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师生智慧 促共同成长— 在教学流程管理中构建“学习共同体”教学方式
2017-03-23戴胜霞
文 | 戴胜霞
融师生智慧 促共同成长— 在教学流程管理中构建“学习共同体”教学方式
文 | 戴胜霞
“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学生)和助学者(教师)共同组成的,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相互依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学习集体。学习共同体教学方式就是在相信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学习团队的形式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融合学生与教师的智慧,打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
厘清“学习共同体”中的师生关系 “学习共同体”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学科教与学的团体,教师是学生的助学者,学生是教师的助教团,师生之间是协作学习关系。学校以学科为基准,把学生组成数学、语文、英语等九个学科的学习共同体。
实行教师“双轨备课”制 教师备课质量制约着上课质量,高质量的备课需要多次、反复的研磨。所谓“双轨备课”,即备课组集体备课和教研组集体备课相结合。
“学习共同体”的任务 “学习共同体”任务是:课前收集整理学生问题,构建思维导图;参与活动课,研讨问题,整理“漂流本”;向教师反馈本课中同学的问题,供教师备课使用;带着问题和思维导图参与课堂教学,课堂中提出问题,与教师和同伴展开讨论交流;参与批阅作业及试卷,批阅本班或外班试卷,发现学习中的共性与个性的问题。
“学习共同体”学习方式是团队学习,有自主学习方式、“访客”学习方式、“漂流本”学习方式、“学科节”学习方式。
课前要为课堂教学准备两张思维导图,一张是教师设计的思维导图;另一张是在每个学生都设计思维导图的前提下,参与“学习共同体”研讨,形成的“学习共同体”的一张最佳思维导图。课堂上“学习共同体”要展示思维导图,时间3分钟;师生共同修改思维导图,时间2分钟。课后学习共同体整理思维导图,呈现在“漂流本”上或公布在“学习共同体”微信群,让学生共享。
所谓“二次批改作业”,即作业的二次批改和教师二次批改作业。作业二次批改是指学习共同体批改,批改后要做“批改总结”,要呈现优秀试卷、好的解题方法、存在问题等,整理后编辑好发给任课教师。教师批改是批阅“学习共同体”批改后的试卷及提出的问题。教师二次批改是先批改“学习共同体”成员的作业,给出正确答案,由“学习共同体”批改全班学生作业,教师再汇总“学习共同体”的批改情况。
改进学习管理流程 班主任的学习管理流程由管全班到管理“学习共同体”,即班主任—班级“学习共同体”总负责人—六个“学习共同体”组长—全体同学。
在新的学习管理体系中,班主任的任务是与科任教师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与班级学生一起设计座位,负责指导“学习共同体”活动的评比工作,定期组织“学习共同体”一周一次的总结会和班级一月一次的总结会。
“抽签点名课”是教学管理的内容之一,由教务处专人负责,一个工作日抽取同一学年同一学科的两名教师。本学科没有课的教师必须听课,其他学科尽量听课。
试卷讲评课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三环节试卷讲评课”即精心准备—精准讲评—精彩分享。
教学评价主要是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看课堂表现,结果性评价主要看学习共同体总体学习成绩。
实行教师“三级考试” “三级考试”即备课组考试—教研组考试—学校考试。备课组考试是一周一考,内容是学生周测卷;教研组考试是一月一次,考学科延伸内容,主要是教研组学习的大学知识;学校考试是一学期一次,主要内容是高考试题及模拟试题。
“学习共同体”教学方式就是把课堂打造成温馨、舒适、互助的学习乐园。用以色列管理大师高德拉特的思想来描述“学习共同体”教学方式就是以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最基本的事情做好,进而获得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