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希望被妈妈打的孩子

2017-03-24许金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个案辅导家庭教育小学生

许金燕

〔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生;个案辅导

一、个案资料

(一)来自班主任的资料

小赵,四年级的一个小男孩,平时比较活泼开朗。小赵是安徽人,从小在这里生活,学习成绩还不错,上课积极发言,思路清晰,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父母对孩子学习要求比较高。从这学期开始,小赵的学习成绩下降得很厉害,还经常说谎不做作业,比如说老师布置两页口算,他只做一页,课堂作业中简单的题目都空着。打电话和小赵的妈妈沟通,小赵的妈妈一生气就打小赵。打过之后小赵会好几天,然后又反复“发作”。小赵这周末作文没写,周一中午让他带回家去补,妈妈看到了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是老师让带回家看看。老师请他捎口信让妈妈来一趟学校,他回来和老师说妈妈很忙,没时间过来。总之就是两头撒谎,有时候分不清到底哪句是真哪句是假。

班主任还提到小赵妈妈平日里惯用的做法,就是罚抄,比如说错了一题,她会让小赵抄写十遍;单元试卷考完后除了让孩子订正完还会再让孩子抄一遍。

(二)和小赵妈妈的接触

在班主任的推荐下,午休时间小赵母子俩来到了辅导室,小赵的妈妈和我诉说了家里的一些情况。以下是小赵妈妈的叙述。

我为这孩子付出真的不少。我父亲走得早,留下姐妹三人,生活困难,所以我没读过多少书,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对他期望很大,要求也很严格,从他上学开始就专心地陪着他,他想吃什么想玩什么我都满足他,他写作业背书我都在一旁陪着。我们家里几个亲戚的孩子都上了名牌大学,我也希望小赵能和他们一样。我知道我们外地的没法在这里参加中考,所以我已经在老家买了重点中学的学区房。这学期孩子成绩下降还撒谎,气得我经常打他,有时他会被我打得浑身乌青,我看着自己都心疼。我们安徽的家庭基本上都有两个或三个小孩,我和他爸爸为了全心培养他,已经决定不生了,可这孩子真是太让我失望了。

小赵妈妈边说边哭,几度哽咽,小赵在一旁低头不语,不时看一眼妈妈,眼里也噙着泪水。我在一旁静静地听她诉说。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妈妈在讲述,小赵没有开口,加上上课铃声响起,我便让小赵回去上课,并约小赵三天后单独来访。

咨询结束时我问小赵的妈妈,在家是不是经常会对孩子说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尤其是他犯了错误的时候?她点了点头。

二、初步评估和分析

从班主任和小赵妈妈提供的资料来看,小赵其实是个优秀的孩子,但从这学期开始撒谎、不做作业,导致成绩下降。很明显这些作业对聪明的小赵来说并不难,但是他为什么不做呢?而且还要撒谎。可以肯定的是,小赵的撒谎都和作业有关。孩子撒谎其实是一种普遍现象,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因为目的不能通过合理的途径达成,所以采取了说谎的方式。那么小赵撒谎的目的是什么呢?撒谎可能短时间内可以免去妈妈的打骂,但是最终谎言还是会被戳穿,还是会被妈妈打,所以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有利的一面。

小赵的这些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和妈妈的教育方式有关,和外界压力——家庭环境有关。而妈妈之所以这样对待小赵,和自己儿时的经历有关:自己没文化但是又希望孩子有出息,于是做出了一系列“自我犧牲”。她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是一种典型的补偿心理。

我指出了小赵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的问题,建议她不要老在孩子面前提自己儿时的经历,这样会给孩子太大的学习压力。另外,也要改变对孩子的说话方式,多点温柔,多点鼓励,遇事多商量,不能以领导者的姿态去强迫孩子,尤其不能随意地打骂孩子,多听听孩子的心里话。面对孩子的错误,如果实在控制不住要发脾气就做深呼吸。

三、帮助小赵

(一)再见小赵

还没到约定的时间,小赵就早早地来到了辅导室。

师:老师很高兴,因为你是个守时守信的孩子。(小赵很开心地笑了)

愿意和老师聊聊吗?(小赵点头)

师:这两天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

小赵:老师,这两天我没撒谎,作业都做好了。

师:我知道你可以的,早就听你们顾老师说过小赵是个聪明的孩子,作业对你来说不是问题。

小赵:老师,这两天我发现妈妈对我的态度改变了,以前都是大声和我说话,还会打我,现在都是很温柔地说你作业做完再检查一下哦,妈妈陪你一起读书吧。

师:哦,你喜欢妈妈这样对你吗?

小赵:有点不习惯,但是我希望妈妈能一直都这样对我。这两天我很认真地写作业,没有再对老师对妈妈撒谎了。

师:哦,老师听明白了,你的表现和妈妈对你的方式有关系,妈妈改变了你就改变了,是这样吗?

小赵:嗯……(欲言又止,我用眼神示意他说下去。)

小赵:其实我想让妈妈打我,这样就知道妈妈是爱我的。

师:(有点吃惊)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小赵:之前妈妈总是陪着我学习、看书,对我要求很严格,有时候我也会觉得很累,我每天早上很早就起床背古诗,我是我们班背出最多的一个!因为我就是想让妈妈为我自豪。妈妈告诉我她小时候家里穷,没读过几年书,所以我就很努力地学习。可现在妈妈去上班了,不能每天陪着我学习,听我背诗了,我觉得妈妈不关心我不爱我了……

师:所以你就故意不做作业,故意撒谎让妈妈来打你是吗?

小赵:……(突然热泪盈眶)

原来小赵的妈妈很喜欢看各种育儿书,小赵曾经在其中一本书中看到过(后来我也叫小赵把这本书找来,书中真有这样的相关描述),有时候父母打孩子,打在儿身痛在娘心,打孩子也是爱孩子的一种表现。由于这学期妈妈突然去工作了,全职妈妈这个身份改变了,陪伴在小赵身边的时间也变得少了,小赵感觉到自己不再是妈妈关注的焦点了,便通过撒谎这个方式来引起妈妈的关注。妈妈每打他一次,他就真实地感受到妈妈是爱他的。此时,我终于明白了藏在小赵心中的秘密。

师: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你仔细想想这两天妈妈对你的方式,你说了你很喜欢,你觉得妈妈不打骂你了就是不爱你吗?

小赵:……(摇摇头)

虽然是第二次见面,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小赵主动和我聊了很多。通过交流,小赵似乎明白了爱的方式其实有很多种。言谈中我也感受到了妈妈在努力地做出改变,而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这次谈话让我了解到,小赵的变化是从妈妈这学期开始去工作开始的。虽然妈妈对小赵要求严苛,但是现在去工作,小赵写作业没人陪,却让已经习惯这种教育方式的小赵失去了安全感和稳定感,看来小赵还存在着依赖的心理。于是我给小赵布置了作业:相信自己可以的,要有自信心,独立完成每天的作业并做好记录,持续一周,下周过来时带给我。

(二)与班主任交流

在了解了小赵的这些情况以后,我向班主任顾老师做了反馈。她也认同小赵撒谎这个行为很大程度上和小赵的家庭环境有关,同时觉得也可能和自己跟家长沟通的方式有关。顾老师说自己三年留城培养,现在回到金塘,总觉得有点不适应,有点不甘心。这个班是她带的第一批学生,她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好这批学生,于是便十分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平时对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一出现什么问题就会和家长取得联系,而正好小赵的妈妈对孩子也是严格要求,老师一联系反馈问题就生气打孩子。顾老师也承认有时候知道小赵被打了,有点不敢和家长联系了,但是当小赵又撒谎,不做作业的时候,忍不住就想向小赵妈妈告状,然后他就会被打,这样就造成恶性循环。以后会试着改变交流方式,不仅要和家长报忧,更要多报喜。

(三)再见小赵母子

一个星期以后,小赵来了,陪同的还有妈妈。我检查了小赵的作业,完成得非常好。在简单的打过招呼之后,我请母子两人对自己这一个星期以来的表现做了评价。同时引导母子两人思考几个问题:

接下去的日子里你希望对方能在哪方面得到改变?

对方怎样做时,你就能知道他(她)改变了?

当对方有改变时,情况会有什么不同?你会有什么不同?

我请母子两人分别依次进行回答。小赵希望妈妈以后能继续像这个星期那样能温柔些,不要在他犯了错误或者达不到要求时就对他施行强制的惩罚甚至打骂。妈妈希望自己能继续工作,但是会多抽出时间来陪小赵,希望小赵能继续独立完成作业,也相信小赵可以做到。

妈妈在整个过程中已经慢慢地退到了与孩子平等对话的格局中,也对自己以前的做法表示后悔。在小结时两人均表示知道自己接下去该做什么了。

(四)辅导的结束

小赵告诉我,班主任老师知道他每天都在背古诗,所以推荐他去报考六级,他顺利地通过了,并且当上了学校古詩考级的小考官,学校还颁发给他一张证书。他觉得特别光荣,特别的开心。顾老师还悄悄通知了小赵妈妈,在班队课快结束的时候,小赵妈妈来到了教室,顾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小赵并让大家向小赵学习。

顾老师还在班级里设置了师徒结对的帮扶制度,小赵是小老师,每天要帮助同桌辅导作业,监督背诵听写。听顾老师反映,小赵自从成了小老师,责任心很强,自己的作业再也没有落下过,完成得也很认真,整个人变得自信起来。

四、问题讨论

在辅导过程中,我对小赵作了深入的了解,同时对小赵的班主任和他的母亲也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经过分析和思考,我觉得小赵的种种变化伴随着妈妈和老师的变化。

(一)小赵对爱的理解

习惯了妈妈的严苛,妈妈去工作让小赵失去了安全感和稳定感,觉得妈妈不再爱自己,便通过不做作业和撒谎来引起妈妈的注意,希望妈妈打他,觉得打骂他才是关心他,爱他。而且小赵对自己不自信,对妈妈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感。

(二)班主任的自卑心理

班主任是一位认真负责的好老师,可是她内在的动机是什么呢?班主任从城区到农村,心理是有落差的,不适应又不甘心,又想证明自己,这种状态,希望得到某种程度上的弥补,以达到心理的平衡,所以她对学生的要求变得严格,格外关注学生的成绩。导致了在和家长沟通时总是报忧不报喜,让小赵觉得老师与家长联系总没有好事,所以就用撒谎的方式来逃避。

(三)妈妈的补偿心理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行为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小赵的妈妈自己没文化但是又希望孩子有出息,于是作出一系列“自我牺牲”。她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是一种典型的补偿心理。补偿在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它与自卑可以说是一种心理现象的两个方面,阿德勒认为克服或超越自卑的方法就是补偿。在教育中,我们不要把孩子视为私有财产,孩子不是为大人而活着,也不是只为将来而活着,更不要把孩子当成附属品。

对这个案例,我知道自己的处理可能存在很多的不足,但不管怎么样,只要孩子慢慢地在发生着改变,小赵妈妈能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并作出努力就够了。

(作者单位: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山潭中心小学,舟山,316031)

编辑/张 帆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个案辅导家庭教育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请你们关心我
我真的不适合在这里读书吗?
女性主义视角下留守女童问题的个案辅导介入 模式初探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我是小学生
高中生涯测评系统在生涯个案辅导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