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提问培养学生素质
2017-03-23韩梅
韩梅
摘 要: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训练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把让学生“自能读书”的任务落实到课堂教学环节中,那就需要精心设计每堂课的提问,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教学方式;合适方法;善用技巧
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
要精心设计好课堂提问,教师必须熟悉教材和学生实际。备课时首先弄清作者的思路与编写的意图,确定本课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知识水平设计提问。提出的问题不但要有思想性、趣味性,还应注意其可行性。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就这个问题来说,学生年级越低,教师的提问愈要富有启发性,使学生通过想象,联系已有的知识,引发动机,对课文产生兴趣。例如,《小猫和鱼》这一课,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小朋友,你们看了这个题目,有什么想法呢?”同学们纷纷举手,有的说:“菜是可以种的,鱼怎么可以种呢?”有的说:“农民伯伯能种出来庄稼,小猫怎么能种出来鱼呢?”就这样,小朋友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他们带着强烈的兴趣学习课文,使课堂气氛活跃。随着学生的年龄增大,年级升高,知识的增多,提问的要求也要逐步提高。例如,在教学课文《草船借箭》中的重点段“借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读课文,说说诸葛亮在什么环境下借箭?(2)诸葛亮为什么要利用这样的环境借箭?(3)在这样的环境下借箭有什么好处?经过启发诱导,使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合理推理,最后做出正确的判断。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问题的答案巧移于板书设计中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样,既让学生轻松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又达到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要紧扣教材,突出重点
设计课堂提问要紧扣课文内容,切忌过易过难。一般来说,提出的问题应难易适度。首先进行一些疏导性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字、词、句,读懂课文,掌握课文的梗概。例如,教学《黄继光》这课时,我设计了:(1)黄继光为什么能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2)黄继光为什么在暴风雨般的子弹中三次站起来。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时不仅掌握了记叙文要素,还掌握了课文梗概,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做了充分准备。
三、要紧扣文章的思路
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能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文章的思路是:造箭—借箭—交箭。“造箭”是周瑜为难诸葛亮的借口,是故事的起因;“借箭”是故事的高潮;“交箭”是矛盾的最后解决,点明周瑜反被诸葛亮制服。显然,“借箭”是全文的重点,因此,“怎么借”就是教学本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备课时,可沿着教材思路提出问题:(1)为什么要借箭?(2)怎样向敌军借箭?(3)借箭成功说明了什么?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理解诸葛亮和周瑜斗智的全过程。这种紧扣教材思路,根据重点问题变换提问方式,不仅降低了问题的难度,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捕捉住了课文的中心,而且又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沿文章的思路去阅读、去思考的方向。另外,教师还要根据语文教学突出语言文字训练的特点,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巧抓一些关键的字词设问,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体会文章所包含的情感突出重点、难点都极为重要,起到以点带全篇的作用。如《穷人》一课中,渔夫对桑娜说:“……!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对于这句话,我巧抓一个“熬”字设问,(1)这个“熬”字,写出了渔夫一家日后生活将会怎样?(2)展现了渔夫和桑娜怎样的内心世界?(3)揭示了怎样的主题?这样,学生通过精读课文,既理解了文章内容,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又突破了课文重点、难点,使学生对一些复杂的问题迎刃而解。
四、提问要掌握时机,讲究技巧
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疑难,在他们处于“困惑”时,通过恰当的提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化难为易。如,教学《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时,其中学生对“我这样不负责任的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这句话感到“困惑”,难于理解。学生质疑正说明学生的思维在深化,在积极寻求答案。我便设计了这样的提问:(1)作者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2)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作者此时的矛盾心理,这一句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责任感。
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课堂提问得当,气氛和谐,不但能启发学生思考,引发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能培养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习语文的能力。
參考文献:
[1]邓乃兵.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切入点[J].江西教育,2004(15).
[2]苏惠珍.做中探究做中体验[J].福建教育,2004(1).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