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数学

2017-03-23徐法操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文科阅读符号

徐法操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可见,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必要手段和重要的起始环节。它借助于书面材料获取信息,书面材料不能狭隘地指语言文字,也包含符号、公式、图表等。而数学是依据文字、符号、公式为载体的基础性学科。所以学习数学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阅读。

关键词:数学;阅读;兴趣

提到阅读,往往让我们想到的是语言文字的阅读,而忽略了对符号、公式、图表的阅读。而数学是依据文字、符号、公式为载体的基础性学科,它的阅读更容易被忽略,并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不利影响。数学阅读得不到重视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教师不愿读。由于传统学科的观念,阅读上重文轻理。大部分数学教师认为阅读是语文或英语那些文科课堂内才有的,在数学教学中只重视讲、做、练,而忽略对文本的读和析,只要能让学生记住公式、运算法则就行了,不必要在阅读上花时间,所以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会认真对待,甚至被忽略,当成可有可无的内容。

其次学生不想读。相对文科而言,它没有跌宕的情节、丰富的情感。它只是一门高度抽象、符号化的学科。读起来自然不及文科那样津津有味;学生读了无趣、无激情。正如有的同学说:“数学阅读费脑子,乏味,如咀嚼糟糖,难以下咽。”数学学科的这些特点导致了在阅读数学时学生不愿去多读、深读。

最后缺乏正确的数学阅读方法,不能抓住要点进行阅读。这也是造成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低的一大原因。

怎样根据数学特点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数学阅读习惯,我认为应抓住特点,掌握科学的方法,坚持长期养成,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数学阅读素养。

一、激发数学阅读兴趣,让学生愿读、想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因为数学的学科特点,注定它的阅读内容单一、枯燥,学生不想读,也不愿意去读。我们在教学数学时,可以从课内和课外入手,提高学生阅读数学的兴趣。

在课内,要想把阅读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就要求数学老师要精心设计好整个教学环节,把单调的符号、枯燥概念、千篇一律的习题变成学生想读、愿读、乐读的内容。比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六册“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在课堂上设计一个游戏,让学生报出一个100以内的数,我能快速地说出这么多天后是星期几,由于学生没有学过余数,一时还难以理解,看到教师的“神机妙算”非常崇拜,这时学习气氛就被调动起来,学生对课本阅读兴趣一下就被调动了起来。

课外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入手,学生阅读的兴趣主要产生于读物本身,那些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催人泪下的情感故事、惊险刺激的描写最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这些内容不仅仅只存在于语文读物中,数学读物中同样也有,如李毓佩在《小学生数学报》上写的趣味数学连载故事系列:《猪八戒新传》《独眼小狼王》等,描写著名科学家成长的励志故事《小高斯的故事》《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像这些经典的数学故事数不胜数,对学生也非常具有吸引力。通过课外的这些经典数学故事,让学生爱上数学,爱上数学阅读。

二、改变观念,做一个兼职的“语文教师”

数学教师要把阅读是文科特有的烙印去掉,要把“读”当作是数学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认认真真地做一名兼职的“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引导学生愿读、爱读、乐读,要在教学时留给学生阅读数学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把数学读懂、读透,在读数学的过程中去感受数学的魅力,理解数学的真谛,培养学生阅读数学的习惯。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加强学生阅读教学,不但不会影响正常的数学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三、正确指导,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素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可以让学生在数学阅读中事半功倍,少走弯路。简单的题目如计算题,我们可以采用粗读,即把题目在心中读一遍。而对于概念和定义因为要正确理解概念中的字、词、句,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所以要多读、诵读,抓住关键词读。阅读应用题目则应该多读加精读,多读即读一遍了解题目大意,读两遍理清条件、问题,第三遍带着问题去读,思考解题之路,把读转变为说,通过学生的语言来描述读的内容,找出条件与问题的内在联系,使读为解决问题铺路搭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读四遍理清数量关系,读到至把题目理解透彻。精读即集中注意力,深入细致地研读。我们教师在数学阅讀过程中要及时给予学生科学的、清晰的指导,让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数学标准明确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学生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是建立在数学阅读上的,离开了数学阅读,推理、想象、自主探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08.

[2]刘兼,黄翔.数学新课程与数学学习[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1.

[3]张定强.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7.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文科阅读符号
“+”“-”符号的由来
豆文科作品
变符号
孙文科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