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

2017-03-23李秀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7期
关键词:功能障碍神经功能康复

李秀振

河南内黄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内黄 456300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

李秀振

河南内黄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内黄 456300

目的 评价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5-06—2016-06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6例,按照随机、均等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早期康复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BI指数、MMSE评分、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BI指数、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认知能力,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早期康复;脑卒中;日常生活能力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的血液不能流入大脑,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1]。脑卒中依据其病因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较高,但出血性脑卒中的病死率较高。脑卒中的治疗因其不同的脑卒中类型而不同,随着近年来脑卒中治疗方案的逐渐改进,病死率有显著降低,但仍有较高的致残率,给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本研究主要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06—2016-06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6例,按照随机、均等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实验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48~74岁,平均61.2岁;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49~76岁,平均60.9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临床症状、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2)首次发病;(3)无神志障碍;(4)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加入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1)严重心、肝肾疾病者;(2)有血液系统疾病者;(3)有精神病史、意识障碍或行为障碍者;(4)拒绝加入试验者。

1.3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包括降低颅内压、保护神经、改善微循环等基础治疗,并依据病史对脑卒中后可能会造成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如三高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心脏病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使其维持稳定状态;做好对症处理及并发症的放置工作,康复期间可进行推拿、自我锻炼等。

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规范化的早期康复锻炼包括认知功能训练及运动疗法,具体如下:(1)早期康复锻炼时间:有学者提出,进行早期康复锻炼的时间越早越好,脑梗死和脑出血的时间是不同的,前者一般为发病后2~3 d,后者一般为发病后3~5 d,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前提下,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康复治疗。(2)心理干预:脑卒中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常会有恐惧、焦虑等情绪,护理人员应耐心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了解其出现心理情绪的原因,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述早期康复锻炼的必要性,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保证早期康复锻炼的顺利进行。(3)认知功能训练:包含定向力训练、推理训练、分类训练及语言训练等。①定向力训练: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等方面的训练,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要求患者讲述日期、时间、地点、人物等;②分析、判断及计算能力训练,如具体数字训练、将数字卡片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等;③推理训练,给予一定的物品,让患者依据物品尽可能多说出其用途及相关事项;④分类训练,将多种物品混合在一起,让患者依据一定的规律将其进行分类;⑤语言训练,通过读报、读书等,尽可能让患者进行朗读,训练患者的语言能力。上述认知功能训练30~45 min/次,2次/d。(4)运动疗法:包括运动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①运动功能训练,采用Bobath技术,帮助患者进行正确的床上体位摆放、卧位与坐位,坐位平衡训练、步态训练及上下楼梯训练;②ADL训练,包括在生活中独立、反复进行的、必要的基本活动,包括衣食住行就个人卫生等方面,如脱穿衣物、进食水、起居及室内移动、洗漱、入浴及如厕等,以便帮助患者达到日常生活自理的目的。在进行上述训练的过程中,需首先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符合患的训练计划,在进行训练时,需由简到难,先分解动作再串联,逐步恢复患者的功能。上述训练30~45 min/次,2次/d,连续训练6周。

1.4 观察指标 通过Barthel指数量表(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包含有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控制、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及上下楼梯等10项,100分表示生活能够自理;61~99分,轻度功能障碍;41~60分,中度功能障碍;≤40分,重度功能障碍,分数越低,日常生活活动功能障碍越严重[3]。

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情况,包括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及语言能力5项,总分30分,分数越高,认知功能越好[4]。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范围0~42分,分数越高,神经受损越严重[5]。

2 结果

2组治疗前BI指数、MMSE评分、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BI指数、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BI指数、MMSE评分、NIHSS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1

3 讨论

脑卒中是最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人,最常见的症状主要为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部感到无力,突然昏扑,一侧脸部、手部或腿部麻木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偏瘫;神志不清、说话或理解困难;行走眩晕、平衡感较差等,严重的脑卒中可造成永久性神经损伤,如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6]。依据卒中发生的病因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不同的脑卒中病因需采用不同的干预方法。目前,内科基础治疗有溶栓、抗血小板、抗凝及神经保护治疗等,并依据患者的基础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经治疗后,患者常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导致患者的机体或感觉出现功能障碍,严重降低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这与脑卒中后脑损害有关,或由于脑血流降低,引发脑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神经细胞出现变性、萎缩,神经功能退化,认知的结构基础发生改变,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因此,经急性期的治疗后,需采用合理的治疗方式,尽可能帮助患者恢复机体及感觉功能障碍,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本次试验将早期康复治疗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取得较好效果。

早期康复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能够帮助患者加强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促进其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并通过多种外界刺激,引导患者对刺激进行合理应答,并进行适宜的运动学习训练,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7]。早期康复治疗通过综合治疗的方式能够使患者尽快恢复丧失的功能或受限的肢体能力,帮助患者在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最大限度的恢复正常水平。但在进行恢复锻炼时需由简到难、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且在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时,需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锻炼要具有个性化,在预防肌肉萎缩的同时,早期恢复患者的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BI指数、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且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为:(1)康复锻炼促进神经细胞和突出结构的恢复,减少神经细胞的坏死,还能对神经细胞起到保护的作用;(2)康复锻炼有利于缺血组织周围进行功能重组,促进大脑损伤区域重建功能环路,扩张病灶边缘的毛细血管,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改善脑循环,促进代谢;(3)影响神经系统基因与蛋白的表达,改善病损脑细胞营养及代谢,恢复神经细胞功能[8]。对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可反复进行认知功能障碍,能够提高残留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促进损伤区域的功能重建,促进认知功能。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认知能力,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1] 谢伟坚,梅麒,张业昆.高压氧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神经功能重建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 8(23):28-29.

[2] 郑德采,李漾,陈浏阳.巢元方导引法配合常规康复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J].广东医学,2013,34(20):3 196-3 198.

[3] 张秋实,张振香,赵燕利,等.脑卒中连续性照护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抑郁状况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62-64.

[4] 赵先伟,田庆涛,杜怡峰,等.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7):740-742.

[5] 夏军,朱姗姗.早期康复干预管理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2, 19(5):297-298.

[6] 祝飞虹,吴赞杨,马振宇,等.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 26(4):76-79.

[7] 申健,邓红亮,崔艳.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疗效评价[J].山东医药,2011,51(52):91-92.

[8] 李晓红.早期康复干预管理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 16(18):26-27.

(收稿2016-11-23)

R743.3

B

1673-5110(2017)07-0126-03

猜你喜欢

功能障碍神经功能康复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高血压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