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专业教学的产学研一体化创业教育模式思考

2017-03-23白露吕庆涛林爽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客

白露+吕庆涛+林爽

摘 要:在当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主题下,优化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培育更多的创客,对与我国从制造大国到创新大国转变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与创业教育相互融合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了当前创业教育从在的一些问题,针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培育、实践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进行思考。

关键词:产学研一体化 创业教育 创客

在当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主题下,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产学研一体化是目前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将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度融合,更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一、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优势

1.将知识与实践结合,有利于培养创业精神

产学研一体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为目的、以“学”为基础、以“研”为推动,将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紧密结合形成三位一体,实现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加速产业,产业发展又反哺教学的循环机制。[1]学生在学习科研知识的同时,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可以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知识有更深刻地理解,不仅仅停留在课本这个肤浅的表面,从“学会”变到“用会”,从而培养专业兴趣与创新意识,久而久之,学生会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找到创业的突破口,培养了自己的创业精神。

2.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企业与学校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学生可以帮助企业改善流水线上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在如今以“盈利”为前提的企业模式下,企业对于科学技术的研发投入少之又少,但是当企业把科研投入到高校之中,学生们可以利用高校现有的实验设施专心研究,在加上老师的指导,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很好地锻炼机会,同时可以真真正正改善企业遇到的问题,促进科學技术的发展,做到一个好的良性循环。

3.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

当今高校的教育以知识培养为主,很多大学生拿了很高的文凭可是到了企业,动手能力不是很强,很难很好地融入企业。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推动学生从“象牙塔”中走出来,并加快成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因为学生在学校中,永远不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自己要具备哪些技能,但是当学生有机会接触企业,他们便了解企业的需求,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找到奋斗方向,实践经验将为他们在学校与企业之间搭建了桥梁,有利于培养全面人才。

二、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10月在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发表的《21 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我国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项目的成员国,其创业教育始于 1999 年的 “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时至今日,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还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2]虽然已有很多高校将创业教育渗入到课程之中,但是未取得明显的效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创业教育仅停留在课堂通识型教育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还仅仅停留在肤浅的表面,以课程教育为主,很少有实践机会,而且大多数为选修课形式,课程数量少,学生重视程度低,一般为全校统一课程,缺乏针对性与专业性,很难培养和启发同学们的创业精神与创新意识。而我们现在所鼓励的创新创业,需要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在实践中找到创新点,培养自己的创业兴趣,而各大高校能够提供给同学们创业实践的机会比较少,仅有几所像“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教育部投入大量资金的学校有足够的设备与经济支撑为同学们提供自主创业实践的机会。

2.创业资金缺乏导致实践机会过少

现阶段,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计划的政策不是很完善,创业基金也很是匮乏,各大高校基础设施各有高低,很多高校只有在实验课上同学们才能接处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实验仪器,而只有为数不多的高校才能给学生创造自由使用实验仪器的机会,这样就导致同学们无法上手操作,即使有了很好的创业计划也无法动手去亲自实践,只能将创业作为一种想法,无法实施。很多企业与高校联合为合作伙伴,大多数也选择“211,985”之类的名校,导致大部分学生实践的机会更加稀少,这样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很容易被打消。

3.创业导师匮乏,经验不足。

我国高校很多的教师都是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育活动,没有创业经历,因此老师在课堂上传递给同学们的只是课本上枯燥的知识,无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创业精神,同学们更希望有创业经历的老师把最真实的创业过程带给大家,在分享经历的同时会鼓舞同学们的创业激情,让大家从心底有创业精神。大多数高校有这样经历的教师少之又少,这就是导致我国创业教育没有取得很大进步的根本原因。

三、产学研一体化创业教育途径

产学研一体化是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按照市场规律建立的产学研经济共同体,这种模式有效实现了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真正的集合,实现了校内科研特色与企业及地方经济的对接。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作为一种先进的育人方式被许多学校广泛采用,在此基础上将创业教育有效融合,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第一,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创新是时代的主题,民族的希望,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升,而培育创新精神,激发创业热情是当今大学的重要内容。首先,创新精神的培育应该走出以就业为导向的误区,创业教育也绝不是一种就业教育。创业教育培育的是一种创新精神,不能将创业的结果作为创新精神评价的标准。其次,在教育过程中要培育学生直面问题,勇于探索的勇气,培养求是态度和创新精神,让其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它要解决的是一种深层次的根本问题。最后,创新精神培育也绝非针对某种人群的培训,它应该是面向所有学生的一种通识类教育,在未来社会中每个人都需具备的一种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无论是草根还是精英,都有投身创新创业,一展身手的机会。勇于创新,敢于创业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所在,不仅要刻苦学习,还要勇于实践,不仅要脚踏实地,还需登高望远,这样才能让自主发展的精神在大学校园里蔚然成风。

在将创新精神作为一种基本素质培育的过程中,重点应该构建一种培育体系。根据不同的专业划分,设置不同的课程,将创新精神课程作为一门必备的学科进行研修。高等院校学科门类齐全,但专业发展定位不同,在创新精神培育中应根据学科定位和专业特色,设置不同的创新创业课程。这门课程的讲授可由商学院或创新学院的老师讲授,也可以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开展励志累的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可以更好的体现民族精神和地域特色,让学生有一种创新思维。同时,积极和行业企业联合开发本土化的课程,引进一些大型企业的创新创业成功案例,通过聘请职业经理人的方式进行讲授,让在校大学生在校内真实的感知创新氛围。

第二,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大学的首要任务是教学和科研,在大学教育中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提升创新素养的重要内容。实践能力是心理机制由知识技能外化迁移的重要过程,在传统教育中,更加注重知与行的统一,学与思的结合。而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注重认知能力,轻视实践能力,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育。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个体在生活和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所显现的综合性能力,是个体生活、工作所必不可少的,它不是由书本传授而得到,而是由生活经验和实践活动磨练习得的。[3]而实践能力包括一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这里重点指专业实践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之后,才能更好地进行综合应用,解决综合复杂问题,才能更好的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当前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许多困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才培养和市场结合不够紧密。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深度融合,明确企业和高校两个人才培养双主体的地位。首先,学校立足校内平台,开放实验室,建立创新基地,鼓励学生勤于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教学学时,突出对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核。其次,利用企业接触新技术、新设备频繁的优势,邀请行业、企业专家联合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双方共同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更新人才培养标准,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再次,学校与企业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实训基地、研发中心、创新基地,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上课,让学生顶岗实习,让学生以准职业人的身份参与生产管理。充分利用当前互联网技术,建立仿真模拟实验室,让学生提前对就业岗位进行认知。

第三,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应对未来挑战的一个重要法宝。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素养,是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结合和升华。但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高等院校是技术的高地,有强大的研发能力,而真正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就需要主动走出去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首先,在校内开展科技类创新创业大赛,以赛带训,让学生掌握创新模式。利用暑期时间,与企业联合开展夏令营活动,组织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到企业研发团队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创新思路。其次,学校组织学生尽早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培养思考能力。与企业联合出资鼓励学生经常性地开展技术小革新,小改造,解决企业中的一些技術“小瓶颈”,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再次,充分利用学校大学科技园和工程中心的优势,鼓励高年级学生进行创业,对一些优秀的创业项目给予资助,指派创业导师给予指导,给学生更为宽松的创业氛围。这些途径将能更好第将科技、教育和经济紧密结合,能使学校的学科综合优势和科研优势尽快地转化为科技产业优势。同时,使学生在创业的起步阶段就能积累更好的技术、资金和人力资源。

结语

产学研一体化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办学模式,能够顺应当前“双创”精神的需要,能够发扬创客精神,培育更多的创客,助推中国向中国创造大国迈进。在其过程中,处理好产学关系、研学关系、产研关系,将企业和高校两个人才培养的主题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有效的解决了起点和终点问题。而在此过程中,将创业教育贯穿始终,让学生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尽早的培育一种创新精神,实验实训基地加强应用能力的锻炼,实现企业人才培养无缝连接,为适应市场需求打下基础,在高年级的学生中让其参与课题研究和大学生科技园等孵化项目,使其各项创新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创业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在以后的发展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其过程中学是基础,产是目的,研是推动,三者的有效结合才能发挥巨大合理,才能正真让大学生成为社会创新创业的主体和生力军。

参考文献

[1]周祥才.高体化实现途径的探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3)

[2]田耘.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3)116-117

[3]吴志华,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及辨析[J].上海教育科研研.2006,(9):25

猜你喜欢

创业教育创客
“小创客”有法宝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
一位创客的“1分3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