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文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及国际化程度评估

2017-03-23■丁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影响力检索

■丁 筠

吉林大学《仿生工程学报》编辑部,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988号 130022

Web of Science(WoS)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推出的一个大型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期刊数据库,其内容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生物医学、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等众多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10000多种科技期刊[1-2]。因此,WoS对于科技期刊编辑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文献检索工具。同时,WoS也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学术评估系统,在学术影响力评估及期刊评价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3-4]。蔡妍[1]对WoS数据库的各功能模块进行了解读。齐青[5]和袁飞等[6]对WoS的各项检索功能及检索技巧进行了介绍。刘雪立[7]对基于WoS数据库预测SCI期刊影响因子(IF)的方法进行了介绍。邹丽雪等[8]基于WoS数据库对PLoSONE发表的中国论文学术影响力进行了分析。孔琪等[9]基于WoS数据库对某研究所科技论文产出及学术影响力进行了分析。缪宏建等[10]利用特征因子和WoS数据库对热带医学和寄生虫学领域的23种国际期刊和11种国内期刊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估。马建华等[11]运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数据库和WoS数据库对中国科协的1050种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但基于WoS数据库的数据主要来源为《期刊引用报告》(JCR)中的数据。韩鹏鸣[12]基于特征因子和WoS数据库对开放存取期刊和非开放存取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进行了对比及发展趋势分析。盛丽娜[13]利用WoS详细分析了2013年SCI 10种眼科学权威期刊的不同文献类型、期刊自引及高被引论文对IF的贡献。潘鹤婷等[14]以CellResearch为例,利用WoS数据库开展了文献计量统计分析,对CellResearch的载文量、文献类型、引文量等进行了分析。盖双双等[15]以Nature杂志为例,基于WoS数据库的引证分析功能对IF进行预测和结构分析。

本文从期刊编辑的角度出发,结合JournalofBionicEngineering(JBE)编辑部的工作实践经验,以JBE及同领域竞争期刊为例,介绍了期刊编辑部如何高效地利用WoS数据库平台快速准确地对期刊IF、期刊5年IF(IF5)、h指数、总被引频次、施引文献数量等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标,以及期刊的国际化程度进行跟踪与对比。该方法充分利用了WoS的自动统计分析功能,不需要其他软件的辅助,操作简单、易行,符合期刊编辑部的日常工作需求。此外,本文还借助WoS的统计分析功能和添加标记结果列表功能来分析期刊差距的产生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可供广大科技期刊编辑同仁参考。

1 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标的跟踪及预估

1.1 IF的跟踪及预估

基于WoS数据库平台的JCR的发布受到全球科研人员和科技期刊工作者的关注。报告中的期刊IF是最受关注的指标之一。

1.1.1 跟踪及预估的意义

了解学术期刊IF预测方法、提前精确计算学术期刊IF,有利于正确把握国际学术期刊影响力变化趋势。分析和对比期刊的竞争对手,掌握各期刊对该领域稿件的竞争态势,判断在吸收稿源上是否具有优势[7]。

1.1.2 期刊IF的计算

某期刊Y年的IF是指该期刊Y-1年和Y-2年所发表文章在Y年的篇均被引频次。目前,通过WoS可以实时统计某收录期刊已发表的文章在各个年份的总被引次数。因此,可以利用该功能对期刊IF进行跟踪预测。

1.1.3 预测时间的选择

JBE在实践中发现,WoS数据库的引用数据大多在每周五更新。因此,自WoS实现了自动统计期刊发表文章在各年份的总被引次数后,JBE在每周五WoS数据更新后,都会对JBE及其竞争期刊的实时IF进行跟踪预测,并与往年同期对比。

JCR的发布时间一般在6月中旬,在此之前,编辑部均可对上一年的期刊IF进行跟踪预测。JBE在实践中发现,在对期刊Y年的IF进行预测时,一般跟踪到Y+1年的二三月份仍然会有少量引用数据更新,甚至到5月份还可能有引用数据更新,这些引用大多来自国际会议检索论文。

1.1.4 跟踪及预估的方法

使用WoS按文件类型(文章和综述)检索及“创建引文报告”功能可以准确而快速地得到Y-2、Y-1两年的期刊可被引文章的总数及其在Y年的总被引频次[7]。

以预测JBE及其主要竞争期刊——英国皇家物理学会主办的Bioinspiration&Biomimetics(B&B)2016年IF为例。2014年和2015年JBE发表的可被引文章121篇,在2016年共被引用282次,得到2016年JBE的IF实时预测值为2.322(统计时间为2017年1月9日)。该数值比去年同期预测值1.310高出1.100。根据JCR发布的数据,2015年,JBE的IF为1.466,预测2016年JBE的IF将超过2.500。对2016年B&B的IF进行预测。2014年和2015年B&B共发表可被引文章213篇,在2016年共被引用425次(统计时间2017年1月9日),得出2016年B&B的IF实时预测值为1.995,比去年同期的预测值2.500下降了0.500。2015年,B&B的IF为2.891,2016年,B&B的IF可能会下降到2.500左右,与JBE2016年的IF接近,甚至有可能略低于JBE。使用WoS检索B&B在2014年和2015年发表文章数量时发现,B&B在2015年对期刊进行了扩容,比往期多发表了60余篇论文,这是导致其IF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近两年,JBE的来稿数量越来越多,也面临与日俱增的发表压力,但JBE在增加发表文章数量上相当谨慎,通过增加每期发表文章的数量来缓慢增加每年发表文章的总量,使其尽量不对IF的数值产生影响。B&B由英国皇家物理学会创办,编委会由众多国际知名专家组成,B&B有着相当稳定的高水平稿源数量。因此,JBE目前只能率先通过提高IF来吸引高水平的来稿,从而扩大在领域内的学术影响力,之后再形成良性循环。

1.2 期刊IF5的跟踪及预估

期刊IF5计算采用的是5年的引用数据,如2016年JBE的IF5计算的是JBE2011—2015年所发表的文章在2016年的篇均被引频次,因此IF5能够反映期刊在较长时间内的学术影响力水平。使用WoS对IF5进行跟踪,步骤与IF的方法基本相同,只需将时间跨度改为2011—2015年。

使用WoS分别对JBE和B&B的2016年IF5进行预估的结果显示:2011—2015年,JBE发表的可被引文章288篇,在2016年共被引用621次(统计时间为2017年1月9日),2016年,JBEIF5的实时预测值为2.156;而2011—2015年,B&B共发表可被引文章403篇,在2016年共被引用926次(统计时间为2017年1月9日),2016年B&B的IF5实时预测值为2.298,略高于JBE。

1.3 其他学术影响力指标的跟踪及比较

除了期刊IF以外,总被引频次、h指数等也是重要的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标,同样可以通过WoS数据库得到。进入“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的基本检索界面,输入刊名JournalofBionicEngineering进行检索,时间跨度选择2014—2015年。在检索结果页面右上角点击“创建引文报告”,得到如图1(a)所示的引文分析报告。同样的方法得到B&B的引文分析报告(图1(b))。报告中显示,2014年和2015年JBE的h指数为9,说明JBE在这2年内发表的文章中有9篇文章引用次数超过9次[16-17]。而2014年和2015年B&B的h指数为11,说明B&B在这2年内发表的文章中有11篇文章引用次数超过11次。图1还显示,JBE的施引文献数为358篇,去除自引的施引文献数为333篇;总被引频次为431,去除自引的被引频次为395。而B&B的施引文献数为569篇,去除自引的施引文献数为527篇;总被引频次为791,去除自引的被引频次为650。可见,除了h指数,JBE和B&B在引用总量上同样存在较大的差距,但这主要与JBE的发文量少有关。而将时间跨度调整为2011—2015年时,得到2011—2015年JBE文章的h指数为17,B&B的h指数为27,两刊的h指数相差更加悬殊。

图1 h指数、被引频次的统计信息。(a)JBE;(b)B&B

1.4 使用WoS查找分析原因

综上所述,JBE和B&B在IF和IF5上相差不大,却在h指数上相差悬殊,说明两刊在高被引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上存在较大差距。在WoS检索2011—2015年的文章列表,并“创建引文报告”(页面右上角),B&B单篇最高引用论文有107次引用,引用数量第二的也有82次引用,前27篇(h指数为27)高被引论文的平均引用次数为41次。JBE单篇最高引用论文有54次引用,引用数量第二的只有30次引用,前17篇(h指数为17)高被引论文的平均引用次数为24次。

JBE和B&B在高被引论文上差距显著,因此,JBE应该注意对B&B的高被引论文的来源机构和作者进行跟踪,有针对性地对其邀稿。将B&B的27篇高被引论文添加到WoS的“标记结果列表”中进行单独分析。在文章的内容页面,点击题目上方的“添加到标记结果列表”,即可添加该文章到“标记结果列表”。全部文章添加完成后,即可进行“分析检索结果”(页面右上方按钮),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显示阈值设为2)。图2(a)显示了拥有2篇以上高被引论文的作者,共9名,其中B&B的编委有3名:Laschi C、Wood R J和Mazzolai B。图2(b)为高被引论文的国家分布,其中来自美国的文章最多,占一半以上。图2(c)为高被引论文的文章类型分布,研究型论文占85%,评论文章占15%。图2(d)为高被引论文的来源机构分布,美国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以及意大利的两个科研机构是B&B高被引论文的主要来源机构。JBE应该对B&B的这些高被引作者和机构的科研动态进行跟踪,想办法对其进行有效的邀稿。

B&B的编委会只有25名编委,其中来自美国和意大利的编委最多,从图2的分析中也能看到美国和意大利的科研机构及科研人员对B&B的高水平论文的贡献最大。而目前,JBE有63名编委,国外编委占一半以上,其中也不乏美国密西根大学、康奈尔大学等机构的知名专家,但显然这些专家没有将自己最优秀的稿件投给JBE。与B&B相比,JBE的高水平稿件是相当匮乏的。因此,JBE应该想办法充分调动编委投稿和组稿的积极性。2016年,JBE再次获得“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的B类资助,办刊经费充足,因此,可以考虑定期评选有突出贡献的编委,并给予现金奖励。同时,为了增加编辑部与国外编委的交流机会,可以考虑资助国外编委到国内来参加相关的国际学术会议,并在国际会议期间召开小型编委会来充分调动他们为学报工作的积极性。

图2 B&B高被引文章分析。(a)作者;(b)国家;(c)文献类型;(d)研究机构

2 期刊国际化程度的评估比较

对于英文科技期刊,期刊的国际化程度也是一项重要的期刊评价标准[18]。随着“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的实施,期刊的国际化程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9]。作者国际化与读者国际化是国际化期刊的两个关键性特征[20]。以JBE及其竞争期刊B&B为例,利用WoS数据库考察近5年两刊作者和读者的国际化程度。

2.1 作者的国际化程度

利用WoS的检索结果分析工具对JBE和B&B的作者所在的国家及所在的科研机构的分布进行分析,并对比两刊的作者国际化程度。

2.1.1 分析统计作者的国家/地区分布

进入“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的基本检索界面,输入刊名JournalofBionicEngineering,时间范围选择2012—2016年进行检索,检索结果显示2012—2016年内JBE的所有发表文章,再点击“分析检索结果”对这些文章进行分析统计。选择对“国家/地区”进行分析,在“设置显示选项”处,选择对前10个分析结果加以显示,查看在JBE上发表文章数最多的10个国家(图3(a))。

图3 发表文章的国家分布。(a)JBE;(b)B&B

如图3(a)所示,2012—2016年,JBE发表文章的来源国家共37个(图中显示了10个主要来源国家,还有27个未显示),其中最主要的5个来源国家分别为中国、韩国、美国、英国和新加坡。此外,JBE发表的文章有超过一半的来自国内,占到了总文章数的59.603%。这一数值也表明,尽管JBE从创刊伊始就将期刊定位为国际化的专业期刊,但目前JBE还不能算作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的期刊,期刊国际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若在“设置显示选项”中,选择显示前50个分析结果,即可将37个国家显示完全,再对这37个国家进行统计分析。经统计,JBE在2012—2016年的5年内所发表的文章中,有64.900%来自亚洲国家,19.868%来自欧洲国家,12.252 %来自北美洲国家,1.325%来自大洋洲国家,1.655 %来自非洲国家。

采用同样的方法查看B&B的作者来源国家/地区分布。如图3(b)所示,2012—2016年,B&B所发表的文章共来自39个国家,其中最主要的5个来源国家分别为美国、英国、德国、中国和意大利。发表来自美国的文章占到了总文章数的35.729%。再查看所有39个国家的文章分布情况,B&B所有发表的文章中有36.345%来自北美洲国家,32.032%来自亚洲国家,31.632%来自欧洲国家,分布比较均衡。

2.1.2 分析统计作者的所在机构分布

除了对“国家/地区”进行分析,还可以在“根据此字段排列记录”中选择对“机构”进行分析,查看JBE和B&B最主要的稿源机构。结果显示,JBE发表文章的10个最主要的来源机构分别为: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韩国建国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这10个科研机构中有8个来自国内,1个来自韩国,1个来自新加坡。同样方法分析B&B的来源机构分布,结果显示,B&B发表文章的最主要的来源机构分别为:麻省理工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哈佛大学、意大利理工学院、马里兰大学、比萨圣安高等学校等。这其中有8个来自美国,另外2个均来自意大利,其中还不乏麻省理工大学、哈佛大学等常春藤名校。由此也反映了JBE在吸收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的稿件上与B&B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也是JBE的h指数始终明显落后于B&B的原因。

2.2 期刊读者的国际化程度

JBE在最近1年收到爱思唯尔提供的下载量统计表中,由于受到了“Guest用户下载量”的影响,很难像以往一样准确地统计出JBE下载量的国家分布。而利用WoS数据库平台,可以通过查看期刊的施引文献的作者分布来反映期刊的读者分布情况。

进入“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的基本检索界面,输入刊名“JournalofBionicEngineering”,时间范围选择2012—2016年,考察近5年的施引文献来源情况。检索结果页面右侧显示了JBE的施引文献共1042篇,点击“施引文献”后的数字链接“1042”,进入施引文献列表页面。点击右侧的“分析检索结果”,对所有施引文献进行分析。选择对施引文献的“国家/地区”进行统计分析。然后以同样的方法对B&B的施引文献进行分析。

图4为JBE和B&B两刊施引文献的国家分布情况。从图4可以看出,JBE的施引文献中48.594%来自中国,14.064%来自美国,然后依次为韩国、英国、伊朗、德国、日本、新加坡、印度和马来西亚。而B&B的施引文献中40.941%来自美国,31.176%来自中国,其他依次为英国、德国、意大利、韩国、日本和加拿大。由此可见,JBE施引文献的来源国家仍然以亚洲为主,B&B的施引文献在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的分布比较均衡。

图4 施引文献的国家分布情况。(a)JBE;(b)B&B

2.3 改进措施

综上所述,与B&B相比,JBE在国际化程度上存在的差距主要体现在:(1)国内作者的文章数占所发表文章总数的59.603%,所占比例偏高;(2)所发表的文章中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仅占32%(B&B为68%);(3)主要的来稿机构绝大多数为国内机构,缺乏国际一流科研机构来稿;(4)期刊读者群仍以亚洲国家为主,欧美发达国家相对较少。由此可见,JBE在未来的组稿中不仅要尽快解决欧美发达国家稿件数量少的困境;还要加大对欧美发达国家仿生学领域科研机构的宣传力度,想办法与其建立联系。具体措施有:(1)注意对B&B发表的高被引论文的科研机构和作者进行相关科研信息跟踪,有针对性地邀稿,争取国外的优秀稿源;(2)对编委会成员施行动态管理,加大力度邀请国际知名学者进入编委会,充分调动编委的组稿积极性;(3)进一步实现稿源国际化,吸引海外作者、海外留学生和华人学者投稿;(4)与国外的合作出版商Elsevier协商加强期刊在海外的宣传推介力度。

3 结语

如今,科学研究正在朝着多学科交叉的方向发展,同时,跨国、跨地区的合作也越来越多。在这个信息全球化的时代,闭门造车式的办刊方式是行不通的。开放办刊与合作办刊是期刊发展的必然方向。因此,办刊人既要注重发挥期刊本身的特色和优势,做好工作,努力提高刊发稿件的质量;也要学会观察和学习同类期刊的优势和长处,查找和弥补自身的不足。WoS等大型数据库平台的使用,有助于期刊编辑开拓视野、拓宽办刊思路。同时,可以帮助期刊编辑部科学、客观地评价所办期刊与竞争期刊之间存在的差距,为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结合JBE的工作实践经验,通过WoS数据库平台的自动统计分析功能来对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指标和国际化程度进行跟踪、对比。同时,针对JBE与主要竞争期刊B&B在h指数和期刊国际化程度上的差距,介绍了使用WoS进一步挖掘差距产生原因的方法,并相应地提出了改进措施,供广大科技期刊编辑同仁参考。

[1] 蔡妍.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其功能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3(8):133-136.

[2] 王晴.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智库研究现状及前沿分析——以WoSTM核心合集文献为来源[J].高校社科动态,2017(1):18-27.

[3] 莫愚,王旭,谢秋红,等.由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分析高影响力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引发的思考[J].编辑学报,2015,27(4):405-408.

[4] 付中静.国际期刊评价指标的实证分析——基于WoS和Scopus数据库对比视角[J].现代情报,2015,35(4):112-117.

[5] 齐青.Web of Science的检索和应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2):110-112.

[6] 袁飞,李珑.小议Web of Science检索技巧——以SCIE为例[J].现代情报,2013,33(5):62-65.

[7] 刘雪立.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预测SCI期刊影响因子的方法[J].科技与出版,2014,33(2):87-91.

[8] 邹丽雪,赵云鲜.PLoSONE发表的中国论文学术影响力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1):1414-1420.

[9] 孔琪,夏霞宇,赵永坤,等.北京市某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科技论文产出及学术影响力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6,29(2):20-23.

[10] 缪宏建,汪伟.国内外热带医学与寄生虫学期刊国际学术影响力分析与比较[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4,30(12):1058-1062.

[11] 马建华,莫京.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1):16-23.

[12] 韩鹏鸣.基于特征因子的开放存取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J].图书馆工作研究,2012,8:29-31.

[13] 盛丽娜.国际眼科学权威期刊不同文献对影响因子贡献度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106-111.

[14] 潘鹤婷,蒋悟生.基于Web of Science的CellResearch期刊文献计量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28(9):55-60.

[15] 盖双双,刘雪立,张诗乐.SCI 来源期刊影响因子预测和结构分析方法——以Nature杂志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8):980-984.

[16] 朱蓓,赵会懂.H指数与影响因子评价科技期刊的比较[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0,19(9):1-3.

[17] 王勇,徐永红,姚萍.科研评价指标——h指数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11,30(S1):41-44.

[18] 朱大明.科技期刊国际化程度评价指标和方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3):325-329.

[19] 丁筠.Scopus在英文科技期刊编辑中的应用[J].科技与出版,2016(12):31-38.

[20] 花芳,冯玉林.期刊国际化程度的量化指标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6):1104-1108.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影响力检索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天才影响力
浅议专利检索质量的提升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