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需求整合德育资源

2017-03-23

江苏教育 2017年63期
关键词:常州市班会课资源整合

张 超

基于学生需求整合德育资源

张 超

资源整合;学生需求;基本素养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整合”的解释是,通过整顿、协调重新组合。基于此,学科资源整合可以理解为把多门学科包含的知识和技能进行重新组合以期达到最优的教育教学目的。从教育逻辑的关联性看,学科资源整合素养是班主任的基本素养。纵观班主任学科资源整合素养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学科资源整合1.0时代:学校计划的青铜时代。这一时代是班主任工作的“模式化”,班级什么时间进行什么主题教育,开展什么样的班会课都是按学校计划进行的。虽然这些主题也带有学科资源整合的印记,但由于每周要填表,每月有统计,班会课是班主任被动工作的产物。

学科资源整合2.0时代:教师关注的白银时代。这个阶段,班主任开始有意识地关注班会课,此时的学科资源整合素养往往与班主任的学科素养息息相关。如任教语文的班主任会经常开展“诗词大会”“我的新闻发布会”等活动;任教数学的班主任喜欢开展 “数棋大擂台”“24点小能手”等活动。这时的学科资源整合相对单一,主要体现为班主任的学科属性。

学科资源整合3.0时代:学生需求的黄金时代。伴随学生核心素养的出台,以及“供给侧”理念在教育领域落地生根,学生的需求成为班主任核心素养的价值指向,资源整合也更多地指向学生的需求。

本次班会紧扣学科资源整合,通过具体的活动体验展开,班会的活动主题来自学生,班会的育人价值指向学生成长。班会活动之前,我带着学生一起规划活动路线。从规划的过程来看,学生与教师顾问团队配合默契,无论是路程的测算还是交通方案的选择都在数学、综合实践等学科思维的理性指导下进行。班主任“领导”由多学科教师共同组成的团队为班会课的顺利进行提供智力支持,班主任的学科资源整合素养充分体现在班主任统筹各方面的学科资源用于班会课等班级活动以及班级日常生活之中。

在此基础之上,班委会成员的激情动员燃起了所有学生的探知热情,让这次体验式班会成为学生内心的诉求,正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在班会活动基地,我们的校外辅导员——“非遗”传承人陈先生进行了生动的讲解,而我们的学生则运用平板电脑搜集互联网上的相关知识,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资料相结合,这就是信息学科对班会实施的有力辅助。

本次班会在顺利推进的同时,也给笔者带来诸多启迪:班会课的地点或许可以进一步延伸,生活本就是最大的课堂;学科整合的界限是可以无限放大的,学科资源也是学生汲取知识、能力,获得价值熏陶的一种选择。

本次班会旨在通过多学科的资源整合给予学生多元化的成长体验,在前期准备和中期实施的过程中,数学、信息、综合实践等学科已经为班会课的整体建构带来了有力支撑。然而回过头来审视,如果在活动后期进一步拓展思路,或许资源整合的后续影响会更加深远。如,美术学科资源整合形成“非遗”手绘、品德学科资源整合涵养家国情怀……

基于这样的感悟,针对班主任的资源整合素养的提升,笔者以为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形成整体意识、树立全局观念,将整合渗透到班会课的前延和后续。

G451.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63-0018-01

张超,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实验小学(江苏常州,213023)教师,二级教师,常州市教坛新秀,常州市道德讲堂优秀宣讲员。

猜你喜欢

常州市班会课资源整合
教师作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谈班会课的主题及组织形式
小学主题班会课中德育的实施策略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