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生子女父母面临“空巢”养老

2017-03-23

中国民政 2017年2期
关键词:空巢独生子女困境

独生子女父母面临“空巢”养老

年初,北京晨报刊发报道《独生子女父母面临“空巢”养老》引起舆论关注。报道称,近年来,北京市早期响应生育政策号召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已逐渐进入养老期。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幸福地安度晚年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主要目标。而此时,第一代独生子女刚刚迈过而立之年,肩膀上开始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不能陪在父母身边已经成为常态。这样的现实使独生子女父母注定要经历漫长的“空巢”生活。而对于“双独”夫妻来说,双方父母养老也将面临更多挑战。

央视网评论称,纾解“空巢”困境,别让老人“空心”。“空巢”老人的困境,不仅在于物质,更在于精神方面。“空巢”的背后,更有“空心”。如何化解他们的尴尬、纾解他们的“空巢”困境,是摆在家庭、政府和社会面前的一道严峻考题。解决“空巢”困境,是私事。因为家庭首先是纾解“空巢”困境的第一道“阵线”。近几年,全国各地相继出台鼓励子女“常回家看看”的法律法规,为子女与父母团聚创造条件,但让好办法、好点子完整落地,才能真正缓解“空巢”困境。解决“空巢”困境,也是“公事”。除了继续推进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行“居家养老”以外,政府部门也应真金白银地从政策、资金、税收等层面给予养老服务支持,助力养老市场的供给侧改革。此外,一些社会公益组织、爱心团体也大有作为。

光明网发表评论认为,“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需要一场制度疗伤。面对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空巢”,需要用制度的温情去拥抱,要把他们的“空巢”变成“爱巢”,这就需要制度的创新和担当。其一,让社区成为温暖的家。在社区建设养老机构,由政府出资,做到公益养老或者是半公益养老;其二,让孩子成为有时间的人。报道中提到的“一个月见一次面”反应出缺少的其实是时间,应该呼吁用人单位多些责任,给第一代独生子女创造更多时间照顾父母,比如将“孝老假”落地生根;其三,让社会多些“公益儿女”。要建立志愿者组织,经常到此类家庭去转转,排遣心灵的寂寞,让更多“公益儿女”关爱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主编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显示,因独生子女与父母分居,日常见面少,影响了亲子情感交流。在经常或有时感到孤独的独生子女父母中,近40% 不愿与子女讲出自己的心事或困难。在这种社会现实面前,需要政策张开温情的臂膀了。

千龙网则有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空巢老人要“他助”也要“自助”。所谓“他助”,首先,人民政府应使出“洪荒之力”。政府应该对独生子女父母“格外照顾”,可以给予多些福利。如,大力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产业,让更多的空巢老人能够“住得进、住得起”养老院享受大家庭的温暖;对那些自愿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推出个性化、层次化的养老照料服务项目等等。所谓“自助”,即独生子女父母当自强不息。“空巢老人”,家庭人口偏少而缺乏人气,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不是“寂寞”的关键因素。“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心态年轻而时间不够用,那又何“空”之有?!

面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的严峻挑战,我们应该未雨绸缪,早作打算。

猜你喜欢

空巢独生子女困境
易孺詞律觀探微兼論四聲詞之困境
困境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政协委员提议独生子女带薪休假照顾父母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中国“富二代”家庭教育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