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教学,也能渗透德育
2017-03-23文|张真
文|张 真
解剖学教学,也能渗透德育
文|张 真
德育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德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解剖学”虽说是一门专业化极强的课程,但如果在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结合这些因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态度和医德等方面的教育,同样可以润物无声,潜移默化。
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通过介绍中华民族在解剖学方面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介绍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和美籍科学家牛满江教授已经进入世界先进水平的细胞遗传学新理论,激励学生树立为国争光的远大理想和责任感。
国情教育 结合有关章节内容,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占有的资源大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国情,明白做好计划生育、保持人口合理增长、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综合素质、提高社会运行效率、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延长人们劳动年龄、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的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在教学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观察、研究人体,使学生逐渐建立科学的观点和思维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第一的观点 解剖学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因此,把课堂讲授及书本知识同实验实习、尸体标本、活体观察及必要的临床应用联系起来,这样既有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又能在实践中验证理论,从而在学生头脑中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立统一的观点 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法则。解剖学中也充满了对立统一。形态结构是一个器官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反之,一个器官机能的变化也影响该器官形态结构的发展。如正常红细胞含大量血红蛋白,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功能。如果红细胞破裂溶解血红蛋白由红细胞内逸出,就丧失其功能。通过类似的例子,使学生认识事物矛盾的双方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它们相互对立,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为后续其他专业课教学打下了良好基础。
局部与整体的观点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任何一个器官、系统都是有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学习时应从整体角度去认识各个器官、系统,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个器官、系统更好地认识人体,从而使学生建立起局部与整体的观点,防止认识上的片面性。
发展变化的观点 物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没有什么事物是绝对不变、永世长存的。人生就是一个“受精卵—人体—发病—衰老—死亡”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着客观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变化过程,从而使学生正确认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科学态度的教育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形成积极探讨问题的学风。如在上实验课时要求学生按照大纲要求,认真观察实物标本,并把观察到的结构描述或以绘图的形式记录下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对科学精益求精的好作风。
医德教育
卫生学校,培养的是医务人员,科学的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强烈的责任感是其必备的职业道德。在教学中要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去教育和感染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性作用,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树立救死扶伤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医务工作者的价值,提高学生今后为患者服务的自觉性。
笔者认为,结合专业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应该注意:第一,教师应当明确德育与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相辅相成的,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道德情操等教育系统性、艺术性地有机结合,自然渗透在知识传授中,让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受到教育,达到教书育人两相宜的效果;第二,教师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诚为学生服务,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第三,点到为止,避免冗长说教。实践证明,生拉硬套、牵强附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必将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适得其反。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