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2017-03-23程显云
程显云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开展,更加注重学生的高效学习和全面发展,所以,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受到更多的重视。这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快乐地学习,不断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还有利于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化发展。所以,从高效备课、转变传统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来研究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主要是指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能够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高效地掌握教学内容,同时能够有效地进行师生互动,相互交流与沟通,进行学习反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仔细研读教材,进行高效备课
小学语文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础,所以,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就需要教师仔细研读教材,充分备课。首先,教师要对教材有个全面的了解,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其次,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创新,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原有教材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准备教学方案,为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转变传统观念,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1.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首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师灌输式讲授、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需要教师明确自己的角色,在教学中充分地给予学生自主权,并适时地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转变传统的师生观念
传统的师生观念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權威者,课堂氛围严肃,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念,所以,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而构建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就需要转变传统的师生观念,师生互相尊重,相互交流,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耐心,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并不断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三、创新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共同学习的教学模式。首先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科学合理地分成相应的小组,然后根据选好的主题,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小组总结合作学习的结果。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取长补短,拓展思维,培养合作精神。
2.自主探索的教学模式
自主探索的教学模式是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进行自主计划、自主选择、自主监控、自主反馈,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提高自主探究能力。这种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不断查阅资料,自主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就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将所要讲授的语文知识以视频、音频或者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掌握语文知识。例如,在学习《赵州桥》课文时,对于学习赵州桥的设计理念、建筑特色、建筑背景等,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赵州桥的今日风貌以及结构特点展示出来,这样更加深了学生对赵州桥的了解,并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创设情境教学法
创设情境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教学情境中更深刻地掌握所学内容。例如,在学习《慈母情怀》课文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母爱的点点滴滴,然后进一步体会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慈母情怀,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进行高效的学习。
五、完善教学评价,保证高效课堂的实现
教学评价体系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保证,是巩固知识、强化目标的重要环节,所以,要不断完善教学评价,建立具有激励作用的教学评价体系。完善的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以发展的角度评价每一位学生,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其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行高效教学。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进行高效备课,全面了解教材和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同时学生也要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不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其全面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秦仕红.浅析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J].读书文摘,2014(24):220.
[2]袁媛.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J].好家长,2015(51):23.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