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03-23张剑宇
张剑宇
(吉林大学 东北亚研究院,长春 130012)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性分析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广泛的内容和多方面的任务。既要对学生进行政治、法律教育,又要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道德标准教育,既要使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和法律观念,又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的行为方式、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涉及到以下3个方面:(1)高校教育者通过研究学生的人群特征、性格形成因素、价值转变因素,揭示学生自身思想、行为导向的发展规律;(2)从学生一生发展的角度,研究复杂的社会因素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关系,探索如何利用现有条件对高校学生进行交叉立体的思想教育,以及教育对象在受此种教育环境的影响下表现出来的特征;(3)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主体,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系和教育者的职能,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应该具备的素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渗透到社会具体领域中去,以解决社会、学校、家庭三者合力教育的问题[1]。
2 “微时代”的特性分析
“微时代”包含的内容很多,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传播方式,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改变了以往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甚至包含了心理因素等方方面面的内容[2]。
然而到目前为止,“微时代”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微时代”指将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以后,通过图像、视频、音频等方式,借助一些智能的终端,展开一些信息传播活动;从参与者的角度看,“微时代”的发展离不开广大网民,每一个人都可参与其中,千千万万的网民每日提供着数以万计的信息,这个数量是极大的;另外,“微时代”它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例如,我们平常经常使用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这些媒介在传播过程中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全面、完整的新型传播方式,共同推动了信息时代的新发展。
“微时代”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信息的大众化。参与人数众多,截止到2016年5月,中国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6.9亿,一年之内增加网民数量高达2000万人,与2015年同期相比增长了将近1个百分点。手机已经成为老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配置,通过微信、微博等产品互相联系或者是发表个人对某件事情的看法,而这些操作可以是个人的事情也可以是社会群体性事件。(2)传播速度快。由于手机的普及,各类事件可以通过“微”媒体快速传播,网络成为信息交汇和传递的重要平台,再加上wifi、4G网络的出现,让信息传播在硬件方面得到了基本保证,大大缩短了信息完成传输的时间。人们不再需要面对面地沟通与交流来完成信息的传输,使用手机通过各类“微媒体”的软件就可以随时随地互换彼此的信息。(3)信息具有实时性。这是第二个特点的延伸,快速的传播保证了信息能够在瞬间发布出去。(4)开放性和互动性。“微时代”背景下的传播活动不再是单向性的,如今的传播方式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多向性和互动性,通过“微媒体”可以实现从一向多的传播,信息接受者也可以分享和评论信息,还可以发布信息,民众之间这种互相交流和沟通,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互动。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师围绕学生这一群体开展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通过教育主体与受教者之间的互动,保证高校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良性发展,加强学生与教师、辅导员、学校的沟通和交流。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在于:(1)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到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要研究高校的教学过程中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2)探索如何利用现有条件对高校学生进行交叉立体的思想教育,以及研究学生在教育环境的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3)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并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渗透到社会具体领域中去,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 “微时代”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4.1 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以往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讲究对学生进行面对面地施教,往往需要利用开展课堂教育的方法向学生传授思想教育知识,在学生脑海中树立学习的榜样,使学生对自己的观点产生共鸣,以此来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但是,此种方法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并不能将教育理念充分传授,达不到将教育及思想信息有机结合的目的,不能有效地激励学习者的兴趣并促进他们主动沟通的动力,更有甚者会产生抵触情绪。
4.2 “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一)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在“微时代”背景下,将社会各行各业的知识带到高校课堂,涉及面不只是以前固定的几个方面,外面的世界丰富多彩,高校的教育本身即是一个过滤网,它筛掉了负面黑暗的内容,把积极阳光的世界带给青年学子。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网络技术日益发展,它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能够共同分享全社会的信息资源,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再局限于某一区域,有效地将众多信息资源传递到各高校,高校间可以互相沟通、传递各类思想教育信息,有效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这使高校的教育工作具备了多样性,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二)教学互动性增强。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把抽象的理论作为教学内容,老师讲课、学生听课,但这样不能实现“理论结合实际”的教育原则,教学效果也就不见得会有多好[3]。“微时代”的到来为这一窘境打开了一扇窗,学生们通过这扇窗与外面的世界往来、与师长进行交流,在这里老师起到的是一个转发信息的作用,学生在第一时间产生好奇心,并且进行评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就使得学生感觉到自己不仅仅只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参与者和传播者,这种归属感使得学生在思想政治交流中更加主动,灵魂的交织更加频繁。
(三)知识快速更新,思想更加灵活。知识是没有尽头的,传统的课堂老师可能几年内只讲一本书,知识储备量受到局限,知识更新周期长,这也不利于教师队伍本身的素质提高。如今,微博、微信等都是“微时代”的产物,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大量信息的及时获取使教育队伍素质快速提高,知识储备量急剧增加,也使高校大学生不断反思和总结,思维更加灵活。
(四)节约教学成本。传统思想政治教学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在“微时代”的背景下,知识是在实时交互的信息微平台上传播的,教学的方式不仅仅局限在教室里,形式不仅仅局限在老师的说教,这使得教育学经费消耗大大降低,减少高校的负担。
4.3 “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大学生群体普遍对新兴事物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总是能够在第一时间熟练掌握新兴交流媒介,高校学生利用手机相互交流,发表各自看法,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几乎可以畅所欲言,这为开发学生的思维提供了一个便利的环境。但是,微平台、微媒介也给学生带来了形形色色的信息,其中有很多负面的、欺骗性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破坏和污染了高校的教育环境,在各种各样不良的信息冲击之下,很多学生由于思想意志不坚定,使自己的学习生涯出现了方向性的错误。
各种大众化的信息通过“微时代”的媒介进行传播,这就使得信息的筛选工作变得困难,大学生自主接收的各类信息就会存在许多消极内容,比如互联网暴力、色情、欺诈、搞怪等不良信息的影响[4]。此外,还有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的价值观,长此以往就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高度,甚至出现了反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潮,这些消极的、反动的思想可以通过“关注”迅速在学生群体扩散开来,如果教师或学校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就会受到不良的冲击,甚至形成巨大的反动号召力,使得主流思想面临严峻的挑战,加大了高校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微信息”传播方式的平民化、大众化使大量网民和学生言论更加自由,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实现短时间内发布更多的甚至是虚假的信息,造成无节制的消息发布。这会对容易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的大学生,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而思政教学人员难以实时掌控学生们的心理和精神状态的变化,也难以发现高校学生的思维动向,使教学陷入了困境。因此,海量的信息和快速的传播方式影响了大学生的思维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增加了高校教学工作的复杂性。教育者的权威性面临严峻挑战。“微时代”中,受教育者的信息不仅仅只能通过教育者来获得,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可以是邮件、电子书、微博和微信等,有时候这些信息会与主流教育思想产生冲突与矛盾,容易给大学生带来思想上的混乱,教育者的信息权威性和信服度也就可能大大地被削弱了。
5 “微时代”下如何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各大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大“微时代”教育改革力度,迎难而上、紧抓机遇,全面开发利用新型的教学手段来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文就如何在“微时代”背景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5.1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高校教育工作者只有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量,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地迎合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积极参加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训活动,并充分利用网络和手机等工具及时获取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类信息,这样才能有效利用“微时代”所带来的便利,将“微文化”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部分高校的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古板,其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脱轨、与学生生活脱钩。另外,传统的教学大多依据现成的教材来进行,而教材在时间上通常具有滞后性的缺点,与现在大学生接受的即时性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所以,教育者一定要利用“微工具”获取最新的知识,把课堂与热门话题有机结合起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这不仅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动态。
5.2 高校要丰富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教育信息
高校以往的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其中很多内容背离学生生活实际,这不符合教育改革的教学要求。所以,高校教学要立足学生生活实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将“微文化”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育者一定要及时地搭建“微媒体”网络平台,这种网络平台应该与教学工作者和家长相结合,改变以往传统灌输的教育方式,营造丰富多彩的文化传播氛围,把课堂教学与时下热门话题有机结合起来,及时更新教育信息,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灵活、生动,这样才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要扩大教学信息传播的途径,高校除了安排思想政治课之外,还要开辟更多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既能让学生受到纯正先进思想的熏陶,同时又能够为学生带来新鲜轻松的学习感受,可以通过开展微电影、微公益等方式,对学生的校园生活进行不断的熏染和渗透,让正能量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并且内容和方式更加接地气,这种教育形式对于学生以后的整个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5.3 高校需要净化信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
互联网上不良的信息对在校生的侵蚀不容小视,高校如果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那么一方面应净化信息传播途径,加强校园网络管理,营造绿色上网环境,使学生获取符合校园生活实际、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信息,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牢牢地吸引和感染学生;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增强自律意识,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网络安全周、网络安全案例分析会等活动,与公安机关合作,定期为学生普及、预防网络诈骗的相关知识,帮助同学形成良好的媒介信息辨别能力,从媒介中获取正确的知识与观点。
5.4 拓宽教学渠道,加强师生互动
当代大学生思维更为活跃,价值观念也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教育者要积极拓宽教学渠道,更有效地利用“微网络”这一平台,设立“微课堂”,进行“微网教学”,把学习材料公布到网上,让学生在线学习思想政治。由于老师是实时在线的,这就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与老师进行充分交流。同时,老师要主动地去与学生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体会和思想变化。我们希望学校对于“微网教学”加大投入力度,使其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具有吸引力。
5.5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实践活动加以体现,学校要积极通过微平台来号召开展实践活动,这样方便广大学生通过网络报名参与进来,比如走进社区活动、组织思想教育茶话会、利用电子阅览室举办爱国影视展播等,也可以利用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让更多的学生走出象牙塔,进入企业中进行实践,把教材中的理论同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综合能力[5]。这些措施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微时代”背景之下,高校收集活动创意、开展活动宣传和收集活动反馈等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借助“微平台”迅速、有效地扩散开来,推动了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供了机会。
[1] 刘君.“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议[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3):155-157.
[2] 童卫丰.“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7(3):121-124.
[3] 武小清.“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2(2):16-19.
[4] 张明明.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4):104-106.
[5] 赵欣.“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汉文版), 2014(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