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作中共赢,在探究中成长
2017-03-24鲍丽娜
鲍丽娜
[摘 要] 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合作探究也是初中数学重要的学习方式,本文从该方式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实践,深入探讨了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合作探究;初中数学;理论基础;应用策略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实际教学中如何进行操作呢?下面是笔者的思考.
合作探究的理论基础
合作探究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还将对课堂氛围产生积极的调节作用,让学生的兴趣得到发展,让他们的情感受到激励. 它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原因就在于其深厚的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缔造者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如图1所示),其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社会心理学研究者莫托·道奇认为,动机可以划分为三种目标结构:竞争性结构、合作性结构以及个体性结构,其中前两者存在着彼此对立统一的关系. 创立一个小组,个体可以依托这个平台在彼此合作的过程中实现成功,同时个体也实现了自身的个体目标. 共同的目标也让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交流显得比较频繁,他们相互鼓励、相互纠正、相互启发,使个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力量,并有效强化智慧,从而实现小组目标,体现个体价值,同时小组内部、小组之间也将酝酿一种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机制,由此能进一步强化个体的行为动机. 美国尼达大学的合作学习中心研究认为,学习动机往往借助人际交往而产生,其本质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一种相互依赖关系. 因此,笔者认为建立良好的合作学习关系,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围绕着共同的探究主题,进行有效的学习分工,进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恰当的角色扮演,在彼此协作中实现任务的完成,由此促成个体的提升.
合作探究的倡导者指出,学习是个体实现内部需求满足的过程,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协作满足个体的精神和情感方面的需求,由此建立“乐学”机制,促成个体在三维目标体系的均衡发展,同时也有效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
初中数学实施合作探究的策略
合作探究在诸多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而要让其发挥最大功效,我们还必须在实践中将其与我们的课堂教学进行有策略地整合.
1. 激活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初中数学要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首先就要关注学生合作探究兴趣的培养. 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1)创设悬疑情境
初中生对陌生事物都存在强烈的好奇心,初中數学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设置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进而自发融入合作探究的氛围之中. 例如,“分组法分解四项式”一课的教学,学生一般在为什么要分组以及如何分组等问题上存在疑惑. 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四项式来进一步充实上述问题,营造悬疑情境,促成学生带着积极思维投入合作探究中,让问题成为他们探究活动的重心.
初中生好玩好动,创设悬疑情境一方面能激起他们合作探究的欲望,另一方面,明确化的问题也有助于学生找准自己研究的方向,防止合作探究沦为形式、偏离方向.
(2)动手操作与灵活思维相结合
初中生都有好动的天性,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运用他们这种天性,引导学生将动手操作和灵活思维结合起来,由此让他们积极而主动地投入到合作探究中. 例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探究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画出一个三角形,然后将“内角和为多少”这一问题提供给学生,要求合作探究小组以“做一做”的形式多角度地来思考答案. 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积极的探讨,有的学生直接拿出量角器对每个角进行度量,然后将每个角的具体数值加起来之后形成答案;有的学生将三个角逐个剪下来,然后通过拼凑出平角形成结论……总之,学生一旦活动开来,他们的想法可谓五花八门. 当学生普遍能在操作中认识到“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这一结论之后,教师可再限定学生从理性思维的角度来审视问题,并从平行线有关规律来探求问题的证明. 有了之前的活动热身,学生的思维已经被彻底激活,他们将在合作探究中很快形成认识.
探究有两种方式:一是实践探究,二是理论探究. 数学理论的发展很多是源于人们对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实际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围绕数学问题多维度地展开探究,有助于学生拓展思路,进而更加形象而深刻地建构认知.
2. 搭建合作探究的平台
我们的数学课堂并不是一个天然的合作探究平台,要实现这一转化,教师要积极地创造机会,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数学学习.
(1)营造合作探究的氛围
氛围是合作探究积极开展的前提条件,教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营造相应的氛围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让学生对集体、对同伴、对自己产生信任,由此才能形成合作意识和群体意识. 例如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探究问题:当a的取值为多少时,2a(20-2a)2取最大值?当学生通过第一轮的合作探究形成初步结论时,教师安排各小组展示他们的处理方式以及相关结论. 围绕结论的展示,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有关结论进行对比和分析,进一步探究结论的合理性以及处理方法的科学性.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将上升到方法论的研究层次,而且讨论的内容还将涉及自己或他人方法和结论的评价,因此他们的讨论热情将为之高涨,氛围也将更加热烈,由此将生成更高水平的探究成果.
热情洋溢的气氛有助于学生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合作探究之中,而氛围的营造离不开教师有效的鼓励和引导.
(2)给予学生开阔的思维空间
合作探究的有效展开需要学生有效地激活思维,因此教师的教学不能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某个狭小的空间之中,而且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思维特点都存在差异性,教师的工作是引导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但是不能代替学生进行思维.
例如,复习“平行线性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以下合作探究问题:如图2所示,已知AB∥CD,那么∠A,∠C的和与∠CEA的大小相等吗?
对于上述问题,教师可先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寻找解题思路,很快有小组就发现了线索:经过E点构建AB的平行线EF. 但是,笔者并没有把学生的思路限制在这一种方法上,而是更多地给予学生时间,让学生多角度地探索问题的处理方法. 经过深入地探讨,学生很快形成以下解题思路:(1)延长AE,使其与CD相交于点F;(2)延长CE,使其与AB相交于点F;(3)过点E作CD的垂线GH……学生的思路一旦被打开,他们的灵感将喷涌而出,这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教师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或是如上例所述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探索,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
3. 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初中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不可低估,但是他们的探究能力却尚在发展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相应的能力.
(1)发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和物理、化学相似,我们的数学教学也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新课标也对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重视初中生的动手以及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做一做”等栏目,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积极动手操作,增强他们“做中学”的体验和意识.
(2)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实际教学中我们以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有助于上述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