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等药学类院校为例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2017-03-24杨雪康迪赵瑾
杨雪+康迪+赵瑾
摘 要:社会实践是高校开展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实现这一环节的基本保障。药学类大学生因就业方向、就业岗位的特殊性,建设适合高等药学类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势在必行。本文以高等药学类大学为例,客观分析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如何建设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运行与管理
1 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意义
药学类大学生因就业方向、就业岗位的要求,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操作技能。目前,部分高校在培养药学类专业人才时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薄弱。实践育人工作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是学生了解社会和用人单位、接触生产实践的重要渠道。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是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高校的实践基地建设,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实践育人基地是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各高校要努力建设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校与社会密切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有条件的高校要强化现场教学环节。”(教思政[2012]1号)实践基地建设情况直接影响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稳定性、长期性和连续性。因此,大力进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科学管理实践基地,对于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效果,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实现“实践育人”的教育目的具有重大意义。
2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现状
1、实践基地建设长效机制较难建立
药学类高等院校的实践基地主要包括:医药企业、医药相关类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这些单位基本上都是独立的。如果实践活动的开展不能使实践单位从中受益,不能形成生、校、企互惠共赢的局面,实践活动的长期性、稳定性就很难得到保证,长效机制的建立也无从谈起。
2、实践基地使用单一,利用率较低
实践基地所在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全部活动都不可能只与一个专业有关,每个部门往往需要不同专业的人才相互协作才能够正常进行。然而,部分高校在组织实践基地活动时,往往忽视这一情况,单一组织某个专业或者某个学院的学生参加活动,既造成了实践资源的浪费,又没有很好的服务基地单位。
3 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建议
1、结合专业学科特色,明确实践基地建设目标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主要包括:思想引领类社会实践基地、地方和企业发展型社会实践基地、志愿服务与教育文化类社会实践基地。在选择合作单位时,高校应结合专业学科特色,深入调查、仔细研究,使实践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推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使实践活动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2、建立活动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师生参与性
药学类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一种双赢的活动,既要让学生、学校从中受益,也要使实践单位从中受益。医药企业由于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在接纳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时存在一定的不便利性。因此,一方面,政府对积极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单位应当给予一定的鼓励政策,使社会形成关心帮助在校大学生成长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企业、社会组织应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营造条件,以开放的姿态为大学生提供成长锻炼的机会。高校在建立实践基地前,应做好充分调研工作,结合实践单位的实际情况,坚持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制定活动方案及管理机制,形成双方双赢的局面。 此外,还要充分调动专业任课教师及学生的积极性,从配套经费、课题立项、学分认定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师生走出校门,丰富实践经历。
3、加强基地建设管理,保证实践基地稳定发展
在基地建设管理中,建議采用三级管理制度,即采用由校级主管部门、依托学院、学生自主管理的三级管理体系。由学校主管部门负责统筹布局,构建顶层设计,调配各项可利用的资源;学院负责基地建设的内容规划、活动实施和经费使用;学生社团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实践活动的宣传、动员等。三级管理体系模式有利于综合各方面力量,形成企、校、院、师、生五者的支撑机制,为实践基地运行的可行性、长远性、稳定性提供保障。
4 结语
建设优质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协调各方权利及义务的基础上,加大发展力度,完善管理体系,让实践育人的效果落地生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政府、社会的大力支持,需要高校的长期坚持,运行过程中建设和总结共抓,积累和宣传并行,只有这样,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才会朝着越来越健康的方向发展,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和促进地方两个文明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化思.以工科大学为例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 71-73.
[2] 李秀美.关于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 55-57.
[3] 任佳.北京高校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分析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8): 222-224.
[4] 刘晓红.地方高校工科学生就业实践基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 114-117.
[5] 张素红,陈小虎,鲁宇红. 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以金陵科技学院为例[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6] 张恩韶,李清晨.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5(02)
[7] 刘四军,陈霖,陈其煌,郭琼,黄李双,李欢. 利用积极心理学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1(06)
[8] Buddeberg-Fischer Barbara,Klaghofer Richard,Abel Thomas,Buddeberg Claus.The influence of gender and personality traits on the career planning of Swiss medical students. Swiss medical weekly . 2003
作者简介
杨雪(1988-),女,硕士,汉族,中国药科大学,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