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德育工作模式助力生命发展
2017-08-09徐建勇王作生
文 | 徐建勇 王作生
“136”德育工作模式助力生命发展
文 | 徐建勇 王作生
数年来,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得胜高级中学领导班子都十分注重开掘属地文化底蕴。凭借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发挥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融合上级部门和领导的思想指示,立足实际校情,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得胜文化”。如今,“得胜文化”已经成为得胜高中教育教学各方面工作的精神指导与智力支撑。
2013-2014学年开学以来,学校以“得胜文化”的“自得”“胜我”为准绳,本着“培养模范现代公民”的德育工作宗旨,积极梳理本校以往的德育操作实践与理论建构,深入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以一个观念(成长教育观念)为理念依据,三种意识(服务意识、标准意识、创新意识)为思想指导,六项工程(卫生工程、纪律工程、学习工程、文明工程、心理健康工程、人生规划工程)为实践内容的特色鲜明的德育工作模式。学校称其为“136”德育工作模式。该模式强调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处处都有德育工作;校园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校园无闲人,人人皆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理念支撑—成长教育观念
成长教育最初的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初以荣格等为代表的西方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提出的。他们提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在学习文化科技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做人、强化心理能力”。成长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能力和道德操守放在教育的最高位置。学校正是将“成长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理论来源与理念支撑,促进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
思想指导—三大意识保驾护航
服务意识 德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发挥四种职能,即思想教育功能、管理服务功能、教学功能和科学研究功能。这四种功能的界定,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德育工作者自身工作的定位。学校清醒地认识到,从学生需要角度来看。德育工作者要做好服务工作,一要强化服务意识,二要加强服务功能。服务意识是服务的前提,服务功能是服务的细化。
标准意识 学校非常注重规范治校,提出了“规范责任、规范制度、规范评价”的管理原则。在这项原则的指导下,又提出了“树立标准意识”的德育工作要求。
创新意识 学校非常注重德育内容的创新、德育方法形式的创新、德育队伍管理的创新、德育探索研究的创新。学校的德育创新着力于方法的改进与内涵的提升,而其主线一以贯之:采取“课堂—家庭—社会”等小、中、大三个“课堂”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最终实现德育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主线的创新是有的放矢的创新,是走向丰富、走向完善的创新。
实践内容—六大工程稳步推进
卫生工程 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热爱美、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的情感,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学校“卫生工程”站在提高师生健康水平和生活环境质量的高度,站在改善学校精神面貌、陶冶师生道德情操和提升管理水平的高度看待环境卫生工作。为建设一个整洁优美的校园,政教处建章立制、强化管理,细致划分了各办公室、各班级的卫生分担区,详细规定了卫生要求、考评办法与奖惩标准。经过努力,业已形成“室(教室、办公室)前清扫与分片清扫相结合”“节假日突击清扫与每日常态清扫相结合”“上下午重点清扫与中午简单清扫相结合”“师生清扫与保洁员清扫相结合”,人人动手、人人维护的环境卫生工作局面。
纪律工程 让学生在学校过有纪律的生活,是为将来毕业离校后能够尽快适应公共生活秩序做好一种心理准备,所以说,学校纪律是具有教育性和发展功能的。学校着眼于纪律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纪律工程”建设。例如,每学期初组织学生集中开展“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五条高压线”的学习;定期开展文明班级、文明标兵班级、文明示范班级的评选活动;持续、深入、定期开展班主任论坛等等。
同时,学校对违纪学生实行“少压多劝、少训多导、少惩罚多诫勉”的政策,倚重学生会的参与,强调学生的自治,通过“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有效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自主进行管理,自主开展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要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的精神品质。
学习工程 “学习工程”对学生成长而言,切不可唯重智育只抓学习,也不可唯重德育只抓活动;就教师而言,既要做好德育工作者,又要当好教学工作者。
学校始终强调,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高级的德育活动,课堂是培养模范现代公民的主阵地。在教学活动中,师生活动和交往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意义。首先,教学活动中师生交往是目的性、计划性最强的交往。其次,它所使用的教材具有很强的教育性,这使得教学本身充满了教育性,真正领会并贯彻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会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同时,通过教学过程的严格训练,培养学生的刻苦精神和坚强意志。学科知识的规律性、严密性,学习氛围都是隐形的德育因素。尤其重要的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育者—教师的人格魅力、严谨的治学态度等良好的品行都会给学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以致影响他们的一生。
文明工程 文明礼仪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历来为我国思想家和教育家所重视。学校通过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教会他们为人处事的原则,培养他们乐观、豁达、健康的心理素质,训练他们善于合作、善于交往、善于应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能更好地发挥才能,能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创造有利条件。
心理健康工程 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不仅需要“良民”“好人”,更需要能人、强人。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在激烈竞争等多种生存压力面前,人们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良好的政治思想品质,更需要坚强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不但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体现,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学校“心理健康工程”强调,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和知识面的扩大,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和思维能力也增强,他们对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教导、灌输和公开训导等德育教育模式已经厌倦,并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有逆反的心理。此时,教育者把心理辅导的方法渗透到德育教育工作中,摒弃以往高高在上、简单粗暴的方式,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以“朋友”身份进行的交流,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学生就会放下包袱,乐意接受教师的辅导和建议,并主动与教师交心,师生之间便可其乐融融。
人生规划工程 将人生规划指导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是学校德育改革的重大举措。这有助于促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扭转片面重视升学率的办学倾向,有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认为高中教育必须体现尊重个体需求与发展差异的多元化特征,这就必须从高度关注个体特点、个体差异出发,搞好对于学生的人生规划教育。因此学校的“人生规划工程”致力于引导学生树立既符合自身实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职业观,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宽容心、适应力、合作学习精神、团队意识、决策力、领导力、创造力等这些全球化时代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以科学、人文、前瞻的“生涯指导”引领每一名学生主动设计未来,主动规划人生。这项工程的深入实施使广大学生获得有质量的全面发展,为广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得胜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