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风建设现状及改进策略

2017-03-23才华王兵詹丽

教学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学风问卷调查改进策略

才华+王兵+詹丽

[摘要]高校学风主要指大学生的学习风气。以燕山大学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大学生为调查样本,通过开展以高校学风建设为主题的问卷调查,在学习动机、学习渠道、学习障碍、学习效果等方面得出实证调研数据,在此基础上从激发学习动机、拓展学习渠道、寻求有效“他律”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学风;问卷调查;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7)01002306

1学风的界定及其建设意义

学风,顾名思义,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学风定义为“学校、学术界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所涉及的领域、涵盖的内容较为宽泛。与“校风”“教风”等概念相对照,本文所论“学风”具体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其内涵主要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等方面。高校学风是大学生群体学习状况的集中反映,高校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环节。

有研究者将学风视为学校的“灵魂”所在[1],如果从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来看,这一定位并不为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强调,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养成良好学风”[2]。高校学风建设的首要目的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学生既是高校学风建设的主体,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只有积极主动地合理设定学习目标,保持饱满的学习动力,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真正体会到古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境界;其次,学风建设有助于优秀校园文化氛围的创建。优良学风对于大学生而言,既是一种精神要求,又是一种文化环境与氛围。活泼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能为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优良学风是优秀校园文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大学生置身其中,谈学习、比学习、相互学习,接受熏陶,潜移默化,定会使学习蔚然成风;再次,优良学风建设将有力助推我国高等教育的“双一流”建设。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当前许多高校提出了争创“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学科”的奋斗目标。关于“一流”的标准和内容,可谓众说纷纭,不一而足,但不管有多少个标准体系,一流的学生、一流的学风都是其关键性评价指标。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优良学风的保障,培养不出一批全面发展、社会认可度高的大学毕业生,没有一些著名校友的话,这样的“双一流”恐怕是名不符实的。因此,学风建设与“双一流”建设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2高校学风建设的调研背景

大学生以学习为天职,但从现实情况看,大学生的学习现状体现在学风上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部分大学生在学习目的和价值追求上非常迷茫。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居象牙塔”“为天之骄子”的定位早已不复存在。面对学业的压力、同学的竞争,不再是奋发图强,而是自甘落后;不再是追求崇高,而是自甘平庸。既没有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壮志,也没有了寒窗苦读、成就自我的人生追求,呈现出一种消极、萎靡甚至颓废、堕落的面貌和状态,等到面对“全面飘红”的成绩单,面临降级、劝退的结果时已悔之晚矣。部分大学生经不住多方面诱惑,学习精神欠缺。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大学生面对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元,在社会上流行的物质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等文化思潮在高校也找到了市场。有的大学生不比学习比吃穿;有的悟得“读书无用论”的歪经,走出了一条“大一放松、大二打工、大三租房、大四求生”的野路子;有部分大学生学习纪律松弛,自由散漫成性,上课迟到司空见惯,无故旷课也屡见不鲜;有的晚上寝室玩网游,白天课堂打瞌睡,扰乱课堂秩序,影响教师授课和其他同学听课学习;还有部分大学生学习态度不端,考试抄袭作弊,毕业设计甚至学位论文剽窃作假,以致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如媒体报道的,某大学两名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高度相似,包括论文中的笔误都一样[3]。

以上描述当然只是一小部分大学生的表现,但这些现象的客观存在污染了大学风气,使高校和大学生群体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针对这一现实情况,2011年12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教技[2011]1号),2016年3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又下达了《关于强化学风建设责任实行通报问责机制的通知》(教党函[2016]24号)。文件突出强调了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出高校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表现,是高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但当前高校中存在的“急功近利、浮躁浮夸、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买卖论文、考试舞弊”等不良现象和不端行为严重破坏了教书育人的生态和风气,造成极其负面的社会影响,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已经刻不容缓[4]。文件明确了高校在学风建设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将高校党政主要领导落实为学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并在工作原则、工作制度、过程管理、考核评估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要求与安排。

近年已有不少高校直面現实,积极行动起来,在加强学风建设工作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北京大学将学风建设融入党的争先创优活动之中,以党风建设带动学风建设,将优良学风内化成大学生的自觉学习行动,在北京大学形成了“比学习、比工作、比奉献和尊重先进、赶超先进、争当先进”的价值导向[5];浙江大学形成了“以育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6]。该校成立学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了师长、学长和家长“三长联动”的学业帮扶机制,开展了“树优良学风、拒沉溺网游”、评选“十佳大学生”等学风建设系列活动,倡导求是创新的校风;同济大学则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的常态化。在学生进行重要学术活动之前,要求学生签订学术诚信承诺书,专门设立“诚信教育”专题课程,另外通过组建大学生“诚信社团”、举办诚信主题海报设计大赛等活动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大学生对学术不端引以为戒,主动维护科学道德[7]。

尽管如此,目前对高校学风建设的认识和研究多停留在定性判断的基础上。大学生学习状况究竟如何,前面提到的一些“非学”现象究竟占多大比例,采取的诸多学风建设措施是否具有针对性等等,这些问题都还缺乏实证数据的支撑与证明。基于此,笔者组建调研团队,精心设计调查问卷,选取典型样本,在燕山大学开展了以“高校学风建设”为主题的实证调研活动。

3高校学风建设现状调研结果

燕山大学起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60年开始独立办学,在东北边陲小镇富拉尔基白手起家,建成全国重点大学东北重型机械学院,1985年在秦皇岛设立分校,1997年完成跨省整体搬迁,更名为燕山大学。据有关评价数据显示,多年来燕山大学在国内多家知名大学排行榜中稳居河北省首位。燕山大学两次“平地起家”,使艰苦奋斗、知难而上、不断突破、勇于创新的拓荒精神在燕大师生中代代传承,凝炼了“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的燕大精神和“厚德、博学、求是”的校训。本次问卷调查选取燕山大学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2014级本科生为调研对象,分4个专业,共295人。从前期了解到的情况看,这一年级大学生欠学分现象较为严重,学风建设所涉及的问题也最为突出,调查样本具有代表性。此次发放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调查结果真实有效。

3.1学习态度

调研结果显示,针对迟到现象,58%的同学认为“很不应该”,却有42%的学生认为“正常”;针对旷课现象,只有21%的学生认为“绝对不能旷课”;关于旷课的最主要原因,38%的学生选择了“缺乏学习动力”,占最大比重(图1);关于治理迟到旷课现象最有效的措施,39%的学生选择“个人加强自我管理”。总体看,有52%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不满意”,38%表示“基本满意”,10%表示“满意”。

3.2学习动力

同学们对大学学习的目标任务认识比较清晰,60%认为大学学习是为了提高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84%将学习目标定为努力学习知识、为实现人生理想做准备。关于学习兴趣,52%表示“喜欢”学习,26%明确表示“不喜欢”,另有22%比较茫然。影响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依次为“个人动力”(65%)、学习氛围(18%)、教师教学(11%)、学院的管理(6%);关于学习的最大驱动力,60%选择了“自己的前途和未来”,17%是“为了父母”,5%表示“没有动力”(图2)。

3.3学习障碍

关于目前学习上存在的问题,33%表示“厌学情绪高,缺乏学习动力”,17%表示“学习纪律意识差,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严重”。学习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有“学习基础差”(42%)、“学习方法不当”(14%)、“心理负担沉重”(13%);关于学习品质,42%表示缺少“意志力”,26%表示缺少“自信心”(图3)。影响大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自我控制力(40%)、老师讲课水平和人格魅力(34%)、 个人兴趣(16%)、课程内容(10%)。针对首先要解决的学习障碍,43%选择了“学习目标和心态”,40%选择了“自控力”。

3.4学习渠道

大学生的学习渠道主要有课堂学习、课余自习、图书馆阅读、社会实践等。“课堂学习”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65%对此表示认同,另有9%认为网络“线上课程”也是重要的学习途径。对于使用互联网的内容,只有16%选择了“查阅资料”,40%选择了“聊天观影”,24%选择了“网络游戏”,20%选择了浏览新闻。对于近年兴起的慕课(MOOKs,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77%“不知道”,19%“有所了解”,4%表示“了解并经常使用”,72%认为慕课对大学生学习“有一定帮助”。

3.5学习效果

受调者中17%学习成绩较为优秀,57%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图4);54%存在考试不及格现象。关于课堂学习,44%认为效率较高,多数并不理想,37%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心不在焉。

3.6学风建设

关于学院的整体学风,73%表示满意,27%认为学风较差(图5),82%认同“必须加强学风建设”,66%认为辅导员应注重抓好学风建设。影响学风建设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学生自身”(53%)、“校园文化氛围”(25%)、“学校管理”(14%)、“教师教风”(8%)。改善学风的措施主要有:组织集体自习和经验交流等活动(31%),加强管理、严格考勤(2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3%),组织课外科研竞赛带动学习(19%)。

4高校学风建设的改进策略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周远清教授曾指出,学风建设是高校永不过时的必修课[8],要时时绷紧这根弦,常抓不懈。有了以上实证调研数据的支撑,高校学风建设的方向会更明确,采取的策略会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4.1激发三种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动力

学习動机是发起、维持大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动机,学习生活、学习行为是学习动机的外部表现。学习动机复杂多变,分类也有很多,有内因性的也有外因性的,有生理性的也有社会性的,有近景性的也有远景性的,有辅助性的也有主导性的等等[9]。但毫无疑问,其中的内因性学习动机是最重要的。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注意并强调了内在动机和认知需求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与学习有关的认知需求的7个方面[10]。奥苏贝尔在此基础上将学习的内驱力分为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3种[10]。认知的内驱力是学习者对知识技能的本能渴望,是了解和理解事物、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学习者通过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取得一定成就的需要。附属的内驱力是学习者为得到家长、教师或其他权威的赞许和认可而努力学习的需要。这3种动机中,认知的内驱力是直接的,后两者是间接的。

从实证调研结果来看,“个人动力”確为影响大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因素。从认知性内驱力看,有一半大学生抱有学习兴趣,其他则或迷茫或了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课程内容的同时,注意对所学知识价值和意义的点拨,让学生懂得学习能够满足其获得新知识、捕捉新信息、解决新问题的心理需求。此外在授课过程中注意环节设计,通过提问、讨论、实验等调动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行为,并及时进行反馈和适当评价,唤起和激发大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自2012年以来,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政治学专业开始实施“1+N”教学模式改革,“1”即专业课堂教学,“N”是指社会调研、时政沙龙、主题演讲、知识竞赛、原著解读等多种学习方式。新颖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成就了燕山大学“最牛考研班”——该院2012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有25名同学报考了硕士研究生考试,21名被成功录取。从自我提高内驱力来看,多数大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理想,60%的同学将“自己的前途和未来”视为学习的最大驱动力,而且较之认知性驱动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对大学生学习的激励会更持久、更稳定。需要强调的是,对自我提高的目标设定要坚持远景目标和近景目标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有远大追求,又要脚踏实地,切忌将目标设定成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好高骛远对大学生的学习会适得其反。从附属的内驱力来看,只有17%的大学生将最大学习驱动力设定为“为了父母”,这并非是大学生不再关注外部力量对其学习的评价与反应,而是提示了一个新的变化趋向。随着大学生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的增强,来自家长、教师等权威的附属内驱力呈减弱趋势,大学生开始越来越重视朋辈、同伴的赞许与认可。由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组建学习团队、开展学习竞赛等形式充分发挥附属性内驱力对大学生群体的作用力,调动其相互学、比着学的积极性。

4.2植入学习的互联网思维,拓展学习渠道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传统行业领域的深刻变革。曾几何时,有些高校为使大学生远离“网祸”而禁止低年级大学生购买电脑,这显然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当前电脑已成为人手和大脑的延伸,是大学生学习的必备工具,因此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其明晰如何科学而充分地利用电脑和互联网。从实证调研数据看,大学生针对互联网的主要用途为娱乐游戏,还远未形成学习的互联网思维,以使互联网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和渠道。对于近年国内外已成热潮的慕课,大学生更是几乎一无所知,这一方面反映的是大学生不甚关注教育信息、学习渠道单一,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滞后。将互联网思维植入大学生学习要重点做好两项工作:(1)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服务学习,通过“互联网+大学生学习”的专题教育内容强化大学生的互联网学习意识,另外可通过布置以互联网为平台载体的课题任务,培养大学生的互联网学习习惯。燕山大学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近年建设了“建工砼音”微信公众号,分“信息台”“吾师说”“学榜样”“万花筒”“毕业季”等几个版块,实时发布以学习为主题的新闻报道、知识理论、经验方法、制度规章等内容,成为同学们讨论学习、自我提高的一个网络微平台;(2)高校师生都要了解当前高等教育领域慕课的发展状况,积极建设和充分利用开放的慕课平台,抓住这一国际化的新机遇,努力实现慕课的本土化。慕课作为互联网时代催生的新型教育模式能极大促进高等教育的个性化、大众化和现代化。评价数据显示,带有典型互联网基因的慕课不但不会冲击和影响传统教学课程,相反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有效补充[11]。国内研究界也基本达成一个共识,即积极倡导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将更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目前燕山大学已建有《中国传统文化专题选讲》(魏黎波主讲)、《材料力学》(白象忠主讲)、《液压伺服与比例控制系统》(孔祥东主讲)等网络视频公开课程,服务高校学生,同时向社会免费开放,成为大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参考和有益补充。

4.3寻求有效的“他律”,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通过调研结果可见,大学生对于目前学风建设存在问题的诸多原因认识清楚,尤其是对“自我”的原因更是了然,如65%认为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为“个人动力”,40%认为影响课堂学习的主要因素为“自我控制力”,39%认为治理迟到旷课最有效的措施为“个人加强自我管理”等等。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大学生群体精力充沛、思维活跃,自律意识和意志力却较差,44%的同学认为缺乏“意志力”“勤奋精神”等学习品质。当“自律”难以有效保证的情况下,就要寻求有效的“他律”措施,以达到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综合治理的良效。从贴近大学生实际出发,有效的“他律”做法有:(1)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施加外部压力,使压力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如常态中的“四六级考试”、论文答辩、毕业就业等,时时提醒和讲清这些利害关系,从而造成大学生心理上一定的压迫感,促使其增强自律,努力学习;(2)创设大学学习文化情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25%的受调者认为“校园文化氛围”对学风建设很重要。可以在寝室、自习室、图书馆等微观学习场所通过张贴主题宣传图画、促学名言警句等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为革除课堂陋习,改变“QQ声、微信声、手机铃声,声声入耳”的现象,燕山大学学生自我教育管理委员会发起了“学子进课堂,手机入收纳”的倡议,呼吁同学们课前将手机关机或调至静音模式,放入手机收纳盒,以这种方式强制减弱手机依赖,恢复清朗课堂。可以通过学生会学习部、学习社团等学生组织开展专题读书交流会、学习经验座谈会、学术研究报告会等系列活动。调查中有31%的同学期待“组织集体自习和经验交流等活动”,19%认为组织课外科研竞赛能带动学习。还可以在大学生中评选“学习之星”,充分发挥榜样的号召与引领作用,以先进带后进。《燕山大学报》总第678期上重点采访报道了5名“学霸”,其中有的非常注重时间的分配和利用,坚持“学有恒,习有法”;有的执着追求人生理想,科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的通过调整学习态度、借助良好的学习氛围,完成了由“学渣”到“学霸”的“逆袭”;有的则利用社会实践和课外竞赛活动实现对自身的锻炼提高。他们都在以自身的学习经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精神为良好学风代言[12];(3)完善制度规章的约束,针对突出的“非学”现象和问题学生,要坚决地适用大学生纪律规范、条例规章予以惩戒,强化大学生的“底线”和“红线”意识。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統工程,它需要高校、家庭、社会的合力共建,在对策措施上也会随着研究视角的不同而呈现多样化。本文仅是在实证问卷调研基础上,针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对策研究,希望能对当前的高校学风建设和优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邵宝健,等.高校学风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

[2]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16053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3] 人民网.东北师范大学两硕士论文被指抄袭:笔误都一样[EB/OL].(20160224)[20160530]. http://edu.people.com.cn/n1/2016/0224/c105328145395.html.

[4] 新华网.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 (20111202)[2016053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280/201408/172770.html.

[5] 王庆环.北京大学:师德学风“创先争优”[N].光明日报,20120609.

[6] 中国教育新闻网.浙江大学抓学风促校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EB/OL]. (20150302)[20160530].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192/201503/184353.html.

[7] 中国教育新闻网.同济大学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常态化[EB/OL]. (20140811)[20160530].http://moe.edu.cn/jyb_xwfb/s6192/s133/s165/201408/t20140811_173679.html.

[8] 新闻网.周远清:学风就是质量[EB/OL].(20140430)[20160530]. http://webadmin.jxnu.edu.cn/s/271/t/910/b8/8a/info47242.htm.

[9] 李洪玉,何一粟.学习动力[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37.

[10] 张奇.学习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166;196.

[11] 侯丽.慕课价值不止于“提供证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609(A03).

[12] 解丽萍.学霸,为优良学风代言[N].燕山大学报,20160531(02).

AbstractStudy style in universities mainly refers to the study etho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Taking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 Mechanics of Yansh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team carried ou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ith the study style in universities as the theme . Based on the empirical survey data,improvement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from several aspects: inspiring learning motivation, implanting the internet thinking of learning, and seeking effective heteronomy, etc.

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study style; questionnaire survey; improvement strategy

猜你喜欢

学风问卷调查改进策略
特殊时期居家线上学习学风建设路径探索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初中英语“写作入门”摭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炊事员的几宗事
试论高校学风建设的概念主体及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