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舍得之间

2017-03-23徐静文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本色语文教学

徐静文

摘 要:“舍得”在教学中作为词语使用,就是一种意愿和姿态。为了让学生收获更多,有时必须学会舍弃,交涉在取舍之间均衡,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教学亦如此。面对语文课中流露出的一些华而不实的现象,应该学会舍弃,在舍得之间,回归语文常态课题,探求苏式教学“从容、厚重、清简、智慧、大气、包容”的课堂气质,使学生在开放、生成的情境下体验语文本色教学之所在。

关键词:舍得;语文教学;本色

“舍得”一词,出自最早的《了凡四训》。舍与得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舍”是弃的意思,有舍弃、舍去的意思;“得”是获得的意思,有获得、取得的解释。“舍得”在语文教学中作为词语使用,就是一种意愿和姿态。荀子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教学中要求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点滴勿漏是不可能的,效果也未必好。其实正是这种“不全、不粹、不足”,才使得语文教学更精炼,更精彩。为了让学生收获更多,有时必须学会舍弃,交涉在取舍之间均衡,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一、不舍不得,舍是一种底蕴,积蓄厚积薄发的过程

“舍”,是为了“得”。我们倡导“舍”的教学,绝不是“偷懒”。舍,看上去挺“轻松”,做起来却不容易。它需要教师练好自己的“内功”,不断提升和锻造自己,使自己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语文基础知识。一直记得一位老教师的课堂教学,她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基本功,让我为之震撼。在课中,她把每一个环节都处理得出其不意,每一次过渡衔接都那么自然,每一个细微的学习习惯都很重视,每一次教学拓展思路都是那么開阔。在课堂中,我看到的是追求真实、自然、质朴、深刻的语文教学品格。惟有拥有了“舍”的底气,厚积薄发,才能游刃有余地营造有底蕴的课堂。

1.教学目标要“舍”

像《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教学设计,重点目标就是解决“紧扣奇妙,感受国际互联网的快捷方便和丰富多彩”。教学目标要抓住重点,不宜贪多求全。有些教师上得不伦不类,究其原因就是想什么问题都解决,不能忍痛割爱。所以课文的教学设计,首先要敢于在目标设计上大胆取舍,选择最重要的一个两个目标去设计。

2.教学方法要“舍”

教学方法不宜频繁变换,不宜太杂乱,要从简务实,要以充分让学生自己读书、合作交流为主,辅以教师的引导点拨。我设计的《珍珠鸟》第4、5、6小节的朗读教学方法是:改变人称读,把文中的“珍珠鸟”改为“我”来读,把“我”改为“作者”来读。虽然这个方法很简单,但是很有效。

3.教学语言要“舍”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养成在课堂上“惜字如金、惜时如金”的好习惯。只有锤炼课堂教学语言,明晰课堂教学指令,革除无用的“口头禅”,消除可有可无的“课堂废话”等,才会诞生简练清晰的课堂语言。

4.教学程序要“舍”

教学程序不宜太多、环节不宜太复杂,如果学生频繁被动地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势必会影响读书和思考。我校胡老师设计教学的《二泉映月》第一课时,虽然只有“欣赏名曲,揭示课题”“检查预习,初步了解”“再读课文、整体感悟”“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四个程序,但是不会因为环节少而使课堂松散低效,相反,这样的设计更有助于学生深入读书、深入感悟。

5.教学媒体要“舍”

滥用多媒体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让一晃而过的课件取代了能够长时间保留的板书,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运用不能盲目过热追捧,课堂不能成为“先进教学手段的展示观摩课”,它不是“主教”,只能是“助教”。说到底,它的运用只能服务于课堂教学,应该是追求简单、扎实,“该出手时就出手”。

6.教学评价要“舍”

有些老师的评价经常是:“你回答得真好!”“你真棒!”或是一阵“啪啪啪”整齐的掌声。也有些教师对学生的错误置若罔闻、不评价、不更正,评价无为、无效。评价时,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回答的知识点,更主要的是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所用的方法。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也要采取恰当的方法给予指出。教师的评价应追求“一语中的”的精炼,应追求“有感而发”的真实。

二、有得有舍,舍是一种深度,缔造丰满高效的课堂

要“得”便须“舍”。有舍才有得,这是广为人知的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舍”的语文课是有深度的课堂。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课堂教学要学会“舍”,有深度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在“得”的基础上有“舍”。盲目追求课堂教学的“得”,固然不可取,但那些过于“舍”的课堂教学也并非真正有所“得”。如果教学目标设置肤浅、课堂教学内容较少,教师的提问学生都能一一举手回答,甚至不需要讨论、没有任何思维的阻碍,激发不了学生的求知兴趣。

勇于“舍”,勇于打破已有的预设,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引领学生进入建立在原有认知结构之上的“问题情境”中,有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交流,主动建构完善的认知结构,必定能激发学生参与的激情,体现动态的语文观,从而缔造丰满高效的课堂。

三、因得而舍,舍是一种境界,生成无痕高效的好课

“舍得”者,实无所舍,亦无所得,是谓“舍得”。故《金刚经》云:应无所著而生其心。意思是不论处于何境,此心皆能无所执着,而自然生起。“舍得”不是舍与得之间以舍求得的计较,而是对“已得”和“可得”进行决断的情怀和智慧。要追求无痕高效的语文课堂,课堂必须要“舍”,这需要教师具有很高的教学素养。要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舍”,砍去那些形式的东西,杜绝“假、大、空”。公开课不难听到老师这样的话:“这个问题我们留到课后再一起讨论好吗?”学生的回答当然是“好”。这个问题要留到课后一起讨论,是因为这个生成问题偏离了教师的课前预设,况且这位借班上课的教师课后通常不会和学生一起讨论。说这话是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否定,更是教师缺少底气的表现。底气来自积累。具体到教学中,需要的是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和提炼。教材凝聚着众多专家、学者的经验和智慧。深入钻研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与保证。要舍弃为“问”而“问”的“伪问题”,该“答”就“答”。

“舍得”是一种底蕴,一种深度,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哲学,一种艺术。人从母体开始吸收营养,一出生便享受空气阳光,人的一生是一个“得”的过程,因此人应该要用“舍”来平衡这个“得”,这是稻盛和夫对“舍得”的解读,也是他生活的艺术。老子说“少则得,多则惑”,如果不能从诸多事情中把握宏观,则是多,也只能是惑然不知。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教学亦如此,这也是教学的艺术。面对语文课中流露出来的一些华而不实的现象,我们应该学会舍弃,在舍得之间,回归语文常态课题,探求苏式教学“从容、厚重、清简、智慧、大气、包容”的课堂气质,使学生在开放、生成的情境下体验语文本色教学之所在。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本色语文教学
回归语文教学本色的课堂对话策略及实施探讨
《诗经·国风》 中弃妇诗的 “本色” 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