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下的高校网络舆情现状与引导
2017-03-23赵义邓有朋
赵义 邓有朋
【摘要】随着我国互联网事业不断发展,其自身所具有用“互动性”与“实时性”受到了学生群体的青睐。同时随着社交软件与网络平台的发展,网络表达得到了迅速发展,网络舆情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逐渐提高。这在方面思想宣传同时,网络舆情中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高校阶段是学生思想成熟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强网络舆情引导,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是目前高校互联网工作的重点。本文以高校网络舆情为视角,通过对网络舆情的现状分析,总结出高校引导网络舆情的方法,以期为高校合理利用网络舆情做出理论上的贡献。
【关键词】网络时代 高校 网络舆情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239-02
20世纪90年代,我国互联网进入加速发展时期。进入21世纪,我国互联网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11年6月,我国网民的数量达到了4.65亿人,我国开始进入网络时代;截至2014年6月SDF,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6.3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46.9%,我国进入网络时代;2016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6.88亿,我国网络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1]。网络时代下,网络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自媒体与言论自由结合使得网络舆情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这样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网络舆论的弊端也随着暴露出来,這对于高校学生产生了一定影响。而如何合理运用网络舆情引导高校学生也成为了我国目前高校的重要工作。本文选取网络舆情为是视角,结合目前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分析高校进行网络舆情引导的方法。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
随着网络不断发展,使用网络的群体结构也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由高端群体变成了大众群体。而这就导致了网络舆论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一方面:不同群体代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发出不同的声音;另一方面:持有不同观点的群体能够得到交流与讨论。但在网络舆论发展的同时,网络信息的虚假性,不同群体之前的利益冲突也逐渐暴露出来。而这些网络舆论会都对高校学生产生影响。目前高校学生使用网络的目的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即:学术研究、信息搜索、社交活动以及用于休闲娱乐[2]。
1.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进行分析
高校学生在进行信息检索时主要为了课程与论文。而其检索的主要方式是浏览学术类网站,例如:中国知网、万方文库等。这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长学生的知识。但使用学术类网站只能针对一些既定的问题,对新兴的问题,学术类网站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高校处于学术研究的前沿。其面对问题主要是新兴的问题,而一旦学生使用其他方式进行检索,不良的网络信息就会对学生思想造成冲击。以政治类的论文为例,学生在进行信心检索时会遭遇基于个人遭遇而对政治进行批评的信息,或基于个人感受而对国家政策进行的批判,或由于常识缺失而产生的极端言论,或基于恶意破坏为目的对国家政策进行抹黑。而我国正在进行传媒方式改革,对于这些信息的处理还要待完善。当高校学生接触到这类信息时,如不能进行合理的思考,其思想将会陷入混乱,加之“从众”、“盲目”等因素的影响,最终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从信息搜索的角度进行分析
信息搜索主要包括时事问题所搜和个性关注的所搜。随着移动网络的迅速发展,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的途径愈来愈便捷。而伴随着移动端产生的公众号,也使得检索更加便捷化。但这些公众号也存在一弊端,主要表现为观点片面化与极端化。以“TX军事网”这个公众号为例进行分析:“TX军事网”报道分析的内容以军事为主,以时政为辅。但其观点往往片面偏激。举例说明:“我国XX下水,XX国怕了,XX笑了”这是“TX军事网”评论标题的基本模式,而其内容是我国的军事力量有所提升,从而使得国际某些国家有所忌惮。然而关于我国军事力量问题是值得探讨的,而“TX军事网”如此评论,会使关注这一公众号的学生在我国军事问题上也形成偏激思想。而当学生进行个性关注时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影响。以偶像关注为例,偶像是政治概念在民众生活中的延伸,对于偶像的崇拜往往寄托着自身不足与对未来期许。但目前网络舆论中对于成功评价标准往往过于单一,即以财富作为评价标准。以这种标准评价出的偶像具有惊人的财富,但在品格上却有一定的缺失,如所谓的“全民老公”。而长期受到这种拜金价值观的影响,高校学生会产生价值观异化的问题。
3.从社交活动的角度进行分析
高校学生进行社交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经验,促进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而目前网络舆论中则充斥着舆论虚假情况,以就业问题为例,网络舆论在就业上存在着两种极端观点。一种是超过90%的就业率,一种是仅有70%的学生能够就业。而当学生就业问题进行网络交流时,往往会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中介机构为了利益往往通过提供虚假信息的方式,以达到使学生支付中介费的目的。当学生寻求兼职的时候,中介机构又会提供虚假信息骗取学生的钱财。而近期发生的“裸贷”事件也与网络社交中虚假舆论有关,“裸贷”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而这种违法行为却在网络的世界里大量存在,经过小额贷款的伪装达到了虚假宣传的目的。贷款是学生进行社交活动的一种主要方式,而其在贷款社交中因虚假信息受到损失时,会影响其未来社交活动的进行。
4.从休闲娱乐的角度进行分析
高校学生在业余时间使用网络进行休闲娱乐,主要表现为游戏与影视。利用网络进行休闲娱乐活动,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缓解学习的压力。但由于技术问题,网络舆论信息中却存在着大量低俗的信息。以游戏网站代言广告为例,主要是通过明星、情色或金钱等方式达到舆论宣传的目的。而收到这些信息的影响,部分高校学生以游戏赚钱为借口,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忽视学习。而长期受到低俗信息的影响会使学生形成低俗的价值观,难以树立崇高的理想。
二、高校对网络舆情的引导
综合上述关于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分析,认为应当从思想引导与技术引导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 从思想引导的角度进行分析。
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我国高校教学重点,也是高等教育的要求。基于此,学校设立了一系列关于思想引导的必修课程,如《思想品德修养》,《中国近代史纲要》等。但这些课程设置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在比不进行一一的论述。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些问题会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权利交给网络。
网络舆论是虚拟世界中观点的自由表达,而校园教育则是现实生活中对思想的表达。网络舆论的优势在于使用网络能够突破地域,身份等因素的限制,实现充分交流;而现实的教育也有其优势,主要在于学习场景与亲身体验。当现实教育的场景感与体验感消退时,网络舆论的优势就会进一步增强。
以“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为例。现实教学中对于艰苦奋斗的教育是通过军训、思想品德课程以及偶发性的宣传实现。而这些方式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如军训只能持续一个月,随着时间的推移,军训效果会逐渐减弱;而思想品德教育却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或者只是阐述空泛的道理,或者書中的示例过于久远。因而其难以达到对学生思想进行有效引导的目的。加之学校校园网络建设往往单一,使得学校进一步丧失了对学习思想进行引导的能力。而网络与校园教育不同,其提供的实例不仅具有实效性而且事例详实,生动。例如其在对某明星进行“成功学”宣传时,往往会对该明星的历史进行详实叙述。同时使用文学描述手法,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关注。而长期关注,则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
因而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首先要对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进行改革。在依托课本的同时,也要同生活进行紧密结合,使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只有学生关注了才能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从而与网络舆论形成“对冲”[3]实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的目的。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加强教学改革不等同于对网络的批判。目前部分高校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而采用了“断网”方式,不仅引发学生反感,还导致学生与学校之间矛盾进一步加深。而另一方面:学校也要运用多种方法辅助教育来引导学生。可以采用加强校园网建设,举办宣传活动的方式。在高校的校园网不能仅是信息公式板,而应承载更多网站的功能。例如举办宣传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广泛参与也能达到有效的引导效果。
2.从技术引导的角度进行分析
技术引导主要是引导学生提高应对网络信息的能力。网络舆论中有负面的信息,但也存在着正面信息。从而找寻具有价值地信息则是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
目前网络已经在高校普及,网络信息检索也成为了社会技能。可以说:信息检索已经达到了设立专门课程的标准。因而认为学校应当开设基本的信息检索课程,对学生进行网络信息检索的教学,提高学生甄别信息的能力。对于不具备开设专门课程的学校而言,可以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加入对学生信息检索的教学。当学生习得这种技能后就能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检索,从而利用优质网络舆论信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建立科学合理处理问题的方式。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其受到网络舆论负面影响的几率,最终达到引导学生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学校也要加强技术研究,提高校园网络的防护能力,屏蔽负面信息,降低网络不良舆论进入学生事业的几率,进一步降低网络不良舆论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总结
本文以网络舆论为视角,通过对高校网络舆论现状的综合分析,总结出在网络时代下,高校如何引导学生的策略。让我国高校有效引导学生做出了理论上的贡献。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网络发展是时代的潮流,高校应当顺应潮流,积极解决问题。而不能为了所谓的成绩,采用不科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路.媒体时代的网络舆论现状与引导对策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6,6(6):82-83.
[2] 景鹏,王旭.关于新媒体形势下高校网络舆情现状的调研报告——基于高校开展党员舆情引导工作的必要性及措施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10):79-83.
[3] 刘东业.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论现状及引导对策探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4(22):298-299.
[4] 王文浩.微信在高校网络舆情中的影响以及管理对策——基于大数据时代[J].中国商贸,2014(31):219-220.
项目来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资助
省部级+教育部+基于网络社交平台的高校网络舆论热点提取与分析研究+15JDSZ3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