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神经后侧支脉冲射频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疼痛疗效观察

2017-03-24黄洪斌季向荣林忠凯吴国林葛金花杨想云

浙江医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压缩性成形术射频

黄洪斌 季向荣 林忠凯 吴国林 葛金花 杨想云

●诊治分析

脊神经后侧支脉冲射频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疼痛疗效观察

黄洪斌 季向荣 林忠凯 吴国林 葛金花 杨想云

目的 观察脊神经后侧支脉冲射频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疼痛的疗效。方法 对6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疼痛患者采用经皮穿刺脊神经后侧支脉冲射频治疗,采用疼痛数字评分(NRS)和Roland-Morris腰背痛功能障碍问卷(RMDQ)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疼痛及功能障碍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NRS、RMDQ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即疼痛和功能障碍情况明显改善。结论脊神经后侧支脉冲射频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疼痛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脉冲射频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人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骨质疏松性疼痛大多发生在椎体压缩性骨折后,是一种难治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有效方法[1],但对于有手术禁忌证或压缩性骨折后椎体硬化的患者无法采用该治疗方法,且部分患者术后仍存在疼痛[2]。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疼痛的治疗是临床难点。笔者采用经皮穿刺脊神经后侧支脉冲射频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疼痛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采用经皮穿刺脊神经后侧支脉冲射频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疼痛患者65例。纳入标准:存在手术禁忌证无法采用椎体成形术或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后椎体硬化无法采用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治疗的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治疗后仍存在疼痛的患者。其中男18例,女47例;年龄65~88岁,平均73.4岁。所有患者经4周的保守治疗疼痛均无法缓解。

1.2 治疗方法 患者均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定位,标出体表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透视引导下将射频穿刺针经皮肤穿刺点对准目标椎体横突与椎体的结合部穿刺,待针尖抵达骨面后,拔出针芯;置入射频电极,进行感觉刺激,出现相应皮区的疼痛,进一步明确针尖位于脊神经后支位置;开启脉冲射频系统,以频率2Hz、脉宽20ms、电压40V、温度42℃条件下持续240s;目标椎体的双侧脊神经后侧支及目标椎体上位椎体的双侧后侧支均作同样的治疗。典型患者X线机透视下术中所见见图1。患者术后均常规卧床6h后下床活动,术后第2天开始腰背肌锻炼。

图1 65岁女性患者X线机透视下术中所见(a:T12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b、c:T12及上位椎体双侧脊神经后侧支脉冲射频治疗)

1.3 疗效评定 采用疼痛数字评分(NRS)和Roland-Morris腰背痛功能障碍问卷(RMDQ)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疼痛及功能障碍情况,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治疗前后NRS、RMDQ评分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时点比较采用SNK检验。

2 结果

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NRS、RMDQ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NRS、RMDQ评分比较(分)

由表1可见,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NRS、RMDQ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NRS、RMDQ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即疼痛和功能障碍情况明显改善。

3 讨论

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之一。胸、腰椎骨质疏松性疼痛常为胸、腰背部慢性、局限性的剧烈疼痛,大多在椎体发生压缩性骨折后出现,是一种难治性疼痛,椎体骨折疼痛可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椎体骨折早期引起的疼痛主要是骨组织受压、骨髓出血水肿、骨组织中微结构破坏以及骨膜紧张、破骨细胞活动增加等引发;随着病程延长,骨折转为陈旧性,各种炎性物质及椎体骨折可侵及神经、神经丛或脊髓而导致神经痛。疼痛主要产生于脊柱的后柱,即腰椎小关节或受脊神经后支支配的软组织,产生的部位多数发生在脊柱后突或侧弯最严重的节段[3]。

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是当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疼痛的主要方法,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的特点,并且能够即刻稳定骨折、恢复椎体力学强度和迅速缓解;其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骨折畸形不严重、无明显脊髓神经压迫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4]。但对于有手术禁忌证或压缩性骨折后椎体硬化的患者无法采用该治疗方法,且部分患者术后仍存在疼痛。对于以上几类患者,保守治疗往往效果不佳。一些学者采用小关节阻滞、脊神经后侧支射频消融等微创介入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疼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7]。

脉冲射频是在连续射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治疗慢性疼痛的新技术。它能通过脉冲电流干扰神经冲动的传导,进而达到镇痛目的[8]。Rohde等[9]研究显示,脉冲射频作用于鼠背根神经节后,即刻早期效应及迟发效应均显示鼠脊髓背角加工处理疼痛信号的C-Fos免疫反应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多,且不受射频类型及组织是否加热的影响。脉冲射频干预尽管无热损伤,仍可导致细胞应激指标-激活转录因子3水平选择性增高;而细胞应激通常导致其功能改变,说明脉冲射频具有与热损毁无关的生物效应。脉冲射频因具有创伤小、安全、临床操作便捷、不易毁损神经及无皮肤麻木、异感等并发症的特点,被认为是最前沿的疼痛治疗方法。脉冲射频目前已被用于多种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疗效[10]。

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及综合分析发现,一些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疼痛主要来源于椎体的小关节,小关节受同位椎体及上位椎体脊神经后侧支双重支配。笔者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疼痛的患者先通过脊神经后侧支阻滞,对于阻滞后疼痛缓解75%以上的患者,对骨折椎体及上一椎体的脊神经后侧支采用经皮穿刺微创脉冲射频治疗,有效缓解了这类患者的疼痛,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此项技术只需要局部麻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损伤小,适用于高龄及合并重要器官严重疾患、手术有风险的患者;脉冲射频是一种非破坏性、安全及可重复使用的治疗方法,可以避免如射频热凝治疗技术等治疗后术后皮肤麻木、异感等并发症。本研究结果也显示,采用经皮穿刺脊神经后侧支脉冲射频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疼痛患者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NRS、RMDQ评分均明显降低,即疼痛和功能障碍情况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经皮穿刺脊神经后侧支脉冲射频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疼痛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及可重复治疗的优点,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1]Sebaaly A,Nabhane L,Issa E,et al.Vertebral Augmentation:State of the Art[J].Asian Spine J,2016,10(2):370-376.

[2]Gonschorek O,Hauck S,Wei T,et al,Percutaneous vertebralaugmentation in fragility fractures-indications and limitations[J].Eur J Trauma Emerg Surg,2017,43(1):9-17.

[3]Bogduk N,MacVicar J,Borowczyk J.The pain of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can arise in the posterior elements[J].Pain Med,2010,11(11):1666-1673.

[4] Teyssédou S,Saget M,Pries P.Kyphopasty and vertebroplasty [J].Orthopaedics&Traumatology:Surgery&Research,2014,100 (1):169-179.

[5] Georgy B A.Interventional techniques in managing persistent pain after vertebral augmentation procedures:a retrospective evaluation[J].Pain Phys,2007,10(5):673.

[6] Kim T K,Kim K H,Kim C H,et al.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and facet joint block[J].J Korean Med Sci,2005,20(6):1023-1028.

[7] Park K D,Jee H,Nam H S,et al.Effect of medial branch block in chronic facet joint pain for osteoporotic compression fracture:one year retrospective study[J].Ann Rehab Med,2013,37(2):191-201.

[8] Nicholas H L,Chua K C,Sluijter M E,et al.Pulsed radiofrequency treatment in interventional pain management:mechanisms and potential indications-a review[J].Acta Neurochir,2011,153(4): 763-771.

[9] Rohde C,Chiang A,Adipouju D,et al.Effects of 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 on interleukin-1βand postoperative pain:A 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pilot study in breast reduction patients[J].Plastic&Reconstructive Surgery,2010,125(16): 1620-1629.

[10] 黄洪斌,季向荣,吴国林,等.盘内射频脉冲治疗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分析[J].浙江医学,2014,36(11):768-769.

2017-01-03)

(本文编辑:李媚)

10.12056/j.issn.1006-2785.2017.39.5.2017-15

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资金项目(2013ZYC-A122)

322099 义乌市中心医院骨伤科

黄洪斌,E-mail:zjywhhb@163.com

猜你喜欢

压缩性成形术射频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PKP在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方式的现状及展望
患了压缩性骨折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