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让生物课堂更富生命力
2017-03-23文|胡涛
文|胡 涛
体验式教学:让生物课堂更富生命力
文|胡 涛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深刻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还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
生物学是一门趣味无穷的自然科学。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体验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操作、主动体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从而让生物课堂更加精彩。
创设情境——猜一猜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从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思考,寻找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人的运动系统”一课时,我用一则谜语引入新课:“有一种动物,小时候用四条腿走路,长大了用两条腿走路,变老了用三条腿走路……”通过创设“猜一猜”情境,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很多学生会很快猜出来是人。接着老师顺势导出变化的原因,很自然地把人的运动系统引了出来。猜想环节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比认真知——比一比
在认识骨骼成分与形态教学中,我设置了“比一比”教学环节。釆用实物对比,列举出钢铁、木头、橡皮筋等,让学生感知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硬度与弹性特点,进而再用醋酸泡过的鸡蛋与原鸡蛋做对比,学生很容易得出有机物与无机物在骨骼中的作用。
很多学生对“长骨的管状结构,既坚固又轻便,适于人体的运动”感到难以理解。在课堂上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景:取两张B5纸,一张摊开展平竖直放好,另一张卷成筒状,然后让学生将一本书分别置于其上,看哪张纸能够承受住书本的重量。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找到了答案,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通过这种比较活动,学生不但理解了所学内容,还掌握了一种学习的方法。
联系实际——动一动
俗话说“耳闻不如一见”,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大家都知道视觉获取的信息量远远超出其他感官带来的信息量,或者说,听来的总不如亲眼看到、亲身体验的印象深。人体运动需要骨骼肌的收缩与舒展协同作用提供动力。学生对骨骼肌是有一定认识的,但有目的地专注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变化还不多见。我在设计骨骼肌收缩的观察时,设置“动一动”体验环节。挑选手臂肌肉发达的同学,进行屈、伸肘运动,让学生充分观察运动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的变化情况,随后分组让学生做手臂伸屈肘运动,触摸感知肱二头肌硬度变化情况。学生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获得了相关的知识,并且印象深刻。课后,有的男同学甚至还过来和我“掰手腕”,师生感情也得以加深。
教师授课关键是要有智慧。设计猜谜游戏是为激发学生兴趣,设计对比是要学生掌握一种研究的方法,设计动手环节是为了加深体验,设计观察就是丰富学生的感知……
丰富的课堂教学体验必然达成“我—你”师生关系,有别于单纯的“授—受”的关系。教师将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体验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
(作者单位:北京市右安门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