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物数字化保护传承技术
2017-03-24张加万
张加万
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7)01-0007-02
我是搞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最近一些年主要是用计算机、软件等信息技术支撑文化遺产保护和传承。我看了一下,大家都是从事敦煌学相关专业研究的,就我一个人是从事信息技术研究的。我虽然也做了一些文物保护传承相关的工作,但相对敦煌学而言我还是知之甚少。下面我将从我熟悉的信息技术角度出发,简单谈谈我对敦煌相关研究工作和《敦煌研究》期刊发展的一些粗浅认识。
信息技术与文物保护传承相结合,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的发展趋势。通过计算机、网络、软件等,可以为文物保护、研究、传承,提供支撑技术、工具和新的研究范式。涵盖对文物数据和知识的探索、标注、比较、引用、取样、阐释、呈现等方面。目前已经衍生出很多新的学科方向,有人称之为数字人文、数字遗产、文化计算等。全球已经超过上百家从事信息技术与人文社科、文化遗产等领域相结合的研究单位。
《敦煌研究》过去两年的11期(不包括今年第6期)中,有10篇论文的主旨是敦煌文物保护传承信息技术方面的。如果将使用了信息技术或方法来开展工作的论文也统计在内,数量将更多一些。这10篇中,粗略分一下,关于数据传输有1篇,数据应用有2篇(考古+彩塑绘制),文物保护有3篇,呈现或传承有3篇,综合有1篇(没有数字化采集的论文,之前很多期都有)。应该来说,基本覆盖了数字化保护传承的各个主要研究方向。质量还是很不错的,但也存在几个问题。(1)从发表的稿子来看,主要来自院内专家。院外投稿偏少,只有1—2篇,其实除了大陆,亚洲、欧洲、美洲都有一些很重要的团队,甚至在公司中如微软都有专家在从事敦煌学的研究。(2)所用技术都是技术应用为主,量身定制的专业方法非常少。现有发表的论文都比较传统,没有反应最新的研究成果。
因此,从我个人的理解对敦煌数字化保护和传承谈谈我的个人想法。
就敦煌研究院来看,数字敦煌战略发展可以有三个层次,或者说三个阶段。
1. 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设
(1)将非数字的变成数字的,如敦煌壁画的数字化工作,是追求高保真图像的采集问题。从保护出发,开展这个工作,为了永久记录,客观上也促进了展示传承。但一开始是为了保护、为了记录。另外一部分工作是将已经出版的研究文献数字化成电子版,放到网上去,方便检索和使用。
(2)将非结构化的标注著录成结构化的数据集。例如对所采集的图像进行标注,建设专题数据库。
2. 新型文物专用软件、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使用或设计软件工具和平台解决传统敦煌学问题。工具软件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处理低水平重复的工作,将学者们从“体力活”中解放出来,让其将精力放在更重要的问题研究中。
典型的例子,是文本和图像比对工具、文本和图像标记工具、文本和图像检索工具。如何更为有效地拼接全景图,如何半自动或者自动地进行颜色校正,回答莫高窟哪些洞窟的哪些位置什么、哪些洞窟的壁画中有菩萨、哪些洞窟的哪些位置有佛塔。这里计算机视觉、多媒体技术、图形学技术、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等领域已经有很好的技术,可以将这些技术借鉴过来,通过领域需求的梳理,研发出适用于敦煌自己的工具系统。
由于文物领域的特殊性、专业性和综合性,很多现有软件系统都不能直接满足文物领域的需求,很多也无法购买使用,只能自己慢慢开发,即使明知道很难,也只好坚持咬牙做下去。
3. 为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传承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
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将人文和社会学学者较多采用的定性研究转变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辅助的形式。学者使用或设计这种工具,可以用来解决传统人文领域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发现新的研究命题。近年在文物保护上,将文物本体监测与环境监测相结合,将文物的赋存环境或者风险与本体裂化通过数据分析结合起来,将文物裂化现象与其实验室机理研究打通,客观上推动了预防性保护的发展。在展示上,全景图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全息成像技术等数字展示技术在敦煌得到应用,该领域的技术和内容创新推动了敦煌学在全球的传播。我有博士生正在从敦煌壁画抽取线描图,从敦煌监测数据寻找文物裂化机理,利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学方法研究敦煌特定主题的演化,也有博士生在利用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在计算机文字和图像之间建立桥梁,以方便专家进行研究,提高效率和效果。类似的做法国内外很多专家已经都在做。
因此,对于办好《敦煌研究》期刊,我有几条建议,供大家参考。
(1)增加定向约稿比重
信息技术与文物保护传承结合,国内外相关团队已经比较多了。可以选择一些主题,例如数字采集、敦煌数字资源建设、敦煌数字资源加工处理技术、敦煌数据管理和分析、敦煌预防性保护、与敦煌学相关的数字化研究专题、展示传播技术等。可以向两端作者约稿:大专家、博士生和刚毕业的学者。刚毕业的学者和博士生有水平,又在第一线工作,能够接地气,大专家高瞻远瞩,能够指明发展的道路。可以出一些单独主题的特刊或者单行本,有很多高水平杂志就是这么做的,效果很好。
(2)继续紧密学术会议与期刊论文的互动机制
与信息技术和文化遗产相结合相关的杂志有很多,比如一个是ACM Journal on Computing and Cultural Heritage(JOCCH),另外一个是Elsevir的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3)多语言问题
建议发表一定量的外文论文。建议将论文和摘要进行多语种翻译,放到网站上。
(4)open access的问题
建议将论文全文放到网站上供公众免费阅读,即使不能公布全部全文,也可将部分重要论文全文放到网上,供大家免费阅读。
(5)网站和审稿系统
过去几年我在计算机领域使用过PCS、Easychair等审稿,感觉都很好用。可以建设一个好的投稿和审稿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可以扩大论文评审人的数量、范围,甚至可对其评审兴趣、评审数量等进行设置。
(6)新媒体技术
荣新江老师提到了微信。建议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Twitter以及Youtube等新媒体,加大对杂志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