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讲团结、重友爱”主题班会设计
2017-03-23谢红艳
谢红艳
班会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时机,学生通过班会,思想上得到提高,行为习惯得到培养,意志品质得到锻炼,智力和体力上得到增长。因此,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组织好班会是很重要的,怎样才能组织好班会,又怎样才能使班会吸引力、号召力更强呢?实践使我体会到:除了要科学地确定班会主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外,还要从“主题小、选材近、趣味性强、内容新”入手。
一、主题的形成
团结友爱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深感主题形式的选择很重要,于是多日默默地捕捉着这个目标,这段时间,不断有学生向老师反映,同座间闹矛盾的情况,这种现象对我触动很大。是的,从集体主义教育入手是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学会关心,就是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亲情、有友情,就是有热心、有爱心、有善心。教学生学会关心,团结友爱,就是良知的呼唤,责任心的培养,是班主任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再现,基于这样的观点,经过班委会的讨论,决定这次班会的主题上“讲团结、重友爱”。
二、主题的深化
我认真地收集材料,写出了主题班会教案,并与学生一直对主题进行“审题”。让学生明白这堂主题班会的框架、结构、内涵及其所要取得的效果,以防止不着边际或“走过场”,为使主题深化,我向学生提供毛泽东、雷锋等小时候讲团结的文章供学生阅读。
1.思想性
在阅读中学生了解到在古代,我国历史上一些杰出的人物,把团结友爱视为伦理道德的基础和为人处世的准则。在近代,为抗击侵略者,挽救祖国的危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各族人民在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中,团结友爱、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在毛泽东及其战友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之间,他们讲团结、讲友谊、讲合作、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友爱同学、团结对敌。不断发展壮大人民军队和统一战线,从而赢得了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从而使学生爱戴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祖国,一名学生准备了毛泽东小时候的故事《饭菜篮子的秘密》,在此次班会上献给同学们。毛泽东把妈妈给他带去的午饭给同桌同学黑皮伢子吃,自己挨饿,当妈妈知道后,要编一只大篮子,带两份中饭时,他扑在妈妈的怀里,此情此景,打动了学生的心,这个故事对学生的教育很大,我便安排了第一个节目。中国共产党把团结友爱升华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战斗友谊,为后代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发自内心地说:“我们要继承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传统美德,应学好规范做模范。”于是,我们师生一起自编了三句半《学好规范做模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他们决心,做一個合格的接班人。抓住了社会热点,对学生进行教育是绝对不可错过的大好时机。因为这是依靠社会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所以收获很大。如全社会学雷锋,雷锋的故事家喻户晓,雷锋的精神深入人心,这样把雷锋小时候帮助同学补课,做家务的故事编成小品,形象的表演、感人的语言使我深深地感到,多年来,一厢情愿的说教,不要打架、骂人,同学间要团结等,实在是太多太滥了,学生那里逆反到麻木,像这样变说教为捕捉机会,让学生在自身实践和表演中自我体验,自我教育,从而获得成就感,则可以使学生获得终生受益的能力。
此情此景,让一名学生很感动,含泪述说了自己脚扭伤时,全班同学照顾他,全班同学照顾他,扶他上厕所,老师和同学帮他温习功课,这一切一切令她难忘,为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献上一首歌《种太阳》,歌声掌声交织在一起令人幸福,学生在这融融的氛围中自律互律,互相提携,共同进步。
2.知识性
准备阶段,我带着全班学生到我校一名身患白血病的学生家走访,学生父亲向我哭诉着:“我的孩子治病要花好多钱,可我家并不富裕,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大家心急如焚,为了延续孩子的生命,你们学校师生送来八千元的捐款……”是啊!我们全校师生又谱写了一曲一人有难大家帮,师生友爱情意长的感人诗篇。学生纷纷动笔,写下了《伸出友爱的双手》这首诗,内容感人,我要用这种有益的知识去丰富学生的头脑,使他们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学到新的知识。
三、召开主题班会必须有充分准备
因为班会的准备时间要比开会时间长得多,所以,准备过程就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我们“讲团结,重友爱”的主题班会,光是准备时间就近半个月,因为我们要收集这方面的资料,还要根据身边真事编写诗歌、学唱歌曲、练电子琴、口琴、排练舞蹈、小品快板等,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团结友爱”的重要。
对于我本人来说,通过这一次实践,深深感受到,一堂主题班会的成功,首先在于选准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鲜明的,针对性强的。通过主题班会,提高一个思想认识。其次,要把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的意图,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这次活动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使学生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也使我看到了团结友爱的传统美德在我校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赵彬杉.小学主题班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文学界(理论版),2010(12).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