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校本研修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2017-03-23颜东升
文 | 颜东升
多元校本研修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文 | 颜东升
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指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员,在教育思想、教育专业知识、教育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现代社会呼唤现代教育,现代教育呼唤研究型教师,呼唤有思想的教师,这是学校立足的根本所在。如何来构建多元的校本研修机制,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呢?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附属滨水学校共有一百多名教师,女多男少,年轻教师多,老教师少。教师队伍整体年轻,富有朝气,个人上进心强,但由于年轻,教师在对教材的解读、对一些关键问题的解决,尤其是如何高效教学等方面,明显不足。鉴于这种情况,学校建立健全了管理团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评估和策划,制定一篮子制度和方案,构建多元的校本研修机制,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完善校本教研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从实际出发,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校本教研是“通过教学”的研究,是经过教学来进行的校本教研,是教师亲历其中、亲身实践的研究,这样的研究能让教师体会从事研究的乐趣,享受身为教师的幸福。
开展读书及读书分享活动,培养爱学习的习惯 现代社会信息日新月异,媒介众多。学习可以无时不在,而读书则是教师充电和提升自己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我校通过举办读书沙龙、指定专人读相关书籍、在大会上交流、心得分享等活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利用每次政治学习,积极开展“若水特色”文化创建活动,以“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为座右铭,以“润物无声,水到渠成”为教风,让每一位教师牢记自己的使命。
举办研训活动,提升专业知识水平与能力 学校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构建了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研修校内教研体系,制定了行政主管部门和教科研部门以及校际之间的三级教研制度,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平台。通过夯实教研组、备课组校本教研活动,加速教师专业发展。
一是建立教研组、备课组教研制度,选派师德优秀、师能优良的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每周至少举行一次教研活动。每次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定内容,采用一人主讲、众人研讨的模式,积极探究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新方法、新途径。积极开发校本作业和课件资源等,课件资源一人开发,众人探讨完善并共享,实现教师同伴合作。
二是新老教师“师徒带教”,规定双方的义务和目标,定期反馈师徒带教效果。老教师严格要求自己的徒弟,在“精心备好课,撰写好教案,上好每节课,做好反思,抓好巩固提升”五个方面抓好传帮带,尤其是在第一学期必须做到先听课,后上课,小到一个知识点,大到一个章节、一本书都进行仔细研讨。另一方面,新教师发挥在课件制作与应用方面的优势,负责开发的课件和校本作业供备课组共享,老教师也从中受益。
三是在教研中培养和激发教师自身内在的自我规划、自主学习、自我研究和自我反思的自主发展意识,夯实专业思想和核心素养,为自身发展奠定内在基础。
四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教师专业发展最终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因此,积极营造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氛围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经过几年的努力,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初中部的教育教学成绩名列前茅。
搭建多元的校际交流研修平台,加速教师专业发展
青年教师刚参加工作的3-5年是其职业生涯最为关键的时期。这一阶段,教师年纪轻,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是提升专业素养的黄金时期。但这个阶段的他们,恰恰经验不足,急需有经验的各类骨干或专家型教师的引领。
积极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拓宽专业发展渠道 学校先后与集美区进修校、厦门双十中学、南京宁海中学分校、英才学校、林芝米林县中小学结对子,让骨干教师接受来自名校、龙头校、示范校名师的指导,拓宽了视野,更新了教学观念。学校采取本校教研和到双十中学教研的“双教研”模式,让骨干教师先接受来自名校教师的指点,再把名校的教育教学方法、理念带回学校,备课组再开展第二次教研,缩短了教师们的成长周期。
充分利用优质资源,为教师发展服务 在首席教育专家乔建中教授的搭桥下,我校与南京宁海中学分校缔结成为手拉手学校。双方定期互派教师进行交流,进行专题讲座、同堂异构、教材研习、指导教研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广大年轻教师来说获益多多。
发扬地域优势,加快教师成长步伐 学校充分发挥地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利用集美区进修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的优势,积极推进教研员与学校骨干教师结对子带教活动。在他们的带教下,这些骨干教师的专业思想、业务素质提高很快,一批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发挥专家引领优势,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重视专家的引领。近几年长期聘用高校或名校名师来我校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每年投入大笔经费选派各类骨干教师出市、出省到全国各地参加各级各类培训。
在教育局和进修学校的大力推动下,我校于2015年与南京师范大学乔建中教授签订聘用协议,由他担任学校首席教育专家,负责引领年轻骨干教师成长。根据协议,乔教授成立了工作室,每个月到学校指导工作室成员开展研修活动。学校根据教师近几年的专业思想、专业素质、专业能力、教育教学成效等综合情况,精心选派优秀教师,分期分批进入工作室参加研修,共有两期十七个骨干教师有幸成为他的得意门生。乔教授治学有方,治学严谨,他把准青年教师成长中最需要最紧迫提升的要素,从如何写文章、如何撰写课题入手,用一个学期的时间,采用集体指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自己研修和集体研修相结合,筑实他们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的基础素质。考虑到教师工作时间的特殊性,乔教授特意把研修的时间选择在教师最空闲的午休、下午放学或双休日等时段,保证了教师研修时间与教育教学不冲突。他采用层层推进的模式,在完成第一阶段的研修任务后,将培训内容瞄准教师有效听课和上好课的技能培养。通过研训,工作室成员的听课、评课、上课水平明显提升。
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力促教师专业发展
孙向阳说:“教科研不是专家和学者的专利,而是一种教师真实的生活和成长方式。”教研是教师之根,是教师的“地气”,唯有研究,才能让教师在实践的土壤中撷取硕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如果你想让老师的劳动能够给老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走向研究,享受做教师的幸福,学校应构建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和机制。
首先,通过教学实践确定研究课题,让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研究自己的课堂。其次,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培养教师从事教研的核心素养。一是让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引领学习,分享教科研的成果;二是抓教科研人员和经费的落实,教科研过程的跟踪,课题的开题、结题,论文或结题报告的书写等;三是聘请专家指导和点评,强化教科研人员的反思与升华以及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回归、教育教学实践再验证等。目前,我校共有十三个区级以上课题,其中省级课题两项,市级课题三项。
近年来,学校通过构建校内、校际和专家引领三个层级的校本研修体系,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结合个人研修、集体研修、同伴合作、专家引领的形式,积极搭建多元化的校本研修平台,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了教学方法,让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专业知识和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教育教学成绩因此也有了保证。教师师德、师能、师风良好,涌现出省学科带头人、市专家型教师等区级以上各类骨干教师20名;在市、区级技能大赛中,几十人次获得奖项,一大批表现优秀的教师得到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各类表彰。同时,学校在体育、健美操、艺术、科技、“若水文化”品牌建设和学科学业成绩等方面荣获了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多个奖项,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学校将一如既往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多元的校本研修体制,把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作为最根本任务,把创建若水特色学校、助力师生共同成长作为学校发展目标,撸起袖子,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再创新绩而努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附属滨水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