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三个突破 穿新鞋走新路
2017-03-24白万龙
白万龙
摘 要:新课改实施几年以来,在前期的课改理论、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内容的学习上,通过个人学、组织学、搞检测、记笔记、谈体会等方式已比较明白,基本理念已经深入内心,但从新的理念的学习转变到课堂的实际操作,是一个很难的转化过程,因此,我们需要实现一个突破,要找到一条新的道路。
关键词:突破;新路;新课改
一、困惑和问题
困惑一:自己认为新编教材过于简单且缺乏体系,有些知识点跳跃性太大,只有一两句话,蜻蜓点水,补充交代时间不够,不补充又好像对相关内容很难说清楚,同时,个别动脑筋、活动与探究题目设计偏难或者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很难找到解决的办法,对农村初中学生来说,理解、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困惑二:农村学生接触新鲜事物的途径较少,知识面窄,自主学习能力差,他们习惯了上课老师的讲授,只将自己当成知识接受的容器。组织讨论往往只把自己当成听众,而不是课堂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因此,也讨论不出结果,既耽误时间又没有效果,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难以开展。
困惑三:由于目前初中学生长期受接受式学习方式的影响,对自主探究一时难以適应;而且初中生单个的认知水平有限,事实上也增加了自主探究的难度,因此,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很难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中,要么学生如一潭死水,不积极发言,要么只图形式热热闹闹,而没有实际内容。教师对交流的内容、时间不好把握。问题太难了,讨论不出所以然;太容易了,缺乏讨论的必要性。讨论时间长了,影响教学内容;时间短了,停留于形式。往往会出现只有少数学生唱主角而多数学生充当听众,滥竽充数的现象。
二、实现三个突破
1.突破教材。新教材在内容总量上将进一步整合,课程跨度、综合性和弹性都将进一步加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挖掘、整合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应当认真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仔细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考点,将课堂向课前、课后延伸,培养大课堂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教材,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我在讲授《苏联的崛起》时,课前布置学生复习八年级有关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内容,同时安排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苏联“五年计划”时期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在课堂上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施“一化三改”的具体内容和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内容结合起来,知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许多做法是向苏联学习的结果,但由于照搬照抄苏联模式,从而出现了“人民公社化”“大跃进”等严重失误,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改革要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经验教训。这样通过教材取舍、学科整合,使课本中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2.突破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将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不再是权威和垄断者,而是平等的参与和协作者。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在教学方式上及时调整,练好内功,加强相互交流合作,教学相长,反复实践,才能紧跟教改潮流。要真正实现突破教师这一目标,除了要求我们做学习型教师外,还要求我们要常反思、重积累。突破教师还要求教师要树立客观、全面、多样的评价观,对学生的评价应侧重于学生会不会提问、学生会不会思考、学生会不会表达和敢不敢当众表达不同见解、学生会不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学生会不会合作讨论、学生会不会动手实验操作等。同时主张师友结队,互相评价,用自己同龄人的眼光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评价,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同时也避免了评价的单调、乏味,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
3.突破课堂。教师在课前可以安排学生复习相关旧知识,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同时,可以安排学生通过资料、网络等途径查找资料,预习新课,在课前将功课做足、做实。课堂上引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倡师生结队,小组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小助手的作用,实现“兵教兵”,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使课堂真正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场所;课堂向课后开放,通过布置必要的实践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将课堂所学转化成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下课的铃声成为继续探究的新起点。从而开放教材,开放课堂。
以上看法不一定能真正解决教师在新课改实施中的问题与困惑,但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能认真学习,大胆实践,融入课改大潮中,穿新鞋走新路,则课程改革这艘大船就一定能乘风破浪,直济沧海。
参考文献:
[1]温儒敏.语文课改要摸清底细,直面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3(2):36-39.
[2]李国庆.走出课改迷雾:一体两翼三突破[J].教育科学论坛,2013(2):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