所以意象图式与图形背景密不可分。这三种认知方式相互联系,对于解读作者的认知方式极其重要。

1.1 概念隐喻

“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赖以思维和行动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讲是隐喻式的。”[9]概念隐喻实际上是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这种映射是单向的。始源域一般是具体的事物,目标域一般是抽象的事物。这种映射只是把始源域中的一部分成分映射到目标域中去,一些特征被凸现出来,一些被隐藏起来。概念隐喻理论强调日常生活体验的重要性。隐喻来源于日常生活,用某一个隐喻的原因是经验中觉得与他们有某种联系或相似之处[11]。

例:Look how far we’ve come.

这其中蕴含的概念隐喻就是love is a journey。人们把爱情概念化为旅行,恋人与旅行者相对,恋爱关系对应交通工具,恋爱过程就好比旅途的过程,是结合还是分离,等等,这样,抽象的爱情就被具体化了,完成了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

1.2 意象图式

Mark Johnson提出,意象图式存在于概念系统内,产生于我们的身体经验[12]。它来源于日常生活的基本经验,在观察周围的事物时,我们的身体频繁地和外部世界接触。意象图式就产生于这种看似无关的活动之中,并使这些活动具有了连贯性和整体性,给抽象的活动赋予了具体的结构[13]。意象图式包括方位图示(上—下,前—后,中心—边缘),路径图示,部分—整体图示,容器图示,系联图示,等等。

例:A water drop rolls from the table onto the ground.

这里面隐含的意象图式,是水滴落的路径形状,也就是路径图示,这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球类运动的路径。

1.3 图形背景

图形背景的观点,是20世纪初期由丹麦心理学家Rubin首先提出来的,后被完形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家)借鉴用于研究知觉[10]。图形背景观认为,知觉者在感受或者观察某一事物时,他们的注意力是放在某一个部分的,也就是所说的图形,这一部分是具有高度结构的事物。相对而言,其他部分都成了背景,这部分是模糊的,未分化的。人们总是在未分化的背景中看到图形,也可以理解为“前景化”这一概念。根据完形心理学的观点,确定一个物体是否为图形应该遵循“普雷格朗次原则”(the principle of Pragnanz),即用具有完形的物体、小的物体、运动的物体做图形[10]。

Lakoff & Johnson指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出现在语言中,也出现在思想与行动中,人们用以思考与行动的普遍概念体系在本质上是隐喻的”[9]。因此,本文从众多认知方式中选择与人类思维密切相关的隐喻,隐喻的认知基础意象图式和与意象图式密不可分的图形背景三种认知方式入手进行分析。

2 《齐物论》的认知文体学分析

庄子(369BC-286BC),战国中期哲学家,创立的庄学是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之一,同时也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齐物论》体现了庄子哲学思想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基本观点。秦毓鎏在《读庄穷年录·例言》中,把《齐物论》看作庄子学说的中枢,是理解《庄子》的关键:“内篇解较多,而于《齐物论》一篇尤详。以此篇为其学说中枢,实为全书纲要,尤不可忽。通乎此篇,则全书迎刃而解矣。”[14]庄子的“齐物论”思想主要有3个层面的意义:齐物,齐论和齐言[15]。

2.1 齐物论中的概念隐喻及分析

2.1.1 争论是战争

①其发若机恬,其司是非之谓也。

(发言好像放出的利剑一般,这就是说在专心窥伺别人的是非来攻击。)

②即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

(假使我与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没有胜你,你就果然对了么?我就果然错 了么?)[16]

例①中,人们通过发言相互攻击彼此的是非,这里的发言实则是相互之间的争论,想要达到某个目的而进行的辩论。例②中,人们争论是为了分出胜负,从我们的生活经验来看,胜负和攻击大多数存在于战争中。在这里,两个人或者两个群体之间的争论,是通过战争这个概念映射出来的。战争中的敌我双方就是辩论中的正方和反方,两者之间发生冲突,相互用言语作为武器,你来我往的言辞对抗与战争中的交战相对应,最后总会有胜负之分或者和解之说。庄子处于战国时代,当时诸侯混战,争霸天下,战争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这对当时人们的语言认知有重要影响,即经验影响语言的表达。庄子的其他篇章中,也不乏关于“战争”的隐喻,但,这只是有关战争隐喻来源的一个影响因素。

庄子通过阐述人们之间的相互辩论,指出“齐论”的概念。人们因为对事物具有不同的评判标准而互相攻击,不知道生命中的“真宰”,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沉溺于利益的斗争之中,白白浪费了大好光阴。针对当时的百家争鸣,庄子倡导不同学派之间的是非之争,唯有彼我两忘,是非双谴,才是得道之正宗。

2.1.2 生命是旅程

③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

(走向死亡道路的心灵,没法使他们恢复生机了。)[16]

例③中,人的心灵是走向死亡的,心灵是不会走路的,所以将人的一生比作旅程,从出生走向死亡。人的出生和死亡,与旅程的起点和终点是相对应的。人出生的时候满怀生机,形体完整,可是人死亡的时候,却无法恢复出生时的生机,形体也无法像出生时一样完整。荣华富贵和金钱名利是人们追求“大道”的障碍物。人生与日常的旅行经验密不可分,人亲身体验旅行中的起点、终点、十字路口、旅行者,等等相关事物,进而把人生与旅程进行映射,所以汉语言表达中有许多关于“生命是旅程”的隐喻。

在这里,庄子所要表达的是:芸芸众生为了各自的成见而争论不休,精神困于肉体,思想枯竭,致使自己的心灵慢慢地走向死亡。因此,庄子倡导众生要学会“齐论”,事情的是非对错都是相对的,不要将美好时光用于没有意义的争论中,既得不到幸福,也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

2.1.3 形体是金钱

④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

(他们衰败时如秋冬的景物,这就是说他们在一天天消损)

⑤一守其成形,不亡以待尽。

(人一旦禀受成形体,形体就一直存在着等待耗尽为止)

⑥其形化,其心与之然……

(人的形体逐渐消损,而心也跟它一样消损……)[16]

例④⑤⑥中庄子表达了人禀受成形体之后,形体会一直损耗,这与金钱使用、存储和管理过程中的损耗是息息相关的。战国时期使用的货币多是金属制造的,在流通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磨损。用金钱来映射形体,表达了人的形体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者追求不正确的事情而受到损耗,不懂得大道而去追寻事物之间的界限,也会使道受到亏损。这里,庄子主要想要表述的就是“齐物”的道理[17]。人们不知道万物本来就是相同的,万物齐一,所以才会损耗心神求得一致。事物虽然有“此”有“彼”,有“是”有“非”,看似对立,却是异象同根,皆由“道”派生而来。表面上大相径庭的事物,实则是彼此相通、浑然一体的。

2.1.4 头脑是容器

知识是容器中的液体。

⑨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

(假若有谁能知道,他就能称为天然的府库。往里面注入多少也不会溢满,取出多少也不会枯竭)[16]

例⑨中,天然的府库不管以何种形式存在,都是一个具有界限的容器,将人的大脑看作一个容器,知识存储在人的大脑之中,就好比容器中的液体盛放在容器之中。容器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用容器盛放各种东西,这样的隐喻十分通俗易懂。“若有能知”里面的“知”,指的是,“大道是不可称谓的,大辩是不用言辞的,大仁是没有偏爱的,大廉是不谦虚的,大永是不伤害人的”。在这里,庄子想要倡导的是“齐言” 思想。庄子认为:语言扰乱了人心,使人精神困惑;语言不能触及真理,使人产生名利之心和偏见[16]。庄子用“齐语言”的观点来拆解儒家文本,以免儒家文本的权威性统治人心,伤害人心。

2.2 齐物论中的意象图式

2.2.1 容器图示

(他们沉溺在自己的所作所为中)

(假若有谁能知道,他就能称为天然的府库。往里面注入多少也不会溢满, 取出多少也不会枯竭)[16]

2.2.2 路径图示

(走向死亡道路的心灵……)

(驰骋追逐于其中而不能停止)

(道去了哪里而不存在呢?)

(孔夫子认为这些是轻率不当的言论,而我认为是通往美妙大道的途径)[16]

2.2.3 中心—边缘图示

(……就叫掌握了大道的枢要。合乎道枢才像入的圆环的中心,可以顺应无穷的变化)[16]

2.3 齐物论中的图形与背景

(天下没有比秋毫末端更大的东西,而泰山却是小的。没有比夭折的婴儿更长寿的,而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却是短命)[16]

另外,在整个《齐物论》中,“无”“道”,这些模糊的东西是言论的大背景,“言论”“争辩”“偏爱”等稍微清晰的东西作为图形而被凸显出来,是显性指明的内容,是直接被人们看到的东西。与以往的图形与背景理论不同,齐物论中的“背景”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虽然是相对模糊的概念,却是庄子想要传达的核心内容。“图形”是追求大道的阻碍,是不被赞誉的内容。

3 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认知文体学中的三个重要认知方式(概念隐喻、图形与背景和意象图式),并以庄子的《齐物论》为代表,从认知文体学的角度对庄子“齐”的思想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庄子的思想中暗含了很多隐喻表达,这与日常生活经验密不可分;“齐”的思想主要是“齐物”“齐论”“齐言”,庄子倡导人们追求“道”,大道是不可称谓的,大辩是不用言辞的,倡导追求内心的宁静。本文旨在分析庄子的语言特色以及语言背后的认知方式,帮助人们深刻地认识庄子的哲学思想。

[1] SEMINO E,CULPEPER J.Cognitive linguistics: language and cognition text analysis[C].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02.

[2] BURKE M. Cognitive stylistics:history,development and current applications[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1):40-46.

[3] 贾晓庆,张德禄. 认知文体学理论构建的几个重要问题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3):6-10.

[4] 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 徐平. 庄子《齐物论》思想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6] 罗四鸰. 《庄子·齐物论》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3.

[7] 许春华. “和”与《齐物论》的思想主旨[J]. 哲学研究,2015(4):57-62.

[8] 聂炜琪. “万物一齐”思想背景下的平等观念[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9] LAKOFF G,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0.[10]UNGERER F,SCHMID H.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11]李雪. 概念隐喻、概念转喻与词汇研究[J]. 外语学刊,2012(4):58-61.

[12]JOHNSON M.The body in the mind: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imagination,and reason[M].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7.

[13]李福印. 意象图式理论[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1):80-85.

[14]秦毓鎏.读庄穷年录二卷[M]//方勇.子藏·道家部·庄子卷.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1.

[15]王永豪. 齐物·齐论·齐语言——论庄子“齐物论”的三层内涵[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4-19.

[16]富杰.庄子全解[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

[17]陈少明. “齐物”三义——《庄子·齐物论》主题分析[J]. 中国哲学史,2001(4):40-46.

A PHILOSOPHICAL ANALYSIS OF CHUANG-TZU’S “EQUALITY” FROM COGNITIVE STYLISTIC PERSPECTIVE

QIAN Jiancheng, ZHAI Linke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450000,China)

Cognitive stylistics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stylistics, and its theoretical basis is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cognitive science in a broad sense. Chuang Tzu was an important thinker in the pre-Qin period. Discussion onMakingAllThingsEqual, one of his masterpieces, is the key to Chuang Tzu's philosophy, mainly stating the equality of all things on earth. With discussion onMakingAllThingsEqualas the research topic, and starting from cognitive and stylistic perspective, the paper takes 3 cognitive styl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such as conceptual metaphor, image schema and graphic background 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thinking, and analyzes Chuang Tzu's philosophy of “Equ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stylistics, interpreting the language and cognitive styles behind it so a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Chuangt-zu's philosophy of “Equality”.

Chuang Tzu; cognitive stylistics; "equality"; philosophical idea

2016-11-21

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5BYY009);2015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钱建成(1966-),男,河南孟州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应用英语教学。

1673-1751(2017)02-0115-06

B223.5

A

猜你喜欢

齐物文体学图式
文体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
LIFE, ENTANGLED
Life, Entangled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齐物观念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从文体学视角研究英诗《为国捐躯》的反战主题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