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法教学的新思路

2017-03-23郭利霞

教学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主观性情景功能

郭利霞

[摘要]“三一语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语法体系,为语法教学提供了一种可行性很强的新思路。其贡献首先在于把结构、功能、情景作为语法教学的有机整体,其次是在教学语法和理论语法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再次是对语体语用的重视。书中个别功能作用和典型语境的概括还可斟酌,如果把主观性引入其系统中,则其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会更高。

[关键词]三一语法;功能;情景;主观性

[中图分类号]H19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7)01004306

0引言

語言教学和语言学理论脱节的现象长期以来都存在,邓守信曾形象地描述了研究者与实践者的疏离关系:“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一方面,教学语法并非仅是语言教师的经验之谈,另一方面需要与理论语法有所区分,不能将理论研究内容全盘复制到语言课室内以免增加学习者的负担[1]。“三一语法”在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或者说填补了二者之间的鸿沟。以“把”字句为例,以往的本体研究将“把”字句的语义概括为“处置”,对母语者而言“处置”只可意会,对学习者而言则不知所云。“三一语法”将其功能作用概括为:(1)物体的移位;(2)行为引发的结果。典型语法则概括为:(1)搬家、安置家具、物品等;(2)整理房间、打扫卫生;(3)拿东西、捎带东西;(4)谈学习、工作生活;(5)借、还某物。这样的功能作用和典型语境基本可以满足初、中级阶段的“把”字句教学。

“三一语法”可以说是数十年磨一剑。早在1998年,冯胜利就提出了“三一语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24]。在汉语国际教育向纵深发展,教师培训和人才培养问题日益凸显的当下,“三一语法”对教学者和学习者都意义非凡。首先,对新手教师而言,它是一场及时雨,指引学习者循着书中的思路,新手教师可以举一反三,在大框架内形成自己的风格;对熟手教师而言,是启发和深化。对教学任务繁重的汉语教师来说,“三一语法”对各种语言学流派长处的吸收和化用为教师指出了一条坦途,“三一语法”参考了功能语言学、形式语言学、语体语法的最新研究成果,解释到位,切实有用,能挠到汉语教师的“痒处”。对学习者而言,结构终于有了鲜活的语境,在种种熟悉的语境中,其功能表现清晰可见,而不再是雾里看花。处处着眼于教学,书中“注意”和“比较”两项内容简明扼要,重在提示点拨,“注意”是需要给教师做出提示性说明而在结构、功能、语境3个方面不方便说的项目。“比较”重在相关项目之间的细微差别,主要是初、中级阶段容易出现偏误的地方。此外,“三一语法”对具体现象的描写和解释对本体研究也有启发,可以充实理论语法的研究成果[2]。

1“三一语法”的贡献

《三一语法:结构·功能·语境——初中级汉语语法点教学指南》[5](简称《三一语法》)是第一部“结构—功能—语境”相结合的教学手册和工具书。该书选择264个初、中级汉语语法点作为分析的对象,为汉语语法教学和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新思路。

“三一语法”的基本框架包括句子的形式结构、结构的功能作用、功能的典型语境3个维度,它们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教学语法的有机整体。“形式结构”以格式的归纳为主;“功能作用”主要是概括该条目进入相应的格式中所体现的整体功能;“典型语境”指该条目适应的典型语境。把句子的形式结构、结构的功能作用、功能的典型语境3个维度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是“三一语法”对教学语法和语法教学最大的贡献。

“三一语法”的形式结构用简明的符号表示,清楚明了,不过由于形式结构受到的关注历来很多,因而,笔者集中对“三一语法”在功能作用、典型语境、语体和语用上的创见和贡献进行论述,因为这几个方面长期以来不受重视或被忽略。

1.1功能作用

确定语法点的功能作用殊非易事,汉语教师对此都深有体会。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1)语言功能的基础研究还很不够,缺乏成熟的大纲;(2)语言功能和语言结构在教学中如何结合尚无成熟的方案。正如该书作者在前言中所述:要确定功能作用,研究者不仅要熟悉该句型句法语义结构方面的已有分析和语言事实,同时还要根据二语习得的规律选择和制定该句型不同功能的主次。理论语法追求统一解释,教学语法必须分开处理,正如陆俭明所言:“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习者提出的或出现的种种问题迫使汉语本体研究要进一步细化。”[6]“三一语法”在这方面做了非常有益的尝试,功能概括的亮点俯拾皆是。

以时体表达为例。

“正/在/正在……呢”的功能作用用于陈述句,意在提醒对方某事正在发生。说明“某事正在发生”是常见的解释,“提醒对方”则把这一概括细密化和具体化了。

“了1”,“用来表达动作的完成”是汉语教师耳熟能详的解释,“三一语法”加上了“用来表达动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量、动作重复的数量”一条后,很多初级常见的现象就迎刃而解了。

“了2”在交际中提供一种新信息,一般用来提醒听话人事态已经出现了变化,让听话人注意新情况的出现。这样的概括凸显了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互动,吸收了话语分析理论的合理成分。“着2”用来表达状态的持续,这种状态常常是通过实施某个动作之后延续而来的。“了2”和“着2”后半句的解释,即“让听话人注意新情况的出现”和“这种状态常常是通过实施某个动作之后延续而来的”似平实奇,既充分吸收了语法学界对“了、着”的研究成果,也是学习者最不易把握之处。

“过”的功能作用是用来强调过去经历的事对“当前”的作用和意义。以往的研究鲜有提及“过”对当前的作用和意义。有了这条限制,就会避免学生出现“我昨天晚上读过书就睡觉了”之类的偏误。

诸如此类的亮点还有很多,如:“又1”的功能作用是用来表达重复已经发生的动作。“又2”的功能作用是用来表示追加另一个同类的动作。与以往很多似是而非的解释相比,这样的概括更精确。

1.2典型情景

语境不仅让形式表现出其固有的功能,也让功能发挥其作用,这是在教学中发现的“教学语法”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5]。因为在典型语境中,绕不开功能和结构。“三一语法”的典型情景,典型是对初、中级汉语学习者(把汉语当作第二语言)而言的,即与外国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相关。

书中出现最频繁的典型语境是学习、工作,264个语法点中,有63个是关于学习工作的,占23.86%。有些语法点概括的典型语境不止一种是关于学习工作的,还有些虽然没有直接概括为工作生活,其实也属于这类,如“常常”語境(1)平时或假日的活动;“得/不”语境(1)吃穿住行;“或者”语境(2)选择餐馆或就餐;“没有……那么/这么”语境(3)谈吃穿住行等,均属生活范畴。如果把这两类也统计进去,比例会更高。书中或概括而谈,或具体分类,举例见表1。

以上各语法点还可以列出更多的语境,由于“学习、工作”和学生关系紧密,功能得以恰当体现,理解起来也很容易。同时“学习、工作”是平时经常经历的语境,因此也会自然而然地把这些语法点用于学习生活中去。

以时体范畴为例加以说明。“正/在/正在……呢”的典型语境:(1)上课时。别忘了,你女朋友在等你下课呢;(2)商讨问题。我进屋时,他们正讨论谁当组长呢;(3)海外留学。我正在中国学汉语呢,我打算毕业再回国找工作;(4)谈天气。天正阴着呢,一会儿可能就下雨。表1若干语法点及其典型语境

语法点语境例子“把”字句(4)谈学习、工作生活我把那些作业都写完了。不怎么(1)谈学汉语的情况他一直不怎么会说汉语。才2(1)谈作息他睡得很晚,每天晚上十二点多才睡觉。(2)谈学习、工作考试开始后半小时了,他才跑进教室。差点儿(1)学习考试要不是写错一个字,我差点儿就考满分了。常常(2)谈工作老板常常要我们加班,真累。从(来)不/没(2)谈学习工作他上课从(来)不回答问题。从……起/开始(1)谈学习工作你想从什么时候起学中文?……的时候(1)谈学习工作儿子写作业的时候总喜欢把房间的门关上。得/不(2)看书学习或工作他很聪明,一定学得好中文。好好儿1(1)谈学习工作态度你刚来公司,一定要好好儿表现。可能(1)谈学习工作他可能已经去学校了,你待会儿再来找他吧。呢3(1)谈学习工作等着瞧吧,难学的还在后头呢!能2(1)谈学习工作终于来电了,我们能看书了。……起来2……(1)谈学习、工作这个计划实施起来并不难。要2(1)谈学习方法写论文前,要多收集一些材料。一点儿2(1)谈学习工作你的成绩差了(一)点儿,你要更加努力才行。一……就(1)谈学习、工作生活老师一说话,我就想睡觉。有时/有时候(2)谈日常生活,如旅行、吃饭、穿衣等他有时一个人外出旅游,谁都不告诉。越……越……(3)谈学习、练习效果他的汉字越写越好看。在……看来(1)在学习、工作中评价某人或某事在学生看来,她是一位好老师。在……上(1)谈学习、工作中的某方面情况在学习上,他们没有什么困难。在……中(1)谈学习、工作中的情况在这几门功课中,我最喜欢写作。怎么1(2)问学习中的问题你知道“关”的繁体字怎么写吗?怎么样1(2)问学习、工作等的进展情况文章写得怎么样了?这个礼拜能写完吗?只(1)谈工作、学习星期三我只上一节汉语课,别的时间你都可以来找我。只要……就……(1)谈学习、工作你们只要努力,就会取得好成绩。“着1”的功能作用概括为“表达动作的持续”,并无出奇之处,但其语境概括则涵盖了初、中级教学中的所有重要语境:(1)谈吃饭、睡觉、聊天儿等日常生活行为。刚才我正吃着饭呢,所以没听到电话;(2)谈文体活动。他正在操场上跑着步呢,一会儿就回来;(3)谈天气。如刮风、下雨、下雪等。外面一直刮着大风呢。“着2”的功能概括比以往的解释进了一步,其典型语境也能满足初、中级教学的需求:(1)谈开关门窗、电器等。他离开家时开着门就走了;(2)谈身体的坐立、身上的佩戴。教室里坐着几位教授,好像在讨论问题;(3)谈物体的安放。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张世界地图。

“了1”的典型语境:(1)谈做完一件事。我买了两张电影票,给你一张;(2)谈动作完成时间的长短。我在北语学了三年汉语,又学了一年日语;(3)谈运动、做事的次数。今天我读了两遍课文。

“了2”的典型语境:(1)谈天气变化。下雨了!回不去了;(2)谈身体状况发生变化。我头一点都不疼了,别担心;(3)谈上课或上班的情况。他已经读到最后一段了,比我们都快。

“过”的典型语境:(1)谈论做过的事,去过的地方。我看过那部电影,挺有意思的;(2)谈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她小时候胖过,现在可苗条了。第二种语境是以往被忽略而汉语教学中绕不过去的情况。

以上语境的梳理密切配合某一语法点的功能作用,围绕着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展开,语境全面而完备,用例可举一反三。由上可见,“三一语法”的功能、语境密切配合,与以往的教学语法相比,或在功能概括上进了一步,如:“正/在/正在……呢”“又1”“又2”,或在语境分类中略胜一筹,如:“着1”“着2”,或是两方面相得益彰,均有创获,如:“了1”“了2”“过”。

1.3语体和语用

除了概括功能作用,提炼典型语境,“三一语法”其实还包含了语法教学一个重要的角度,即语用和语体,语用管的是在哪儿用、何时用、怎么用,语体管的是正式或非正式,书面或口语[7]。“三一语法”通过引入语境维度巧妙解决了语用问题。而语用研究正是当前研究和教学的薄弱环节,亟需加强。

“三一语法”的功能语境包含了语体的内容,264个语法点中,30个说明了语体色彩,占11.36%。其中21个明确提到口语色彩:如“挨”的功能作用中就包括具有口语色彩。“别”“……不了”“得”“……极了”“……看”“看样子”“可……了”“可不能”用于口语,动词重叠;“可”一般用于口语;“非……不可”是口语中表达强调的方式;“好好儿”有口语色彩;“坏了”较为口语化;“那”“这是”为口语指示代词。“你(您)看……2”“挺……的” 多用于口语;“让”多用于口语被动句;“……什么的”含有较重的口语色彩。9个明确提到其正式语体的特点,如:“对于”用于正式语体;“能够”含有正式语体的色彩;“为2”“为了”一般带有较强正式语体的意味;“……于”属于书面正式语体表达;“在……看来”“在……下”“在……中”带有正式语体的意味;“在……上”带有比较正式的意味。此外,“注意”的内容是“需要给教师做出提示性说明而以上3方面不方便讲的”,这部分也有涉及语体的,如询问原因时,“怎么”是口语形式。

“三一语法”对学习者不易把握的语气以及意味做了比较到位的点拨,这是重视语用的表现,如“吧2”用来表达商量的口吻、建议、催促别人做某件事或命令别人做某件事。用“吧”时比不用时语气要婉转一些,能够拉近亲密的程度[5]。“……(了)半天”“没有……那么/这么”带有夸张的意味;“那么”略显夸张;“呢3”带有夸张语气;“千万”带有亲切的意味。“是……不是……/不是……是……”有申辩或强调的意味;“……死了”有感叹的意味;“太……了1”有出乎意料而感叹的意味。“怎么2”的功能作用概括为用来询问原因,常带有惊奇的意味,表达对人或事的抱怨或者惊讶的态度,区分了抱怨和惊讶两种情况[5]。前者如:你怎么每天都迟到?后者如:他的汉语怎么说得这么好?《现代汉语八百词》是第一部面向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工具书,对“怎么”的解释停留在用法,并未关注更加细微的语气、态度等,这一点在功能作用的概括中也有体现。“三一语法”的解释其实触及到了语法研究一个非常重要的角度——主观性,只是作者没有明言。如果以主观性作为另一条线索,全书的系统性会更强,因为举凡商量、夸张、感叹等均可置于主观性的框架之内。

总之,“三一语法”的主线是结构、功能、语境,副线是语体与语用,功能与语用唇齿相依,密不可分,语境是语体得以实现的基础,结构也不可能脱离语用和语体抽象地存在。除了以上提及的3个维度及其主线和副线,“三一语法”在例句选择上也可圈可点,此处不赘。

2可斟酌的功能和语境以及可明言的主观性如前文所述,三一语法的最大贡献是把以往被割裂开来或者“犹抱琵琶半遮面”式结合的结构、功能、语境整合为鼎足三立、相得益彰的完整系统。不过个别概括还有可商榷之处,以下主要从功能和语境两方面以及主观性的视角进行探讨。

2.1功能作用

有些功能作用的概括还可斟酌,如“还是2”用来表达经过比较、考虑,两者之间选其一。概括为表示选择即可,经过比较、考虑似无必要;“还是3”用来表达经过比较、思考之后,做出较为合理、合适的建议。这一概括也可商榷,除了表示建议还有其他功能,如“我还是自己去吧”表示选择,因此建议之外还可加上“选择”或“决定”。

又如“又……又……”表示同时具备两种性质或情况。如果限定为同类的两种性质或情况更准确,从说话人的角度来看,则是同为满意的或不满意的,如一般会说“又便宜又好吃”或“又贵又难吃”,不说“又便宜又难吃”或“又贵又好吃”。概因站在说话人的立场,便宜和好吃都是令人满意的,贵和难吃都是让人不满的,因此满意的和不满意的不能一起“混搭”。

2.2典型语境

书中的典型语境有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有些典型语境概括不够全面。如“起来3”还可补充一种典型语境——谈论自然现象,如:天气热起来了;“越……越……”还可补充一种典型语境——谈日常生活,如:越吃越胖、饮料越喝越渴[5]。

“以前/以后”典型语境:(1)跟人接触。3天以前我还见过他;(2)来中国留学。来中国以前我学过几年汉语。还可加上日常生活的语境,如:开学以后我没时间玩儿了。每天睡觉以前我都洗澡。另外,“跟人接触”这一语境不太典型[5]。

“有的”典型语境:(1)谈爱好、愿望等;(2)谈各自的意见、想法等;(3)比较物品的特点,如大小、好坏等。另一典型语境是同一时段很多人做不同的事情:如等车的时候,同学们有的在看书,有的在听音乐,有的在玩儿手机[5]。

第二,有的典型语境概括还可商榷。按照书中的安排,“除了……(以外),都/全/没有(不)”(突出两者间的对立)和“除了……(以外),还/也/只”(突出后面一种情况的存在)语境互补,前者概括的典型语境是:(1)谈学习、工作;(2)谈喜好;(3)做事情。后者概括的典型语境是:(1)举例子、列举等;(2)谈交通工具;(3)住宿、预订座位。后者的概括(1)包含了(2)(3),如果按照(2)(3)的方式列举下去,还可以继续列举,爱好、特长等均可纳入其中,如:除了打球以外,我还喜欢唱歌;又如饮食喜好:我喜欢中餐,除了饺子,我也喜欢包子、烤鸭等。而且,前者的语境也可用于后者,如谈学习工作和做事情也可用于后者,如:除了约翰以外,马克也回国了;我上午除了完成作业,还洗了很多衣服。

“跟2”典型语境(1)出差旅行,如:我跟老王一块儿去的。显然其典型语境不仅仅局限于“出差旅行”,可概括为“一起做事,如看电影、打球、唱歌等等”。

“要1”的典型语境还可商榷,语境(1)谈孩子的需求,概括为“談某种需求”即可,因为不一定是孩子的需求。另外,例句①“要妈妈”和②“要上学”以及③“要学吉他”不属于一类。典型语境(2)谈夏天的需求。更典型的语境是点菜时,如:你要点儿什么?

第三,个别用例和语境不符。如“就1”(3)谈身体状况:玛丽昨天累坏了,不到十点就睡了。这里“就”跟身体状况并无关系。

2.3引入主观性的视角

上文提到,“三一语法”的主线是结构、功能、语境,副线是语体和语用,有了3个维度和2条线索,无论是理论斩获还是指导实践方面,《三一语法》都是同类著作中的翘楚。不过,如果在主线副线之外还能铺设明线暗线,“三一语法”的贡献会更大一些。换言之,如果“三一语法”能在多处已经提及的说话人的语气等语用方面的内容用“主观性”连缀起来,作为三个维度以外的暗线,则其价值更大。

主观性是语言教学绕不开的话题,也是本体研究的焦点之一[8,9]。事实上,“三一语法”已经充分意识到语法点的主观性,如书中所言,表示提醒、夸张或带有某种意味,如亲切、批评、讽刺、出乎意料、感叹、评价、惊奇等均带有主观性,书中涉及到主观性的条目有33条,占12.5%,它们是:吧1、吧2、并不/并不是/并没(有)、不是……吗、才2、差点儿、到底1、到底2、动词重叠、都……了、非……不可、怪……的、还2、还是2、好、坏了、……极了、就2、可……了、……(了)半天、难道/难道说、呢1、呢3、千万、是不是……2、……死了、太……了1、太……了2、挺……的、有点儿、怎么2、真。此外,有些条目某类用法涉及主观性,如:“不怎么+A”是否定别人的某种看法。

把主觀性作为“三一语法”的另一视角,无论对实践还是理论均有重要价值,因为语言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在引出话题、进行评价、表达感叹、亮明观点等情况时,主观性几乎是难以避免的。因此,提出主观性,无论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还是对教学语法均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就像“三一语法”的结构、功能、语境缺一不可,就像语体、语用不可偏废一样,主观性是值得明确提出并深入挖掘的一个视角。

3结束语

在汉语国际教育向纵深发展的当下,“三一语法”这部化理论语法于教学的语法教学指南不啻是雪中送炭,其贡献在于:(1)把结构、功能、情境3个维度化为整体;(2)把以往几乎“老死不相往来”的教学语法和理论语法结合起来,且对二者都多有贡献;(3)把以往不太被重视、特别是在初中级语法教学中不太被重视的语体和语用置于举足轻重的位置。

作为一部源于教学实践,又广泛吸收教学语法和理论语法长处的教学手册,《三一语法》在精雕细刻下,时有“神来之笔”,既脚踏实地,能满足教学者和学习者的需要,又仰望星空,对理论语法有独到的价值。虽然书中个别功能作用的概括和典型语境的梳理还可推敲,但瑕不掩瑜,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对新手教师还是熟手教师,三一语法都将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如果书中能把“主观性”这条重要的线索更加显性化,则其价值更大。

参考文献

[1] 邓守信.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台北:文鹤出版社, 2009:1623.

[2] 冯胜利,施春宏.论汉语教学中的“三一语法”[J].语言科学,2011(5):464472.

[3] 冯胜利.韵律制约的书面语与听说为主的教学法[J].世界汉语教学, 2003(1):8799.

[4] 冯胜利.汉语教学中的语法与操练[J].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15(1):1325.

[5] 冯胜利,施春宏.三一语法:结构·功能·情景——初中级汉语语法点教学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4205.

[6] 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本体研究的关系[J].语言文字应用,2005(1):5862.

[7] 冯胜利.论语体的机制及其语法属性[J].中国语文,2010(5):400412.

[8]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268275.

[9] 张黎.汉语句法的主观结构和主观量度[J].汉语学习,2007(2):1219.

AbstractSanyi yufa provides a new ideas for teaching Chinese as second language and makes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eaching Chinese grammar in three ways. Firstly, it takes the structure, function and context as an indivisible whole. Secondly, it sets up a bridge between theoretical grammar and practical grammar Thirdly, it pays more attention to style and pragmatics. While there′s still something to be improved, for one thing, some function and context are not properly generalized, for another, the subjectivity is not included in this system.It would be more valuable practically and theoretically if made some improvement.

KeywordsSanyi Yufa;function;context;subjectivity

猜你喜欢

主观性情景功能
数学的翻译功能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我有特异功能
楼梯间 要小心
论色彩在影视动画艺术中的运用
浅析后印象派绘画色彩
功能关系面面观
把美留在心里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花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