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及其作用

2017-03-23吴庆森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期
关键词:创设作用情境

吴庆森

【摘要】学习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的各种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精心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情境 创设 教学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115-02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包括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课堂学习氛围的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是“问题”,即数学问题。数学问题是指学生个体面临与已有认知产生矛盾冲突时,在当前状态下还难于理解或没有完全确定的解答方法和新的数学结构。其次才是“情境”,即数学知识产生和应用的具体环境或氛围。问题情境是指问题呈现的形态和组织方式。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指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与学生的生活情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并且是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来学习数学的情境。本人谈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及其作用。

1.创设实际生活学习情境,体验数学的“生活味道”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曾说:“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

案例1: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具体做法是:利用多媒体编制“唐僧师徒分西瓜”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出现在一荒草丛的大路上,被太阳晒得口干舌燥。悟空蹦蹦跳跳地来到师傅面前说:“师傅,口太喝了,我去找点解渴的东西来!”。不一会儿悟空抱着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回来了。悟空道:“师傅和沙僧吃西瓜的1/4,八戒吃西瓜的1/3,我吃西瓜的1/6。八戒一听瞪在眼睛,很不高兴地说:“猴哥,明知我的肚皮大,吃得多,却分给我的最少,你吃得最多。”语音刚落,悟空便哈哈大笑道:“好一个呆子、呆子、呆子……”。到此,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悟空为什么叫八戒呆子?”由于学生特别喜欢《西游记》,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争着回答:“八戒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他真呆!”等等。教师紧接着追问:“八戒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呢?”此時学生跃跃欲试,欲言不能,教师趁疑而入,揭示课题。新颖有趣的引入课题,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习新的知识铺设了一条平坦的大道。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

2.利用课堂资源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能力

课堂上也有丰富的资源可以用来创设数学课堂教学的学习情境,只要教师关注,就可以发现和利用。

案例2: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的教学片段:上课铃响了,但还有个别学生没有到场,老师边点名边等待着,大约两分钟后,第一组第一位的小个子男孩终于最后一个急匆匆地跑进教室。上课开始,老师向这个小男孩问话了:“你迟到了,有什么感觉吗?”小男孩胆怯地回答:“害怕”。老师追问:“除了害怕,还有其它什么感觉吗?”小男孩无语了。老师转向全班学生说:“大家发现他除了害怕外还有没有发现其它现象?”同学们纳闷着:上课时间已经拖延了,老师为什么还不赶快讲课,还要浪费时间与这个小男孩“纠缠不休”呢?这时,有个学生回答道:“老师,我发现他满头大汗”。老师说:“是啊,是满头大汗,那就请把教室里的电风扇开大一点吧”。话音刚落,全班学生的目光都投向本已慢慢转动的电风扇。老师趁机道:“大家看电风扇时,发现了什么?”学生开始议论了,有一个学生答:“电风扇在转动。”老师接着说:“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第二十三章的第1节图形的旋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其他旋转的实例吗?”接着不断有学生举例回答:钟表的秒针、风吹动下的风车风轮的叶片,汽车转弯时的方向盘、自行车行驶时的车轮、……,老师趁热打铁:接下来,请大家思考两个数学问题:(1)这些旋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旋转是由那些要素决定的?

在传统课堂上,常见任课老师对迟到的学生进行批评处罚,但这节课的任课老师充分利用“学生迟到”的课堂资源,变“坏事”为“好事”,由“学生迟到”——“满头大汗”——“关注风扇”——“发现旋转”,很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学习课题——图形的旋转。新课程所倡导的人文关怀理念,教学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有效的课堂资源创设课堂教学的学习情境在本节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3.课堂教学创设操作型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能力

为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设计操作型问题情境。围绕教学内容创设实际操作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或不同角色参与,在解决问题中获取直接经验,建构新知识。这种策略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实现了数学的“再创造”,这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案例3:在渗透空间观念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事先请同学们带了6根牙签,上课时,教师让大家用6根牙签搭三角形,试试你最多能搭几个正三角形?学生兴致很高,有的学生只在平面内试,摆出了两个,但是还多了一根,教师启发道:“两个太少,有没有更多的摆法,再想想!”学生感到疑惑,产生认知冲突和矛盾的“心理”,促使学生三三两两的讨论,尝试,很快,探索到在空间可搭成4个正三角形,然后教师向学生展示正四面体骨架模型。这样将学生思维由平面向空间拓展,轻松帮助学生建立了空间观念。

4.设计活动的学习情境,利于学生将知识内化,形成知识结构

根据皮亚杰的活动内化原理,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是使他们动手操作。通过设计的活动,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使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分析等活动,把数学知識内化,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案例4: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圆周角》的教学片段:

让学生进行以下操作:

(1)任意作一个圆 ;

(2)在圆上任取一条弧;

(3)作这条弧所对的任意两个圆周角和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

(4)分别量出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度数,并比较一下。

引导学生思考:经历上面的操作过程,有什么发现?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已能归纳出本节课所要学的关于圆周角的一个结论:“在同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5.利用媒体、实物和图形的学习情境,提高学习的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数学教育的理念、目标以及教与学的方式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多媒体创设课堂教学的学习情境,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使学生能从多角度感受数学,探索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案例5: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轴对称》的教学片段:

多媒体展示:教师搜集的风景名胜(如北京的天安门城楼)、特色建筑(如北京的鸟巢)、日常实物(如喜庆的灯笼)、动物标本(如蝴蝶标本)、卡通图案等立体图片。

引导学生思考:观察上面的图片,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展示实物和图形,让学生观赏,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利用实物和图形创设数学课堂教学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获得数学知识。

总之,创设学习情境能帮助激活学生原有的情感结构、认知结构,情境创设与知识提示要相结合,情境设计要遵循相关性原则、目的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直观启发性原则、教育性原则以及趣味性原则。我们将情境赋予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目的是自然地引导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广祥.数学中的问题探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2]张天宝.主体性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8

猜你喜欢

创设作用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