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理论—野外考察—模拟实践”的“旅游规划”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2017-03-24杨芳

求知导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景区考核规划

杨芳

“旅游规划”是教育部和国家旅游局指定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八门核心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最具有旅游专业特色的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1]。旅游规划涉及旅游、经济、资源、环境、城市规划、建筑等多个学科领域,需要学生具有综合分析和全盘理解能力。通过“旅游规划”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了解旅游规划相关的理论与方法,熟悉旅游规划的基本程序,掌握旅游市场调研与旅游资源调查的基本步骤与内容,理解规划文本和说明书的写作规范,并能熟练运用CAD、Photoshop等相应软件进行规划图件制作等。因此,为了有效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因地制宜进行旅游规划的能力,使“旅游规划”课堂更具有吸引力,探索形成了“理论—野外考察—模拟实践”三步骤课程教学模式,经过课程实践,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一、“旅游规划”课程教学三步骤模式内涵及创新之处

1.“旅游规划”课程教学三步骤模式内涵

“旅游规划”课程教学三步骤模式,即“理论—野外考察—模拟实践”三步骤模式,该模式把整个课程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理论精讲、野外考察和项目模拟实践,三个教学环节相互支撑、相互关联、相互推进(如下图所示)。理论精讲部分由主讲老师讲授,主要是从理论上回答三个问题:什么是旅游规划?为什么要学旅游规划?怎样做旅游规划?从理论上把握了这三个问题后,学习开始进入下一个步骤——野外考察。考察地点是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区,原则上是以未经开发或开发不充分的景区为主,以成熟景区为辅,通过两种类型景区的对比,让学生体会成熟景区和未充分规划景区的差距,从而真正了解旅游规划的重要性。考察回来的第三个步骤就是项目模拟实践任务的开展。学生每6到8人一组成立团队,老师以工作单的形式下发任务书,各组独立完成考察景区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制作。学生学习形式是课前查找资料,自学相关知识,制作规划方案和汇报PPT,课堂上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方案先由学生互评,最后由主讲老师点评完善。模拟实践课结束时,景区旅游规划也完成了,从而达到了“旅游规划”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掌握旅游规划基本理论和工作内容的知识目标,具备旅游资源评价、客源市场定位、空间结构划分并能初步进行旅游项目规划的能力目标以及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进行旅游规划的素质目标。

2.“旅游规划”课程教学三步骤模式创新之处

课程教学三步骤模式创新之一是主讲老师的教法改革。三步骤环环相扣,尊重教学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认知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培养学生初步完成旅游项目规划的实践能力[2]。该模式顺应笔者所在学校由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的发展定位,将实践教学放在更为突出的地位,打破封闭式的课堂,融入野外实地考察,以小组团队为学习单位,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期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旅游规划人才。

课程教学三步骤模式创新之二是引导学生学法改革,该模式倡导教学互动,充分突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一方面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參与课堂,主动思考,通过团队合作、讨论、实地考察,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鼓励学生学习课件制作、视频剪辑,锻炼成果汇报能力,并积极推动学生依托课程项目参加大学生“挑战杯”和省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产生了一定成效。尤其在学习过程中推崇赏识教育,老师赏识学生,学生相互赏识,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二、“旅游规划”课程教学三步骤模式的实施

1. 学时任务分配

学校开设的“旅游规划”共有48学时,其中理论课有42学时,实践课有6学时。课程采用三步骤教学模式后,具体学时和任务安排如下:

步骤一:理论精讲阶段。主要是从理论上阐述旅游规划的内涵和发展脉络、旅游规划的重要性和类型,同时引入国内外典型旅游规划案例,讲解旅游规划制作的技术路线和理论方法。

步骤二:野外考察阶段。主要分为三个环节:考察准备环节、实地调查环节和考察成果汇编环节。野外考察地点选择的是浏阳市胡耀邦故里,代表成熟景区;另一个是离胡耀邦故里车程20分钟左右的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代表未充分开发的景区。考察第一个环节是考察准备,主要是学生对考察线路进行设计和考察资料的前期准备,如准备5种调查表格:《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景区客源市场调查问卷》《景区居民调查问卷》《景区工作人员访谈提纲》和《带团导游访谈提纲》。第二个环节是实地考察。任务一是参观胡耀邦故里。全体学生和老师在胡耀邦故里进行90分钟的参观学习,了解景区空间布局、景点分布和线路设计。任务二是参观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纪念馆。全体学生和老师在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进行了60分钟的参观学习,了解景区空间布局和馆内陈列物品展览设计。任务三是将学生分为8个调查小组,分别从会师旧址纪念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出发到景区周围进行社区调查访问和寻找旅游资源。第三个环节是考察成果汇编。通过对学生调查问卷、访谈记录和图像资料分析结果的课堂检查,带领学生寻找图文数据反映出来的一般规律,为步骤三模拟旅游规划项目的撰写提供思路和素材。

步骤三:模拟实践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托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景区,分步骤完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任务。任务分为四个环节:景区环境分析—景区总体规划—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景区保障设施规划和投资效益分析。由于课堂课时较紧,所以学习小组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各个环节的任务。18节课堂时间,主讲老师主要是用来点评作品,深度讲述旅游项目规划的重点内容,如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旅游形象定位和策划、旅游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等。完成四个环节后,各组对各个部分进行梳理,形成最后的规划文本和图件。

2.考核评价方式

课程改变“期末一张卷” 的传统考核方法,按照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的原则,采取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

第一,闭卷考试和平时考核相结合。闭卷考试主要是测试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理论知识的掌握,占期末总成绩的30%;平时考核,即景区旅游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文本的撰写。各组作品的总成绩就是每一位组员的成绩,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考核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团队作品成绩占总成绩的50%。平时课堂表现、撰写调查报告和参观心得成绩占总成绩的20%。

第二,加强过程性考核力度。重视过程性学习评价与考核,灵活采用多种考核形式,如基础知识掌握、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景区参观心得、案例策划、团队学习等,三部分成绩在期末总评成绩中的比例充分体现了课程特点,“以考促学”效果显著。

三、“旅游规划”课程教学三步骤模式的效果与评价

首先,“理论—野外考察—模擬实践”三步骤模式符合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理念,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通过考察和项目的模拟实践将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三步骤模式鼓励学生以团队为中心,学习自我管理,以多种方式进行探讨和交流,从而使学习信息量大大增加,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了解和感情。最后,三步骤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锻炼对旅游规划项目的敏锐观察力和思考力。在三步骤模式教学中老师退居后台,把课堂舞台让给了学生,但老师在课后需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对老师的学识水平、组织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理论—野外考察—模拟实践”三步骤模式的实施,同学们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特别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在校学习。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中的应用,不仅使学生们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勇于探索、学习创新的精神,而且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理论—野外考察—模拟实践”三步骤模式不仅适用于“旅游规划”课程,而且适合相关的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

参考文献:

[1]肖 瑜.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和改革——以《旅游规划与开发》为例[J].黑河学刊,2015(11).

[2]魏伟新.《旅游规划与开发》教学方法改革探讨——基于“理论—案例—模拟—实践”教学四部曲[J].现代商贸工业,2016(29).

猜你喜欢

景区考核规划
长假也救不回的景区破产
“摘牌”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国庆节前157个景区将迎来降价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国务院扶贫办:政府扶贫考核脱贫成效占逾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