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2017-03-24刘琴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教学思考

刘琴

[摘 要]“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基于“动态的数学观”,是一种充满情感、富于思考的经历和探索活动。以“搭配的规律”教学为例,从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小组合作探究、进行实践活动等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教学思考;搭配的规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8-0044-01

数学活动经验不像事实性知识那样“看得见、摸得着”,而且表述是唯一的,这就决定了数学课堂教学不能是封闭式地灌输,而是要开放式地教学。以“搭配的规律”教学为例,谈如何在课堂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一、唤醒生活经验,聚焦教学主题

教师应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课堂中,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活动经验。

【情境1】你们去逛超市时,有没有注意过,从家到超市一共有几种走法?从超市的零食区到生鲜区有几种走法?从超市回家又有几种走法?

以“逛超市”及从超市到家共有几种走法为例,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相联系。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对于熟悉的事物会产生亲近感,会愿意主动地学习。需要注意的是,生活经验不全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例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思考穿什么衣服,搭配什么鞋子,但这种生活经验缺乏基本的数学思维,教师应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将其转化为数学活动经验。

【情境2】中秋节晚会时,主办方给主持人小红提供了5条漂亮的裙子和3双不同的鞋子,如果规定,一双鞋子与一条裙子的组合是一种穿法,那小红一共有多少种穿法呢?

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全面分析问题,找出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关系;其次,为学生准备好道具,包括5条漂亮的裙子和3双不同的鞋子,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和动手空间,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搭配的方式。最后,要求学生用画画、字母、示意图等方式,直观描绘出所有搭配的方式。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必须使得学生清楚意识到操作的目的,通过判断、分析、抽象等思维活动,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数学规律,从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二、小组合作探究,寻找搭配规律

在教学完“情境1”和“情境2”后,可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寻找搭配规律。

首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搭配的演示;其次,布置讨论的任务:如何进行搭配才可以做到既不遗漏也不重复?如何才能够得到简单明了的搭配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对有序操作形成初步印象,使得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能够将自己的想法说清楚,达到不遗漏也不重复,促进自身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三、回归生活实际,运用思想方法

小学阶段的操作通常包括实物、表象和符号三个层次,在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必须回归到操作实践中,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

回到课堂导入的“情境1”:假设A同学从家里到超市门口共有5种走法,超市门口到零食区共有3种走法,请问A同学从超市零食区到家门口一共有几种走法?首先引导学生画出对应的树形图,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从超市零食区到家里的走法有哪几种?如何算出?”

学生通过实践很快就获得了答案,但这只是依靠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属于直观层面,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得出一般规律。

回到课堂导入的“情境2”,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实际:(1)解决小红一共有多少种鞋子与裙子的穿法这个问题可分为几个步骤?(2)5条漂亮的裙子和3双不同的鞋子与搭配方法的总数有怎样的关系?(3)你们有没有发现“搭配方法的总数=裙子的数量×鞋子的数量”?当学生解决以上的问题后,教师可适当提升问题难度:(4)小红有5条裙子、3双鞋子、4件上衣,如果将一条裙子、一双鞋子和一件上衣的组合规定为1种搭配方式,请问小红共有多少种搭配方式?

教师必须合理提升搭配方式的难度,使得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理解搭配的实质与意义,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从而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活动经验,带领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抽象概括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责编 童 夏)

猜你喜欢

教学思考
强化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慕课风暴下“离散数学”课程的教学思考与对策
先学后教,自主学习
基于“微课”模式下高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思考
有关小学蒙语文授课的汉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初中语文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