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善为主 调养为佐
——清代名儒石天基的养生之道
2017-03-23◎石头
◎石 头
德善为主 调养为佐
——清代名儒石天基的养生之道
◎石 头
清代名儒石天基,又名石成金、石惺斋,扬州人氏,乃清代著名养生家。他自幼羸弱多病,终年汤药不辍,中年时期,悉心钻研养生之道,以至微恙不染。不仅步入八十五岁高龄,而且总结诸家之说,融入己见,写有《长生秘诀》《长寿谱》《救命针》《养生镜》《延寿丹方》五部养生著作,成为儒家养生名人。
根据石天基的养生之道,笔者认为主要有这五个方面。
精神养生 德善为主
石天基在《长生秘诀》中云:“善养生者,当以德善为主,而以调养为佐,二者并行不悖,则体健而寿命长也。”他认为,要想养生延年,必须先有善心,绝不可干损人利己的缺德之事。只要本心无恶,才能做到“人邪我正,人恶我良,人生气我息怒,人害人我为人”。那么纵有天灾人祸,也会得到善人的救助。此所谓:“他要死时你救他,你要死时人救你。”因此,石天基在精神养生方面,提出“六常存”,即:“常存善良心,常存和悦心,常存安静心,常存康健心,常存平常心,常存淡泊心。”他提出“随贫随富且随喜,不开口笑是痴人”“忧愁恼怒,伤人最烈”。他还提出:“忧愁恼怒有三害,一伤肝,则气昏胁痛而成胀满;二伤肺,则气逆吐血而成虚损;三伤脾,则气结减食而成嗝病。”他十分强调,人要知足,知足常乐,淡泊名利,把钱财看作身外之物,虽贫虽贱,可以长寿。他有一诗曰:“他骑骏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回头看看推车汉,上虽不足下有余。”
食药养生 脾胃安康
石天基认为脾胃为五脏之母,水谷化源之泉,生气生血,皆本于此。故善养生的人,必善调济饮食,以护脾养胃。食物和药物一样,既有其性,又有其味,大而言之,食物有五味,咸、苦、辛、酸、甘(甜)。石天基说:“五味不可偏亢,偏亢太过,容易伤及五脏,于健康不利。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乃五味偏多而致伤也。”由此可见,五味失和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石天基在《养生镜》中说:饮食应当“先饥而食,食勿过饱,若过饱则损气而脾劳”“先渴而饮,饮勿过多,过多则损血而胃胀”“早饭宜好,中饭宜饱,晚饭宜少”,他说:“早饭淡而好,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若能常如此,无病直到老。”食后不可立即动怒,大怒之后,不可进食。“已怒勿食,已食勿怒,多怒则百脉不定”;怒则伤肝损脾,须知肝脾关系密切,肝脾不和,会妨碍正常的饮食和消化,这是调和肝脾的养生原则。对于老年人“食宜慢些,食宜暖些,食宜淡些,食宜少些”。常吃淡粥、药粥、杂粮,饮白开水对身体大有裨益。而香燥珍馐厚味,则令心窍闭塞,头脑昏聩。石天基在《养生镜》中又指出:“莫嗜膏脂厚味之物,以清淡为最。”膏脂厚味是指肥厚甜腻的食物和动物食品,清淡是指素食杂粮和蔬菜之类。
关于服药方面,石天基也有讲究,他明确指出“药食不宜混杂”“应待饥服药,服药之后,待饥进食”。服用治疗外感、风湿的中药,应趁热一次服用,这样汗出之后,病情就会好得快一些。凡服用补养疗虚的药物,宜缓缓地分几次服用,每次量不宜多,慢慢咽下,以免滞积于胃中。
石天基十分强调饮食要适量,吃的东西不宜太多,也不要太少,要恰到好处,饥饱适中。人体对饮食的消化、吸收、输布、贮存,主要靠脾胃来完成,若饮食过度,超过了脾胃的正常运化食物量,就会产生许多疾病。他在一诗中说:“何必餐餐服大药,妄想延年等龟鹤,但在饮食嗜欲中,去其甚者将安乐。”“服大药”是当时土大夫追求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石天基在这首诗中劝告世人,何必去追求什么长生不老之药,也别幻想靠这些东西来延年益寿,寿比龟鹤。只要在饮食嗜好中,做到节制有度,就会给你带来健康快乐。至于说到“甚”者,饮食过饱就是“甚”的原因。
起居养生 体健神旺
“起居”,顾名思义,就是作息,日常的活动都属于起居的范围。石天基认为,人体要保持健康的三大要素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如果“以妄为常”“起居不节”,那么人寿不足半百就会衰败。所谓“常度”就是之有规律的良好生活习惯。一日之中,起、食、劳、睡等必须有一定的时间规律,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起居不时”被医家视为养生之一大忌。起居生活离不开活动,但活动也得有个节制,不能太过分,这就涉及到劳逸结合了。最好的办法是有动有静,动静相济;有劳有逸,劳逸结合,任何只动不静或只劳不逸的做法,都是对养生不利的。他在《长生秘诀》中说:“大抵人不能常动,亦不能常静,常动则皎于阳,而有以失于阴;常静则皎于阴,而有以失于阳。阴阳偏盛,则伤之者至矣。”寒则增衣,热则减衣,这是人们为了顺应四时气候变化所采取的必要措施。他在一首诗中说:“春寒莫使棉衣薄,夏热汗多需换着,秋冬风冷渐加添,莫待疾生才服药。”
在日常起居生活中,早起梳头也是一种必做的事,结合养生,发宜常梳。因为这样不但可以梳去灰尘头屑,保持头发干净和发根空气的通畅,同时还可以改善和增进血液循环,防治脱发和延缓白发产生。头和脚是人体顶天立地的上下两个极端,临睡之时,既要梳头,又要洗脚,两者兼顾,可以增进健康,夜睡安稳。他认为“人生有二事乃养生之至要,即梳头洗脚是也”,他在诗中说“梳头洗脚长生事,临睡之时小太平”。
另外石天基还强调“善摄生者,卧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就是说老年人的生活应该像钟摆一样有规律,缓慢持久,从容自在,不可随意拨动自身的“生物钟”,这对健康长寿有很大的意义。
房事养生 固肾为本
作为儒家养生家的石天基,十分赞同先师圣人孔子的话:余不曾见到喜好德行同喜好色欲那样强烈的人,慨叹今人重欲轻德,不知爱惜生命,倾心于“香腮粉面小蛮腰”,以致落得五脏俱焚骨肉枯瘦的下场,是可悲矣。石天基认为,青壮年害病,多半是由色欲过度,房事不节所造成的。他还引用了“八仙”中吕洞宾在《劝世歌》中所说的“二八佳人体似酥,腰悬利刃斩愚夫”,来劝告世人切勿贪恋女色。在性生活养生术中,石天基不仅讲究“合房有术”,同时还十分强调“入房有禁”的房事养生。所谓“术”,就是说男女同房必须待到男女双方情欲萌动,火候成熟,方才交接,这样有益健康,欲不可勉强,要讲究房事和谐,双方得到满足,达到快慰的感觉。所谓“禁”,就是“寒、暑、雷、雨、恼、怒、醉、饱之时,不可行房。前四者为天时之忌,后四者为人身之忌。并提出‘人到花甲时,犹勉强行房,自减其寿’”“染病之时行房,犹如老虎嘴上拔毛——找死”。在房事禁忌方面,他还反复提出:饱食行房伤损血气;醉后行房气竭肾伤;愤怒行房精虚气竭;恐惧行房阴阳偏虚;远行行房五劳俱损;忍小便行房茎痛阳痿。石天基还对有关房事禁忌方面着重提出:夫妻性生活必须与自然界的天气变化挂起钩来,如大风、大雨、大寒、大暑、大雾和雷电之时,都不可行房,反之会多病短寿或不产少子。
在房事养生方面,石天基还以故事的形成来告诫人们,在《长寿谱》中,列举了这样一个事例:南宋时,有个叫包恢的人,年已八十八岁,仍然精力旺盛,在枢密院为官,有一友人问他:“你有何养生之术,如此体健?”他笑而不答,友人追问之,他笑了笑,说:“鄙人全靠吃了五十年的独睡丸。”满座的人听了大笑不止。原来包恢从三十八岁就开始与妻子分居,不过性生活,故称之为独睡丸。石天基深有感慨地说:“予谓人能服独睡丸怡养,再加以食半饱而半辅,寿之延长,定可保矣。”为此,他作诗一首:“长寿须固肾,固肾有奇术,六腊不交兵(阴历六月和腊月不同房),长吃独睡丸(指到了不惑之年就与妻子分睡)。”
情绪养生 健康长寿
一个人的情绪对健康的影响极大。所谓情趣,就是人思想感情的流露,是大脑皮层兴奋,抑制过程所处的一种状态。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人有怒、喜、思、忧、恐“五志”和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其中五志又与五脏有着密切的联系,便是肝怒、心喜、脾思、肺忧、肾恐。七情不可为过,过激就会损伤脏器,有害于身体。所以,石天基在《延寿丹方》中提出“摄生十二少”即:“少思、少怒、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好、少恶。”并说“此十二少者,乃养生之要诀也”。尤其是老年人的情绪应当稳定、饱满、乐观;情绪波动,喜怒无常,心情忧郁,感情脆弱,都会损害健康,只有“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才能保持“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此外,他还有“喜怒伤气、暴怒伤阴、暴喜伤阳”的说法。一个人的情绪愉快,说明他身心活动十分和谐。乐观的人,对任何事物都积极进取,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毫不畏惧,即使遇到不幸的事,也能很快适应,不会长期沉陷于忧愁苦闷之中。相反,多愁善感的人,情绪忧郁的人,心理上是不健康的,而且情绪越低落,不健康的程度就越重。所谓“乐以忘忧”“愁能生病”就是这个道理。
石天基认为,一个人爱好情趣广泛,则知识就渊博,涵养就越厚,越能临危不惧,遇宠不惊,失意坦然,无官淡然。他把人生乐事分为“静坐之乐(指静心禅坐)、读书之乐、高卧之乐、赏花之乐、玩月之乐、观画之乐、听鸟之乐、狂歇之乐”,戏称为人生受用的八大乐事。
此外,石天基还提出书法、奕棋、钓鱼、养鱼、玩石、烹饪之乐等。他强调,人的爱好广泛,时间长了,都可以引起乐趣,既可调剂生活,避免单调枯燥,又可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有益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