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的缺陷及相关建议
2017-03-24王浩源
王浩源
我是一名高二的学生,从小就对奥妙有趣的生物世界深深着迷。因高一时参加了全国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河南赛区的考试,我对河南省所使用的人教版的高中生物教材进行了全面仔细的研读。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了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使得我们在学习中产生困惑和不解。在此,我想从一个中学生的视角,谈谈我认为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并提出个人粗浅的分析和修改建议。
一、陌生的专有名词鲜有解释
我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多次碰到陌生的生物专有名词。这些名词在课本中既没有前后语境帮助我们理解,也没有专门的小贴士来解释,导致我们不能真正理解相关知识,也不明白编者介绍这一知识的意图,更不能自主回答课本中提出的一些问题。
例1.必修1第6页的练习一,让学生区别哪些是活细胞,哪些是死细胞,哪些是细胞产物。但在本节的课文中并未介绍这几个概念,而且题后的选项中出现的木纤维、导管等,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是初次见到的陌生名词,如果不请教老师或百度搜索,我们根本不知道它们来自什么生物,有什么作用,更回答不出它们是活细胞、死细胞,抑或细胞产物了。
这些困惑不是我个人才有,是我们中学生对该教材的普遍认知,希望在第三版教材修订时,编辑能在课本中适当的地方增加相关名词的注释。
二、多数实验只讲操作步骤,不解释原因
我认为只有操作步骤却不解释这样做的原因,不利于培养我们严谨的科学素养和刨根问底的探究精神。这应该也是我国中小学教育多年来存在的通病:只重视结果、结论,不探索原因和事物的本质。生物课的课时相对较少,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教材不能很完善、很系统地介绍相关实验,我们只能学习到有利于考试的结论,却养不成思考和探究的习惯。
三、部分语言表述模糊,易让人误解
例2.必修1第45页关于内质网作用的描述:“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此语会让我们误以为所有的内质网都具有“蛋白质和脂质合成加工的功能。事实上内质网有糙面内质网(负责加工分泌蛋白)与滑面型内质网(负责加工脂质)之分,两者虽是同一种细胞器,功能却不同。
四、对有些生物现象的描述不够严谨
例3.必修1第60页对细胞吸水与失水的描述:“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的浓度低时,细胞吸水膨胀”“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的浓度高时,细胞失水皱缩”。事实上,细胞失水不仅与渗透压有关,也与压力势有关(潘瑞炽主编《植物生理学》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比如植物细胞在清水中吸水时,内部溶液浓度永远大于清水,但不会无限制吸水。同样的,质壁分离时原生质体并不会无限皱缩,而教材中的描述会让人误以为细胞会无限地吸水或皱缩。
例4.必修1第23页关于蛋白质变性的描述:“但是把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发生变性,就不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了”。张丽萍等编写的《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却是这样说的:“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如不过于剧烈,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恢复活性,称蛋白质的复性(renaturation)”,说明在有些情况下,变性蛋白是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的。
例5.必修1第101页对光合作用的描述:“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事实上,不只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某些自养细菌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且第104页对暗反应的解释仅仅以C3植物为例,不具有普适性。
五、大多重要名词未附英文名称
生物是一种普世性的自然科学,多数前沿科技文章以英文符号呈现,大部分名词也都由英文翻译而来。看似在基础教育阶段英文名称没有必要出现,因为多数学生不需要,课标对此也没有要求。但基礎生物教育的目的绝不可以仅仅停留于让大多数学生掌握基础的生物学知识,还需要为少数学生打开通向更高生物学知识台阶的大门。大量的生物专有名词是中国学生阅读英文原版生物资料的主要障碍。因此,希望新版生物教材能在课后增加生物专有名词中的英对照录,以及在课本正文中增加对重要、常见名词的英文对照。
最后,希望生物也能出一本与地理图册类似的图册。广大的自然有待我们的认识,奇妙的科学需要我们的探索。强烈需要一本较为齐全的生物图册,图册后能有每一课的练习题,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复习,减轻我们盲目做题的压力,使我们能够腾出时间做一些更加有意义的事情,以便我们能真正去探究生物世界的奥秘!生物的魅力在于窗外的鸟语花香,在于亲自观察微观世界的美丽精巧,更在于走遍七大洲四大洋、去探寻大千世界的奥妙!
鉴于本人只是高二的学生,知识量有限,文中不妥之处,望老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胡京华.高中生物新教材与课程资源的开发[J].教学与管理,2005(33).
[2]谢建中.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J].中学生物学,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