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美学角度看诗词意境的流程圆成
——学习《人间词话》意境说的一点体会

2017-03-23辽宁省鞍山市第三中学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7年5期
关键词:人间词话词话王国维

辽宁省鞍山市第三中学 丛 秋

从美学角度看诗词意境的流程圆成
——学习《人间词话》意境说的一点体会

辽宁省鞍山市第三中学 丛 秋

读诗离不开意向和意境,意境的构建以及境界的高低历来是读诗写诗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从美学角度论述了诗词意境的流程圆成,并探讨了诗人从懵懂创作欲望到作品形成的整个构思过程。

美学角度 意境 流程圆成

自唐朝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意境一词之后,在诗词创作、批评、鉴赏中,意境无疑已成为古典诗学中最具魅力的一个词语。对意境的见解、内涵、评论、诠释叠出。但纵观诗学历史,最负重彩头衔的还应推举清末的王国维先生。他在《人间词话》中对意境的底蕴多层次的进行了深刻的揭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在托名樊志厚撰写的《人间词乙稿叙》里云:“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原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观也。”王国维先生从各个角度论述了意境在诗词中的意义、价值、作用,使意境在坐标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拍:原著为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此论并非言过其实,在意境的探讨中并将其推向巅峰,达到自我超越,最终指向生命本真状态在诸诗话中还未见第二人。

继王先生之后的学者,对于意境给予了更详尽的论述。美学大师宗白华说:“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这是我的所谓意境。”与宗白华齐名的美学大师朱光潜说:“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须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勾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有独立自主之乐,此外偌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像在霎时间烟消云散了。”这便是一首有境界的诗词所显现出来的艺术魅力。

境界的有无,是判定这首诗词高下优劣的试金石。既然境界如此重要,它是怎样营造起来的呢?换言之,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它是通过怎样的流程最终达到圆成的呢?简言之,诗词的生命流程实际上是诗人从萌动创作欲望到作品形成的整个构思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意象形成阶段

景物(具象)+情志——心物交感——心与物游——互动、碰撞、交流、融合——意与境会——意象生成。大多古典诗词的感受美学圆成。但这种意与境的相融相摄,合为一体还构不成意境,只是意境营造过程的一个表征。

二、诗性生命的体验阶段

意象——象外象(事物的本质特征)——意象之展拓——言外意——想象空间、情感空间的延伸,形成意境之雏形。

三、对诗性生命体验的再体验阶段

意境之雏型——观照(把初级生命体验作为被观照对象)——超以象外,(改变物我双方的对立状态)——意与境浑(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超越自我(从追求实际利益的我进而领略宇宙大生命意蕴的我)。至此,诗人彻底打通了自我超越的通道,面前呈现了一个诗人的情意与意中之境互相渗透的艺术世界,显现出生命的本真。构筑意境流程得以圆成。

意境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但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王国维先生的意境说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单纯的掌握意境说是很难构筑高深的意境的。意境说还有还有两个强劲的支点:出入说和“两个我”的学说。如果把意境比作一盏明灯,那么,出入说,“两个我”的学说就是开启这盏明灯的两个关键。

关于意境的构筑与自我超越,一直是我国古代的先贤们探索的一个课题。唐代皎然在《诗议》中云:“采奇于象外。”司空图在《诗品》中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宋惠洪提出了“妙悟”一词。严羽说妙悟是“具正法眼,悟第一义”的“透彻之悟”。最接近《人间词话》理论论述还属清代吴桥。他在《围炉诗话》中云:“意喻之米,饭与酒同出。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后人对此说见仁见智。但有一条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米与酒之间是一个质的变化,是一种超越。对于这个问题,西方人也在不断地研究。现代文学思潮后期的象征主义的代表,英国诗人T.S.艾略特,借助法国古尔蒙特一个化学公式探讨诗的结构层次。氧气十二氧化碳+白丝金=硫酸。艾略特说:“情绪+感觉+诗人心灵=作品。”但是,他们的学说都是孤立支离,破碎残缺的,不成其体系。并且大多是一种情趣和意象上的超越,即感情空间和想象空间的拓展,并不必然蕴含有理性的内涵。宋人爱讲“理趣”,诗中时有明心见性之语,那也仅属于道德层面的提升,其反思的意义终究有限。

王国维先生是第一个借鉴西方诗学理论来写词话的人。《人间词话》可以说囊括了古代所有意境的研究、探讨、论述,并将其推向峰巅。至今仍值得我们深思、借鉴。

【1】王国维.人间词话

【2】唐皎然.诗仪

【3】唐司空图.诗品

【4】吴桥.围炉诗话

【5】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人间词话词话王国维
增山词话
半梦庐词话
张雪明《王国维·集宋贤句》
新词话
词话三则
王国维“古雅”话语的阐释
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
在神不在貌——论王国维的“眩惑”
《人间词话》视角下的聊斋词
论《人间词话》境界说“真”之蕴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