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探究性阅读的开展与教学设计
2017-03-24陈海燕
陈海燕
摘 要:针对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兴致不高,以及对课文中心思想理解不透彻的实况,提出了探究性阅读这一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应用的建议。结合鲁教版语文教材内容,探究这一教学手段是借助何种途径落实应用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研究
阅读可以被视为是一项融合了语言、心理和文化的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其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素质教育理念提出以后,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由此可见,教师积极设计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是极为必要的,故此本文展开详细的论述。
一、重视生本交流环节落实探究环节
探究性阅读教学环节的开展是以自主研读为基础的,而教师在该环节中主要的作用就是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解读课文内涵的兴致,将情感融入文本中,在情感上与文本作者达成共识,思想上实现共鸣的目标。那么教师为了实现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目标,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是前提,这样他们就可以借助朗读或是默读的方式对文章的内涵有一定程度的理解,继而教师抓住此机会,使用启发性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与深刻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再别康桥》的语文教学课堂上,首先向学生介绍了作者徐志摩先生在1918—1922年先后留学于美国克拉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的生平经历,同时告知学生诗人将剑桥(也称之为“康桥”)视为自己“精神故乡”。那么在教师这样的导向下,学生开始沉思,继而以柔和的语调轻读“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等诗句,以忧郁的语气读出“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诗句。此时,教师将探究性阅读理念融入其中鼓励学生挖掘诗人的情绪情感,有学生总结出“本篇课文虽然文字洒脱飘逸,但是字里行间让我体会到诗人惆怅的情怀”。由此可见,学生情感融入文本中,能够对文章内涵有更为深刻的领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语文素养。
二、重视对阅读教学问题情境模式的创设
为了最大限度地丰富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教师应该利用自身智慧的头脑去创设问题情境,从而达到协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提高他们对语文知识深度探索欲望的教学目标。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教学工作总结出开发教学情境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究兴致的结论,这主要是因为其能够调动学生内在动力,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进阅读探究教学活动中,此时他们的思维是开拓的,提出了多样化问题的同时,也对教师的提出做出了精彩的回答。通常情况下,阅读教学课堂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有三种:一是结合课文的题目进行设计;二是紧扣文章主题进行创设;三是教师对课本情境采取虚拟的措施。
三、将探究教学与多样化教学方法有机整合
课改政策实施以来,素质教学理念被大力推行,教师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也强化了对他们探究能力培养的工作力度,将探究性教学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方式被完全取代。探究性教学手段只是语文教学方法体系中的一种,其实质上就是指教师利用这一教学方法将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笔者在语文阅读教学进程中,巧妙地将探究性教学方法与小组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法融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教师在将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方法与其他方法整合时,应该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最好以学生的乐趣为基点,从而激发他们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兴致,营造和谐向上、乐于探究的课堂氛围。例如,在《孔雀东南飞》的语文课堂上,为学生介绍了我国最早的乐府诗集《玉台新咏》,组织学生一起朗读这首长篇叙事诗以后,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以漫画的形式为学生制作了课文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之间婚姻的悲剧,教师发现学生目不转睛地观看视频资料,有些学生表现出伤感的神色。此时,语文教师应该紧紧把握住机会,对学生设置“探究人物形象,继而总结本篇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完成上述探究题目,十分钟后,有学生做出“刘兰芝外柔内刚,率直倔强、自尊心强”答案,也有学生说“本篇文章是对丑陋世俗的批判,对男女真挚感情讴歌”这一答案。由此可见,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能够大幅度地强化探究教学模式应用的效果,激发高中生探索不同悲剧所带有艺术色彩的积极性,本堂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结束以后,教师还可以将《窦娥冤》《祝福》等必修课文推荐给学生。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探究”的含义是“探索研究、探寻研究”的意思。探究性阅读教学方法打造出的语文课堂可以被视为预设型课堂,也可以被视为生成型课堂。正因如此,探究性阅读的开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欲望,从而培养与提高语文素养。可见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协助教师“升温”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钟传周.走出沼泽 回归通衢:談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4.
[2]朱跃东.浅析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