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即成为想要成为的自己
2017-03-23马洪生
马洪生
·团队案例2·
成长,即成为想要成为的自己
马洪生
教师成长;唤醒;岗位锻炼
时光荏苒,毕业至今我已经在溧阳市实验小学这所百年老校工作了18年。从一个“懵懂小子”成为一个市级学科带头人,从工作第五年才上第一节公开课到两次参加江苏省教学基本功竞赛,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我确信我种种的教育经历都已积淀、内化为我的教育信仰,成为我对“自己”的理解及对教育的感悟。
一、教育者,要能自己改变自身
1999年8月28日,我到实验小学报到上班,教导处林老师告诉我,学校体育教师紧缺,这一年内我任专职体育教师。我想:常州师范第二批五年一贯制大专班数学专业毕业,就教体育?教体育就教体育!我还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呢,在小学里教体育,还不是随便带学生玩玩?
开学不久,分管体育的潘副校长听我的随堂课,点评说,看得出来小马老师转岗之后还是能随学随用,接受挺快的;不过上体育课不仅仅是吹吹哨子,整整队伍喽!领导的委婉批评,使我正视到自己的不足。通过向老教师请教,观摩优质课,协助教练员训练运动员等,我渐渐认识到体育教学绝不简单,课前要规划场地、准备活动器材;课中要组织活动,活动要契合学生身心特点,还要注意科学负荷;课尾要进行学习反馈,安排延伸活动。同样是带运动队训练,早晨及下午的安排也不一样,早上主要是身体柔韧、灵敏度练习,下午可以安排耐力、速度、爆发力等专项项目训练。
通过一个阶段的努力,我的动物情境主题汇报课得到了认可:准备部分队列训练有序,自编动物模仿操不仅能锻炼各个关节而且富有情趣;主体活动部分结合动物运动会情境,既能保障学生的训练量,还能满足有余力的学生的需求;结束部分用音乐配上兔子舞,学生不仅仅放松身体,还享受体育课的欢乐。
这是一段难忘的经历,一年后我回归了数学教学工作。此后我还做过很多看起来与所谓的专业不相干的工作,所有这些“额外岗位”都无一例外地锻炼了我本来不具备的能力与涵养,使我受益匪浅。
雅斯贝尔斯说:“人,只能自己改变自身,并以自身的改变来唤醒他人。”现在看来,教育者的岗位变化只是表面的更改,其内涵是你能否在新的环境中依然保持教育自觉,不忘初心。可以断定,如果我未曾认真地学做一个体育教育工作者,肯定我其他教育工作也无法胜任。
二、教育者,还要自己丰满自身
工作18年,我拜了8位教学指导师父,接受名师指导的次数更是举不胜举。有的师父带我练好基本功,比如初入职时的课堂教学语言是管冀敏老师带我逐字逐句斟酌推敲的。有的师父指导我要关注师生互动交往,比如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多次听了全国赛课一等奖获得者梅志华老师的课后有所感悟的。史栋萍老师看出我有阶段上了几节公开课后心态浮躁,第二天的教研课只给我一晚上时间备课,课后还和同事们根据课堂提问观测量表给我做数据分析,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了。特级教师邱恭志老师以《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为例指导我备课要善于“换一个角度思考”。特级教师周梦莉老师用十多年研究“差异”课题的经历告诫我,只有持续朝一个方向研究,才能够做到深井掘水,源源不断。
一直拜师,是因为一直遇到想要成为的那个自己,通过做门徒的方式可以直接与高手对话。不同的时期遇到不同的重要他人,我分别得到了教学技能、教材解读、课堂把握、教育科研等能力的提升。阅读专著、专业刊物等,与“高尚的人”间接对话;认真参与校本教研,网络研修等活动;勤于反思、练笔等都是教育者提高自身的重要方式。我确信,教育者需要不断丰满自身,才能厚积薄发。
三、教育者,更需自己确认自身
依然记得2003年第一次参加校级数学评优课选拔时的场景。“年少轻狂”的我,想着可不可以改变例题的编排,例如,为什么运算律要先学完加法的两个运算律,再另外学习乘法的三个运算律?为什么第一节课不可以打通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联系,进而探究除法、减法为什么没有交换律?我就这样大胆地尝试了,可能就是这样一些原创的火花得到了学校的认可,我还代表学校参加了学区的评优课选拔。当时的想法,放在今天依然有一些价值:学完加法交换律,探究减法、乘法、除法有没有交换律是依学而进,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诉求;用探究加法交换律的方法来探究其他是教结构、用结构学;探究过程中要先独立思考,再组内讨论,最后形成共识汇报,这里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的运用。
教育者能主动改变自己,教育之路上就能引发更多可能;教育者依托各种途径丰满自己,教育之路上会走得更加稳健;教育者能确认自己,那么前方未知的教育之路就能一直自信、勇敢地探索下去!
(作者系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小学高级教师)
G451
D
1005-6009(2017)30-00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