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识读造就课堂深度

2017-03-24马朵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剪纸作品寓意本课

马朵

美术课堂是一场异彩纷呈的视觉盛宴,在视觉情境中融合着情感的温度。一双双眼睛对着未知的世界与未见的事物熠熠闪光,促使着他们去探索和发现。在新课程标准凸显的视觉性和媒体学科融合中,如何让低段学生带着喜悦和学习的冲动在这场视觉盛宴中去识读,使低段的美术课堂更有效。下面,就以《剪纸欣赏》一课教学为例。

【缘起】

《剪纸欣赏》是浙美版第三册第20课的内容,属于欣赏·评述课。旨在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形式及其內在所构成的文化信息。如何正确的去解读教材,在繁多的作品素材中怎样选取有效的作品?怎样引导可爱的二年级学生参与品赏作品,并学会用简单的美术语言去评述。一个个问题放大在我的眼前。人人皆知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法从何而来?还得从放大教材内容识读中去寻找。

整体分析分为两个层面:文化欣赏,艺术技法表现欣赏

局部分析分为:题材、寓意、应用、历史、技法

细节安排分析:题材之广从生活、故事、想象等。 寓意吉祥分物象寓意、谐音寓意。技法表现分认知剪纸纹样,剪纸夸张变形表现手法。

从教材图像内容的识读中,我找准了本课的目标、教学的重难点,也明晰了本课的教学过程。找到了本课的教学方法,带领低段学生从点到面循序渐进的模式,走进课堂。

【实践】

一、激趣感受

说一说、比一比

根据结合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出示视频(大红公鸡的故事)说说在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引出剪纸艺术的概念。

联系生活经验观察剪纸作品进行比一比,得到剪纸艺术的特点。

【设计意图】在大量的媒体图片以及视频中有效的根据低段学生的特点选择图片,解决概念。同时在图片的识读中,让学生更真切的体会知识。比教师用直接语言告知更有效且富有趣味性。

二、实践探究

1、欣赏单个作品,分析造型、纹样、寓意

剪一剪

欣赏作品结合图片分析剪纸纹饰,在这只石榴中你看到了什么花纹?

【设计意图】儿童视觉体验有意识地干预或改变学生只看完整的作品到图像的局部分解,分析体会。

闯关游戏剪一剪,在有限的时间里,以游戏闯关的形式,尝试用简单的剪纸花纹去装扮自己手上的图形。

教师小结:剪纸真是需要功夫,不光要耐心更要细心。示范纠正错误月牙,表扬用对称方式折剪。

对比一:单色石榴剪纸作品,发现花纹安排是有次序,规律的,才使作品那么漂亮。

对比二:与库淑兰作品对比体会剪纸作品精致不易。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随心而剪,在视觉识读中理解了知识点,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学以致用,体验感受。并深入体会到剪纸艺术家创作的艰辛,以及作品的来之不易。

2、 欣赏作品分析寓意,感知应用之广

我们今天剪了那么简单的花纹都感觉不易,剪纸艺人能剪出如此精美的作品真是了不得呀!在剪纸作品中还有更深奥的秘密在里面你看出来了吗?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石榴。石榴那么多籽,你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一次次的视觉凸显中去比较分析,尊重孩子们的天性,不一味的输入美术知识,让孩子们通过生活中的经验一步步分析作品,从单个到整体的欣赏去探索发现。

教师:小朋友一个石榴就有代表了那么美好的寓意,那么和桃子,佛手一起呢?哪个小朋友火眼金金能找到石榴桃子?你知道桃子代表什么意思吗?

生:寿桃.......长命百岁。

教师小结:长命百岁的寿桃,佛“福”你听出来了吗?含有福寓意的佛手果,多子多孙的石榴这些带有祝福寓意的水果组成了我们的精美的作品《福寿三多》。

连一连

闯关游戏连一连:这些作品找不到自己的名字了,你能帮帮它们吗?

【设计意图】有效的把握内容,通过图像展示引导参与,更真实的感受所学的内容。继续游戏的形式激发鼓励孩子们保持学习的冲动和激情,再一次让课堂亮了起来。

呈现作品窗花、墙花、礼花,灯花、喜花,门笺,感知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将窗花贴于教室的玻璃窗上,过几天元旦迎新,老师先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引导学生从窗花到在结婚的时候人们会贴上……,美化礼品包装上有……贴墙上的……元宵的灯上装饰的……,还有春节祝吉纳福挂门楣上的门笺。(板书:应用广泛)

【设计意图】不仅通过媒体上的视觉去识读,在生活中更真切的图像去展示。抓住低段孩子的好奇心,真切的让孩子们感知剪纸作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欣赏交流、学会评述

1、作品欣赏,小组交流

从剪纸的技法表现,文化两大块(板书:技法表现,文化)我们进入闯关三说一说:请小朋友拿出你们的绿色任务卡,看着卡片的提示,小组交流说说你喜欢的作品。

任务卡1 这幅剪纸作品剪了( )它代表( )。

任务卡2这幅剪纸作品中有( )花纹。

任务卡3这幅剪纸作品用了( )方法。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去互相学习素养和能力更进一步提升。代表展示教师并组织比赛。

2、 教师介绍自己喜欢作品,了解剪纸历史之久

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的作品,老师也有一幅我最喜欢的作品。它的名字叫《对马团花 》 你看到作品中有什么?

有生活中昂首翘立的马,又有想象中的花,组成这枚团花。这幅剪纸作品在很久很久之前就有了!这是多少年前的剪纸作品呢?你能打开美术书翻到P44页帮老师找找吗?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追求一种合作伙伴、师生平等关系。创设一个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在书本中的视觉图片盛宴里有针对性的去欣赏感受。

四、情感提升

教师在1500多年前新疆的巧手姑娘就剪出了这枚精致的团花,预示着团团圆圆的美好愿望。我们中国人可真聪明呀!民间的剪纸艺术能一直流传到现在少不了人们的传承和保护我们身边就有一位剪纸大师——谢才华爷爷

欣赏谢才华剪纸作品,体验剪纸用途的广泛。PPT展示大师作品。

教师:老師还有一样礼物。请小朋友上来一起展示谢才华作品。这是谢才华爷爷的作品,你佩服谢爷爷的来点掌声吧!爷爷是我们象山人。用剪刀讲述了身边的故事。你看到什么?

剪了我们熟悉的海鲜,渔船。并用了毕生的精力建起了才华剪纸馆。有时间可以和爸爸妈妈去剪纸馆参观,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给爸爸妈妈当当小小讲解员。

为了传承和保护民间剪纸艺术,剪纸已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小朋友们老师希望你们像老师送给你的星星一样,(当场再剪一颗带锯齿的五角星)在传承和保护中闪闪发光,成为将来的“明日之星”。

【设计意图】情感提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并引发学生关注、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剪纸艺术。

【反思】

在一次次的试教中不断的修改,课堂也随之丰盈起来。看着低段孩子们热情地参与欣赏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我知道孩子们已经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体课以点到面的教学方式,根据低段孩子们学习的特点从单个点入手,循序渐进的方式扩大到完整作品的欣赏。美术是以视觉形象为载体的艺术类型,它以强烈鲜明的造型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本课注重低段儿童的视觉识读性。采用图片对比欣赏、视频等不同视觉识读的方式引领孩子们不同角度的观察,并由此进行分析和提炼,加大欣赏的深度。为了保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每一个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游戏闯关的形式“说一说、比一比、剪一剪”等了解剪纸艺术的特色;采用视频去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实物图片欣赏去获取真切的体会;闯关连一连的形式巩固知识;小组合作的形式自由探索剪纸作品的艺术及价值。多样的教学方法,始终从学生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热情地进入学习之中。 视觉识读媒体、实物、书本等不同角度,方式使课堂保持了靓丽更深入的挖掘了知识。在往后的教学中如何更好激发学生对这些剪纸作品的传承保护还需进一步的探索。

(象山县汉章小学 浙江宁波)

杨海鸿点评:

欣赏·评述课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比较深奥,难度较大,而马老师设计的《剪纸欣赏》一课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有效地破解了这道难题。

亮点表现:

1、根据低段学生特点,学习要求,马老师从教材出发,仔细识读教材图象,找准本课教学的着力点,通过整体欣赏、学习纹样、了解寓意、应用等环节让学生学会用短语进行大胆表达所见及所感。

2、本课教学注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观察与体验,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参与性。观察纹样时,让学生尝试剪简单纹样装扮手中图形,亲自参与到教师设置的学习情境中。学习寓意时,完成连线游戏时,观察比较中轻松学会了寓意的内涵。情境创设、游戏设置等都能让低段学生轻松愉悦地完成学习。

3、马老师的课堂很具亲和力,整个教学流程清晰。以剪纸形式的动画片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视频的形式感,立马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这种形式既开门见山的展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并暗喻了剪纸作品除了平面展示外,还可以与动画结合,它的应用范围亦很广泛。

改进建议:

1、对剪纸题材的学习要稍做深入。可让学生欣赏大量的不同题材的剪纸图片,如人物、风景、动物、故事、传说、民俗等,这个题材的学习环节可安排在纹样学习之前,让学生对剪纸作品有个整体的了解,首先能说出作品的内容。

2、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教会学生欣赏一幅剪纸作品的方法:(1)观内容;(2)理纹样;(3)识寓意;(4)广应用。若此课能围绕此四个步骤展开教学,让学生学习每个步骤的内容和并尝试体验,并在最后进行一幅剪纸作品的短语评述,可能会更有收获。

(象山县教育局教科研中心 浙江宁波)

猜你喜欢

剪纸作品寓意本课
王家乐剪纸作品选
美好寓意品芝麻
庆祝建党100周年剪纸作品
季玉兰剪纸作品
盛放的寓意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