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地方本科院校金融学品牌专业策略
2017-03-23林文慧
陈 玲,林文慧
(福州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6)
创建地方本科院校金融学品牌专业策略
陈 玲,林文慧
(福州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6)
随着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扩大,国际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带动了地方本科院校创建金融学品牌专业的需求。文章分析地方院校金融学品牌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国内地方本科院校创建金融学品牌专业的措施:提高师资力量、改进教学条件以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经济发展需求,为国家经济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地方本科院校;金融学;品牌专业;创新
近年来,金融体系改革上的突破为金融机构规模的逐步壮大提供了出路,进一步带动了金融行业业务活动的多样化,使得经济发展对于金融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金融领域在互联网、能源等其他行业的跨学科渗透对于地方院校金融人才的培养方式产生了新的冲击。现在我国许多地方院校均已开设了金融学专业,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由于国内外金融机构数量的激增,金融领域与其他领域的相互渗透,产生了新视角的金融发展模式,使得金融人才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与金融创新的趋势,因此,进一步加快培养创新型金融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金融学专业设置的模式选择
从国际上看,美国的金融学专业教学中存在两种培养模式,分别是侧重宏观视角进行金融理论探讨的“经济学院模式”[1](P1)和偏向微观层面研究金融实务操作的“商学院模式”[1](P2);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现代学徒制”;日本的单一目标模式向关注人、发展人、终身教育模式发展,都为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探索金融学品牌专业的培养模式提供了有效借鉴。
我国目前主要采用两种模式:一是经济学院模式。即在教学中较为注重理论指导和宏观知识,金融学与经济学的界限较为模糊,在这一发展模式中,主要培养理论创新人才,强调学生的专业理论与基础,侧重于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理论教学以及数理分析指导,为未来从事学术研究夯实基础。余秀荣指出,由于我们对金融学的认识长期定位在经济学的学科上,因此,我国金融学科长期以来主要采用“经济学院模式”[2](P2)。二是商学院模式。“商学院模式”特别看重微观领域的金融问题分析和市场操作中实践问题的解决,金融学的教育更为偏向管理学领域,课程内容与企业管理更为密切。 “商学院模式”的教育培养理念与地方本科院校的金融学品牌专业的培养模式定位十分吻合[2](P3)。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微观金融领域的专业知识,切实地解决实际问题,又能够构建我国金融专业学科与国际金融发展的桥梁,提高我国高校金融人才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但是,在当前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单纯的以“经济学院模式”或“商学院模式”都不能满足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打造适应新经济形势下的创新型人才是我国金融领域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金融学品牌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专业培养目标无法满足创新人才的需求。首先,高校专业定位模糊,缺乏创新意识。目前我国许多院校由于受到海外商学院与经济学院两种模式在金融学科发展的影响,使大部分本科院校对于金融专业的定位不清晰[3]。其次,培养目标定位不合理,人才模式单一。地方本科院校大多数都从专职院校发展而来,办学经验不足,学科建设能力不强,加之师资力量的落后和生源层次的偏低,使得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缺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因此,“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模式的发展和经济金融的发展,再将地方本科院校的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笼统地定位为高级金融人才是适应不了我国经济金融迅速发展的需要”[4]。所以,普通高校的金融学品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在原有培养理念上具有创新性,才能进一步打造出适应金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最后,培养目标过于宽泛,创新能力弱。由于金融领域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及新型金融机构等类型,因此地方院校为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对各专业内容皆有涉及,且对专业基础知识理解不足,最终导致在专业能力上应用水平低下。
第二,课程体系设置固化,缺少创新性。首先,教材内容陈旧。由于教材更新速度慢以及教师课件陈旧等原因,无法与时俱进地满足学生了解国际金融局势的需要。教学内容上过于重视传统理论而忽视指导创新发展,缺乏实践经验指导,最终导致学生在实践中缺乏认知,严重影响了金融学品牌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其次,课程设置重视理论教学缺乏实践创新。目前,地方院校金融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课堂授课进行理论指导,与各金融机构、用人单位在实习基地建设上的脱节,使得学生实习机会欠缺,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方式阻碍了学生在应用领域的创新思维,进一步影响了地方院校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5]。
第三,教学条件落后阻碍学生培养创新能力。首先,学院对于金融学品牌专业的经费投入相对不足,使得配套设施欠缺,设备陈旧老化,应用软件落后,实验室环境差等,导致实验教学相对于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态势来看,效果不明显。同时,软件应用条件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无法真正体会到金融工具创新对于金融发展的作用,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培养。其次,师资水平落后无法引导学生创新发展。通过观察研究发现,地方院校的金融学教师中,具有金融行业从业经历的教师数量较少,实践指导教师大都不熟悉金融业务运作流程。任课教师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的落后,使其无法引导学生的创新发展也是目前创新型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大瓶颈。
第四,教学科研考评模式单一,阻碍开发创新思维。首先,教学方法单一。地方本科院校对于金融学专业的教学,仍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教学方法单一,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和创新思维的提升,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挥,同时,也分散了学生的专注力。其次,考核方式单一。现如今,由于简化考评方式,大部分院校采用期末卷面成绩评定作为唯一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方法,而考核题目的客观理论题占大篇幅,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侧重于对理论的掌握,导致对于知识的理解缺少创新性,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五,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不足。金融学课程的理解需要实践课程的支撑,实践课程是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金融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即使各高校都在努力为学生拓宽及建设实习基地,但是由于校企合作情况的不佳,使得校外实习基地的类型比较单一,质量参差不齐,许多院校无法为学生提供实习单位,导致实习效果不佳,无法真切体验实习作用。同时,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与企业挂牌签约的面子工程使得实践教学偏离了初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6]。
第六,金融教学与其他领域脱节使得新金融方向发展步伐缓慢。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创新,金融领域不再局限于银行、保险或者证券业,与此同时,互联网业也不再仅仅作为社交媒体,而是与金融领域不断融合使得“互联网+”成为当前时代的一股新气息。无独有偶,能源行业的规模经济发展使得金融融资为其注入了活力,能源金融的相互融合带动我国能源体系与金融行业协调性发展,由此滋生出的能源金融方向也在我国掀起一阵新潮流。但是由于金融学品牌的教学方式仍孤立于其他学科使得人才无法满足新型经济体系的需求,如“互联网+”对于人才的要求是,既要能够设计互联网网络平台又要兼备金融数据的分析能力,只有兼具数据处理、信息收集与IT技术的创新型人才才能满足其需求,适应创新驱动背景下的经济发展脚步。
三、金融学品牌专业创建策略
第一,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创新培养方向。创建地方院校金融学品牌专业,需先关注地方经济发展所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成才为目标,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发展的方向,有针对性地满足学生需求。既要顾及传统的银行方向、投资方向、保险方向的人才需求,又要考虑面向多元化的新型研究方向,培养创新思维人才。就当前经济形势而言,中国“一带一路”建设,自贸区的创新与建设,经济开放性城市建设都为金融领域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因此要迎合时代需求,增设互联网金融方向、农村金融方向、能源金融方向、供应链金融方向等。
第二,课程规划设置要合理与创新。在课程建设上,不应局限于基础知识的传播,还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开发创新思维的能力。首先,课程体系应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修养的指导,培养其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感;其次,应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指导,掌握敏锐的金融学分析能力;再者,还应开设与金融工具的定价有关的能力教学、统计分析和计算机操作等;然后,分别根据金融领域的各个模块的基础内容对其进行指导,在各学院之间的相关课程开放选修,满足学生的需求;最后方法论模块的设置还应介绍金融软件分析技巧,以适应金融岗位对金融人才的要求。根据多方位的课程安排,在扎实掌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锻炼其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第三,优化创新人才师资队伍与实验室建设。首先,图书资料配置需与时俱进。应从数量和质量上双重把握,一定程度地扩大金融学的藏书规模,同时提高金融资料的品质,拓宽信息数据的来源,不断引进国际视角的报刊杂志,名人理论书籍,与时俱进的更新图书资料。其次,实验教学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在现有实验室的软、硬件设备条件基础上,不断改造及购进新设备、新软件,更新数据分析系统,重视金融实验室的规模,改善实验室的环境,与时俱进的采用相关软件,从而利于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更快的熟练上手。在实验教学方面,通过模拟沙盘操作与真实操作相结合,让学生更真实的接触金融领域的操作,将教学实验、科研创新、实践探索于一身,构建一个多功能的金融实验室。最后,提高师资力量,符合创新人才的教学需求。在师资力量的构建方面,学校需在师资选拔培养上加大资金投入,进行人才培养,鼓励教师不断地与银行、证券、保险及其他相关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提高综合实力,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化会议与知识讲坛,从而打开教师的思维体系,用开放性思维培养学生。
第四,创新教研与科研建设规划。首先,更新教学方法从而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学体系应该及时把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成果引入教学内容。其一,在教学方式上,一是可全面开展案例式教学模式,通过案例的真实探讨,发现现实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教学的质量;二是实施情景式教学法,在设定的条件下让学生选择经济行为,通过观察来分析结果[7]。其二,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在考核评定方面需要与教学过程相结合,注重课堂教学中引导开放性思维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其三,改革增进考评机制。考试中应加大主观题,锻炼学生思考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其次,科研建设需鼓励学生参与创新性课题。在科研建设中,相关学院可努力向学校申报科研经费和获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或金融相关职能机构的科研经费支持,鼓励学术研究者积极从事学术研究,调动全体教师与学生参与科研的热情,鼓励学生参与创新性课题的研究与讨论,用创新的视角理解金融的改革发展,从而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
第五,侧重创新专业方向从而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首先,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可作为必修课程指导学生学习。在专业核心课程上,要注意对深奥理论的理解与运用。教学过程中,应将不同的研究方向有机结合,帮助学生跳出固有的专业思维,开阔视野,从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其研究宽度。其次,开设多种选修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课程设置中以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来帮助学生满足职业发展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将研究方向划分多个发展方向,根据金融行业各方向的研究目标,分别设置相应的课程,做成选修模块,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同时,开设多种国际化视角的专业选修课,鼓励学生参与创新性实验研究项目,在实践中创新,培养创新精神。最后,实践教学相结合,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实战体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们利用假期时间参加金融专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创新。培养学生掌握现代金融业务的软件使用及具备较高的英语沟通与写作技能。学院单位可采用学分认定的方式为学生们的实习工作给予评定;学院还可组织相应的赛事,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激情,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创新水平。
第六,关注学科知识渗透,打造创新型人才。在金融学品牌建设中,对于新时代背景下的互联网金融、能源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人才培养,需要各个学院相互配合,集体重视在学科之间知识的渗透教育,根据学生对于专业方向的选择上,进一步的为其提供相关的选修课程,各学院之间课程做到互通有无,可选择性的开设部分课程供彼此进行相互选择,如选择了互联网金融作为研究方向的学生,可以在金融学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选修与信息技术、IT行业相关的知识,在各学院之间进行交叉选择,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使其在自身的金融学专业应用能力下掌握互联网的相关技能与知识,满足未来就业的人才创新型需求,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时代为社会输送及时性人才。又如,在选择了能源金融领域的学生可以在石油化工学院、材料学院选择相关的课程学习,了解能源行业的基本行情,利用金融学领域的投融资策略与风险规避、套期保值策略为能源行业保驾护航,培养分析应用的综合能力。另外,通过金融领域与能源行业的相互结合,开拓新的思路,创新金融工具,实现能源企业与金融资本的协调性发展。
综上所述,在地方本科院校创建金融学品牌专业不仅仅要适应当地经济特色与国内传统职位要求,还需要提高自身创新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国际经济变化,培养创新精神,以此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金融领域。通过在学生基础课程设置相关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中可包括金融工程课程让学生用工程思维来创新研究方法与实证模型,数理课程的设置可使学生学会处理数据从而掌握分析数据的能力,还有金融发展前沿概论课程可培养学生养成了解国际金融行情的习惯。另外,学院可设置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必修与选修课程,根据学生所选择的专业发展方向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在各个教学实践环节,合理地将相应创新创业内容灌输给同学,使其尽早具备相应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四、总结
金融学品牌专业建设规划在金融人才培养体系占据重要地位,决定了金融人才的素质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融学品牌专业建设可为社会培养更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人才。金融理论的不断更新,实践操作技能也在不断趋于复杂化、专业化,因此只有各地方院校更加积极地打造金融学品牌专业建设,注重人才的创新性水平,提高多领域的综合分析能力,开拓创新思维,才能与时俱进为未来社会培养出金融专业人才。学院通过打造金融学品牌专业能更合理地安排教学和实践,推动金融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促其全面化、系统化发展。地方本科院校的金融学品牌专业构建可带动学院引进金融人才,提高金融学专业教师的质量和数量,为学院的评优评先,打造金融学品牌专业具有强大的推动力。
[1]黄淑兰.地方本科高校构建复合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思考——以仰恩大学金融学专业建设为例[J].学术问题研究,2016(1):71-76.
[2]余秀荣.国外“商学院模式”下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5(2):116-120.
[3]虢羴犸.我国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4(6):62-72.
[4]王认真.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探讨[J].绥化学院学报,2013(8):61-64.
[5]王晓佳,周静.民办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2012(13):112-114.
[6]邹小芳,徐辉.对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考[J].才智. 2016(23):128-129.
[7]李月梅,秦涛,潘焕学,等.北京林业大学金融学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3(1):13-16.
Tactics to Create Top-Brand Specialty of Finance in Local Universities
CHENLing,LINWen-hui
(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FuzhouUniversity,Fuzhou,Fujian350116,China)
The gradual expansion of financial markets and the constant depth of financial innovation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have driven the demand for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o establish financial brand major. The main problems in constructing top-brand finance specialty in universities governed by local government have been revealed, and basic measur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create top-brand finance specialty in these universities-upgrading faculty quality, improving teaching condition, and innovating personnel training modes, so as to adapt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demands, and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for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local universities; finance; top-brand specialty; innovation
2017-06-01
福州大学(高水平)金融学(品牌专业)(52005027)
陈 玲(1963-),女,福建福州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金融学研究;林文慧(1992-),女,福建福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金融学。
F830
A
1672-934X(2017)04-0143-05
10.16573/j.cnki.1672-934x.2017.0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