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即社会,教学即生活”
——谈农村高中体验性作文教学

2017-03-2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7年2期
关键词:体验性文章作文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

“课堂即社会,教学即生活”
——谈农村高中体验性作文教学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李 军

文章要以情动人,以思服人,它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只为写作者而存在。它的价值意义恰恰体现在对读者的影响。何以使情思,即文章的精魂不落窠臼,予以读者强烈的心灵叩击?这便需要教师体验性作文教学的促成。正如叶圣陶所说:“课堂即社会,教学即生活”,只有生活之教学,只有体验之教学,才能使学生获得只有亲身的感触、丰富的阅历,才能丰盈文章,使文章显现自己的影子,真实无伪,以情动人,以思服人,予以读者以意义。如何进行体验性教学,关键在于让学生深入实践,获得灵感、素材;模拟大家文章,在作文体验中获得语言、技巧之法;推理感悟,借情境感不可践行之事,获得感受,促成真实情思之作文。

一、深入实践,在直接体验中获得作文灵感、素材及为文的真实思想、情感

写什么?是做文章首先要考虑的一点,然而,在缺乏阅历和体验学生那里,却大脑空空,无一物可落笔,无一事曾历经。在这种状态下,即便语言功力、运文技巧非凡,也难以写出只言片语,或可以写出,也如浮雾,轻飘,其思想、情感略显不真实。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缺乏体验、阅历,没有写作灵感、素材。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大谈写作技巧便可做到的,还需要教师“对症下药”,理解学生所欠缺、薄弱之处,进行生活之教学,体验性教学,让学生深入生活实践,直接体验,获得写作灵感、素材。有了灵感和素材,如同,巧妇得到“米”,不会为“无米之炊”而有“难为”之感。学生笔下有事所写,按照自然事物本身的规律、事物的本来面目、情感本身的发展逻辑去写,其文章也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而语言表达方法及写作技巧则为细微末节。例如,教师可让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在身体力行,笔头记忆的双重加固下,学生会对所历经的事件,所碰触的事物产生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囤积在大脑中,随时待命写作者从中提炼灵感、素材,保证真实的情感、思想的抒发。

例如,在实践型的体验性作文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自行的进行家务劳动,如:家务、做饭、洗涮、购物;还可让学生进行集体劳动,如:校园卫生劳动、农村田间劳动;还有校园课外活动:典礼、竞技、演讲、读书、参观、采访、文娱、社团等,还有各种节日期间所进行的社会活动,如:3·15活动、地球日活动、纪念日活动等。这些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阅历,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创造力。当然,丰富的课外活动类似于学生的写作素材“小金库”,提供给学生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又由于是真实体验,所以,文章所交织的思想、情感也能做到真实无伪,可以打动读者。

二、进行模拟,从间接经验中获得写作的语言、技巧之法,促成思想情感的真实写作

一些文章大家常说:“大智若愚,大巧无术”,是果真若愚吗?是果真无术吗?其实,不然,若愚的前提是大智,无术的前提是大巧,大智大巧到了一定的境界自然就若愚无术了。关于写作也是如此,不是不需要语言、技巧之方法,而是技巧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回归了一种自然的状态,不刻意,不造作,自然地运行于笔端。但对于高中生来说,正处在语言、技巧的掌握阶段,对这种“大巧无术”的境界只能“望洋兴叹”了。掌握,其实就是一种反复的体验,体验一种方式的写作。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也并不是“无师自通”,而是以模拟其他大家写作方式为基础,从间接经验中获得写作语言表达、为文技巧之法,从而促成思想情感的真实性写作。例如,文章的起承转合;为文的结构的首尾呼应、主次比照映衬;词句的锤炼、语言的拿捏等等。这需要学生在写作模拟训练中,反复体验琢磨。而教师无需如何神乎其技、天花乱坠的讲解,这样反而会使学生一头雾水,不知如何下笔。

例如,在讲解如何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描写人物的时候,教师可选择一些高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的课文,如《装在套子里的人》《祝福》《阿Q正传》等,充分吸纳这些篇章中描写人物的段落、句子,然后揣摩之,了解作者的描写方式,或讥或讽,或怒或骂,或褒或贬、或同情或厌恶等。分析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然后再进行模拟,从间接经验中获得写作之技法。长此以往,不断进行写作实践,写作技法内化于心,成为自己的为文之法,自然也就能够熟稔运用,没有模拟的痕迹了。

三、推理感悟,对未曾亲历的事件进行内心感受,获得有着自我标识的情感、思想

“行是知之始,知识行之成”,在这一基础上,陶行知又提出认知的三个途径,即“亲知、闻知、说知”。亲知是从亲身的践行中而得,闻知是从别人的口述中或书本上而得的,这两种在上面都已涉及到。最后是“说知”,即从自己的推理及思考中而得的知识。可以说,无法模拟、亲身实践的事情有很多,这些事情与写作者之间总是有巨大的隔阂,使写作者不知怎样将这些事情叙述笔端。对此,我们可运用认知的其中一个途径,即说知,对未曾亲历的事件进行推理感悟,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情境,进行内心的感受。在情境中,学生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观照整个事件,不断的想“假如……我该……”,从而获得有着自我标识的情感、思想,保证文章真实感人。

例如,生病、残障、离别等等事件,学生可能无从亲身经历,但通过推理感悟,在头脑中形成情境画面,自然也能进行内心感受,获得真实情感、思想。这需要教师在作文课上的引导,可放一些与作文题目有关的视频,让学生在视频情境中,感受围绕中心事件,人们迸发出的内心情感、思想。在这里,教师可用写读后感的方式锻炼学生,激发学生与情境相符的内心情感。

思想、情感是文章的根本,这一根本是仰赖于阅历与体验形成的。没有这种体验,做出的文章也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基于此,教师的作文教学也应该是体验之教学。尤其是农村高中学生,教师要更加使其付诸体验,身体力行,拓展视野,丰富阅历,为文章的写作奠定灵感、素材、语言、技巧、情感、思想之基础。

猜你喜欢

体验性文章作文
从观察生活到更好地生活——小学语文体验性作业生活化设计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的体验性学习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传统村落的互动体验性景观营造探析——侨乡村景观建设实践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文化性比喻认知的非体验性*——以时空异置为切入点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