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5后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
——以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为例

2018-01-22

长春大学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新生心理健康

陈 飞

(福建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州 350007)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人格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1]。它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体的认知、情感、意识和行为,也关系到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大学生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关系协调、人格稳定、身心愉悦,才能促进其不断地进步和持续地成长。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教育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截至2015年,我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4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0%[2]。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这其中女大学生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以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为例,现有在校生总人数共6395人,其中女生人数4100人,占64.1%,2016级新生总人数1649人,女新生1036人,占62.8%,这些95后女大学新生全部都出生在1995年后,她们占据学校的“半边天”,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到底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她们在学校的成长。基于这一点考虑,本文以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为例,对95后女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以便更加全面地了解95后女大学新生心理特点,为进一步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1 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1000名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2016级女大学新生,回收有效问卷963份,有效回收率为96.3% ,如见表1所示。

表1 样本分布

1.2 研究工具

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3]。该量表由L. R. Derogatis 编制于1975年,本量表共有90个题目,

分成10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每个题目采取5级评分制(没有=1,很轻=2,中度=3,偏重=4,严重=5),按全国常模结果,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超过2分,可考虑筛选阳性。该量表经过实践检验,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3 研究程序

利用我校新生入学后第一学期集体晚自习的时间,集中发放问卷进行施测,要求被试按照自己“最近一个星期”的真实感受来作答,答题完毕后当场收回。事后进行无效问卷的筛排、数据录入和校对,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t 检验和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95后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95后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总体平均分为1.40分,从表2可知,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3],表明该群体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其中得分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这3个因子。

表2 本次调查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2.2 95后女大学新生在独生与非独生变量上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检验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是否是独生女在心理健康总均分上存在显著差异(t= -3.049**),独生女大学新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这8个因子的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独生女,详见表3。

表3 是否是独生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检验

2.3 95后女大学新生在不同生源地变量上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检验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生源地在心理健康总均分上存在显著差异(t= -2.986*),城镇女大学新生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和其他这7个因子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农村,详见表4。

表4 城镇与农村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检验

3 讨论

3.1 95后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分析

从调查结果可知,95后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高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其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3个因子得分显著较高。95后女大学新生之所以存在强迫症状,主要是因为长期受到中国应试教育体制和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自古以来,“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意识在中国长辈心中就根深蒂固,不论是家长、学校,还是社会大众,大家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期望很高,不管孩子心里是否真正愿意,各种补习班、各种兴趣爱好培训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长期在高压力下成长的孩子,很容易形成自我期望过高和刻意追求完美等强迫个性特征,因而强迫症状比较明显;95 后女大学新生在适应新环境、新学习和新生活等方面,容易受到性别和情绪的影响,普遍会感到不适应和不自在。此外,来自农村的女大学新生有69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71.9%,受到家庭条件、经济因素和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经常会感到自卑。因此,在人际关系敏感上得分较高。95 后女大学新生中出现焦虑症状可能是他们在学业、生活和工作等方面对自己要求过高,但现实生活中又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当这种不对称和反差长期无法调合时,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担心和不安,甚至出现神经过敏或焦虑症状。因此,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 95 后女大学新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科学的引导,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其尽快地适应新环境,有利于他们在学校更好地成长。

3.2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分析

从结果可以看出,是否独生女在心理健康总均分上存在显著差异(t= -3.049**),而且独生女大学新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等8个因子的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独生女,这说明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家庭环境来看,独生子女是父母心中的“心肝宝贝”,相对于非独生子女而言,他们在家庭中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和重视。父母和长辈们的宠爱,使他们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得到更多的家庭温暖和关爱,这为培养其健康心理提供了良好家庭环境;另一方面,从成长环境来看,独生子女多生活在城市,他们从小就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不论是课内学业辅导,还是课外兴趣爱好培训,不论是外语水平,还是计算机操作技能,都会优于生活在农村的非独生子女,这些都从不同层面不同程度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对生活的满意度,进而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3.3 不同生源地 95 后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生源地在心理健康总均分上存在显著差异(t= -2.986*),城镇女大学新生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和其他这7个因子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农村,这说明城镇女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农村。原因在于生活环境的不同,越是生活在城镇的95后女大学新生,其所处的生活环境越是优越,受到更多的关爱,得到更好的教育,这些都使得生活在城镇的95后女大学新生更加见多识广,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其综合素质较高,在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上也比来自农村的95后女大学新生更好,这使其在成长的过程中较少受挫,相对而言也很少有烦恼,自然心理健康水平也会更高些。

4 建议与对策

要提高95 后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必须针对 95 后女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和心理特点,以“普查、课程、活动和网络”为载体,创新教育方法,加强心理疏导,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4.1 重视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档案

重视心理健康普查是做好95后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以全校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为契机,全面地了解95后女大学新生的家庭环境、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心理特点和思想状况等第一手的信息,建立个性化的心理信息档案,为提升95后女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信息保障。此外,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普查,科学地划分95后女大学新生心理危机等级,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针对存在一般心理问题的群体,要通过个体约谈、专业辅导和重点帮扶等方式,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和引导,使他们的心理问题得到改善;针对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群体,要第一时间与家长联系,与家长一起,妥善安排其到正规的专业医院就医。根据不同心理危机等级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实现转危为机,促进其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

4.2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普及心理知识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是做好95后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根据不同家庭背景和不同生源地95后女大学新生的个性特征、心理特点和现实需要,开设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选修和辅导课程。通过开设课程,普及心理知识,帮助95后女大学新生尽快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形成积极的、健康的、稳定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形象。以“大学生学习与心理指导”课程为主,各类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为辅,加强心理引导,强化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课堂系统地讲授基本心理知识,传授正确自我认识、个体情绪调整、转移注意力、人际交往原则和适应能力提升等技巧和方法,科学地引导95后女大学新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在新的校园愉快地学习、生活、成长[4]。

4.3 开展心理拓展活动,提升心理素质

开展心理拓展活动是做好95后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以校园“525”心理健康月、心理趣味运动会和心理情景剧大赛等活动为依托,结合95后女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素质拓展活动。通过情景体验、角色扮演、团队合作、户外拓展和行为训练等心理活动方式,调动95后女大学新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在活动中不断地锻炼自我,肯定自我;在活动中不断地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在活动中不断地提升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最终达到丰富生活、提升素质和完善人格的目的[5]。

4.4 构建心理宣传网络,扩大影响范围

构建心理宣传网络是做好95后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平台。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活起来,以“心服务,助成长”为主题,以“两微一网”为平台,以提供心理教育和服务为导向,构建95后女大学新生喜闻乐见的心理宣传网络,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扩大心理宣传的影响范围。根据95后女大学新生的特点和需要,搭建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营造积极、健康、正面、向上的网络环境。针对95后女大学新生入学心理适应问题,通过微信、微博、网站等网络平台,推送自我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和环境适应等心理知识和方法,帮助95后女大学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和新生活。

[1]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8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6-07-06)http://www.moe.edu.cn/srcsite/A03/s180/moe_633/201607/t20160706_270976.html.

[3]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操作技能三级[M] .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91-194.

[4] 陈飞.一般本科院校新生适应状况调查及对策:以福建师大福清分校为例[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3(3): 47-52.

[5] 施德宝.90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以福州某高校为例[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4):45-49.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新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重获新生 庇佑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新生娃萌萌哒
新生改版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