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是学生发展的平台
2017-03-23文|樊涛
文 | 樊 涛
校本课程是学生发展的平台
文 | 樊 涛
实现以师生为本的目标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的课程。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从这点可以看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必须坚持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根本的原则,这样才具有科学性、目的性和可操作性。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当然也必须遵循以上原则。
以学校为基础 2014年3月,学校探索构建适用学生多元发展的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特色和资源优势,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以学生潜能思维培养为核心,遵循贴近学生、关联学科、彰显特色的课程原则,做好三级课程体系的开发和实施。在这一思路指导下,学校将三类课程(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转向实施三个板块(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并逐渐形成我校的三级课程体系。在学校大方向的引领下,全体英语教师开发了“快乐英标”“视听英语”“英语课本剧表演”“英语口语交际”“英语听力拓展”“英语悦读”“走进国外的风土人情”“学唱英文歌曲”等关联学科、贴近生活、富有兴趣的多门校本课程。
以教师为主体 毋庸置疑,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中起到主力军的作用,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决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实施课程的效果。为此,学校首先组织教师们学习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聘请专家授课,引进先进经验,为开发课程奠定基础。其次,组织英语学科组教师围绕国家教材、学生年级特点、教师专业特长等开展细致的研究,确定校本课程设置的内容。全体英语教师的主动参与,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注入了强大动力。教师们群策群力,围绕英语教材拓展授课内容,围绕学生年龄特点确定实施途径,围绕自身教学风格设计课程形式,从而使得开发的英语校本课程具有极大的实践价值。
以学生为根本 开设英语校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因此,教师们在开发课程时,充分考虑了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目前,我校超过50%的学生是新市民子女,除了学校英语授课外,很多孩子缺少接触英语的机会。由于方法不当,一些孩子在七年级伊始就出现了厌学情绪,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在分析和掌握学生英语水平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学科原则:一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语感;二是通过听、说、读、唱、演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提高英语综合素质;三是加强学习策略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四是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开发多层次、多类型的校本课程,以实现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丰富英语教学内容
在教育部颁布的2011年版《英语课程标准》中对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性质进行了明确阐述:“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目前,青岛地区使用的人教版英语教材经过多年改编,很好地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并为教师的教授明确了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指导。根据我校现有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仅仅依靠课堂有限时间很难满足每个层次孩子的学习需求,而英语校本课程的实施无疑给英语教学注入了活力,为学生创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英语学习平台。
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在英语方面的知识较少,又有好动、爱表现、胆子大的心理特点,所以就开发难度小、可以激发兴趣的课本表演剧、英文歌曲、讲小故事等注重口语交际的课程,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简单、生动活泼的视听材料,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校还将外教请进课堂,配合七年级教材里的口语话题开发了《外教口语》课程。外教的授课语言诙谐幽默,游戏环节寓教于乐,口语话题源于教材,交际对话联系生活,使越来越多的孩子深切感受到英语语言的魅力,学习英语的热情空前高涨。八年级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有了一定的积累,心理上较七年级成熟,并且还需要培养阅读的能力,为九年级打基础,所以在八年级学生中开设了以提升阅读技能为目的的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泛读和精读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理解阅读方法技巧,并掌握它们。九年级学生对中西习俗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需要细化,通过了解东西方习俗差异的课程,使学生能根据不同场合、对象、话题、身份等使用恰当得体的语言,进而拓展文化视野,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每年一个目标,每年一个台阶。在校本课程的有益补充下,学生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学习潜能被挖掘出来。同时为学生们使用英语交流提供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开拓学生视野,使英语真正成为沟通文化和心灵的桥梁,学生们逐渐形成了良好的英语学习品质,英语成绩不断提升。
转变英语学习方式
学校在自身开发英语校本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将优质的社会教育资源引入学校。2014年与“接力英语课程”教育合作,为学生英语学习方式的转变开辟了新的途径。
“接力英语课程”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科学)国家级课题,山东省教育厅重点教育课题的研究成果,凝聚了信息技术专家、教学专家的集体智慧,它整合最新的英语教育资源,多年来积极寻求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策略,以长期困扰学生英语学习的单词记忆为突破口,借助信息技术软件,通过听、说、读、写全方位科学优化学生学习过程,快速增加词汇量,深层次理解学习词汇,激发学习兴趣,形成终身记忆。
“接力英语课程”根据我校教学需求和学生实际,在英语教师的协助下对课程内容、评价方式、过程反馈等方面进行了修订,逐步形成了适合我校特点的校本课程。学校每周利用“接力英语课程”时间,安排学生在微机室开展自主学习,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听力和口语自我训练,根据学习软件中的学习过程记录系统和学习效果自我评价功能,及时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在每阶段学习任务结束后,学校评选出“接力英语优秀学员”进行表彰,鼓励那些自主学习意识强、学校习效果明显、提升英语成绩明显的学生。
“接力英语课程”的实施体现了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以学生潜能思维培养为核心,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落脚点,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走向主动地挖掘知识,通过自我评价走向自我提升,实现了英语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培养起学生终身学习英语的能力。2017年,由我校和合作方共同申报的“接力英语课程”荣获“青岛市精品课程”称号。
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通过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学生的英语素养得到培养的同时,教师们的专业素养也得到了长足发展。2014年12月,青岛市初中英语学科“以树立学生目标意识、培养学生思维潜能为核心的生本智慧课堂实践研究”活动在我校举行。我校英语教师展示了一节精彩的听说课,受到与会专家和教师们的一致好评。近几年,有多位教师开设区、市公开课,并被授予区、市教学能手称号,“骨干带动、全员参与、个个尝试、人人研究、时时反思、及时交流”的校本课程教研氛围正在我校逐步形成,对推动学校整体英语成绩和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围绕开发的英语校本课程,学校还适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力求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英语组全体教师将学生的优秀英语作品集结成册,出版了英语期刊《常青藤》,定期开展英语单词闯关竞赛、英语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让更多学生走向台前,展示自我。
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校本课程已经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知识碰撞、共同发展的纽带,为学校英语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了助力。今后,我校将紧紧依托校本课程,加大研究力度,不断研磨打造出更多的精品英语课程,为师生的共同发展搭建起更广阔的平台!
2014年1月,山东省青岛第四十三中学研究课题《以“潜能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被确定为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滚动立项课题后,学校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补充、融合与重构作为学校发展新的生长点,从三级课程内容的贯通上、课程实施的途径上、课程实现的目标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学校依托市级课题,从民族文化、生命教育、自然探究、社会探究、艺术探究、体育与健康六大领域建构校本课程,开发了50余门校本课程,实现了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丰富和补充。我作为学校教学管理者、校本课程的建设者和一名英语教师,带领全体英语教师,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紧紧依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开发出多门英语校本课程,对提升学校英语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第四十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