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档案袋项目对外语及外语文化学习的影响
2017-03-23刘岩
刘岩
[摘要]文化档案袋任务形式可促进外语及文化的同时学习,有效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为期一学期的课堂研究,以检验此假设。实验组学生首先选择希望进行深度研究的文化定势观点,继而在文化档案袋的编辑过程中通过各种材料的收集和反思,最终判断该文化定势观点的正误。实验结果显示文化档案袋可有效地增强跨文化意识,促进文化知识的习得,激励学生的自主文化学习,提高其外语阅读及写作能力。
[关键词]文化档案袋;文化知识;跨文化意识;文化定势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7)01004908
0引言
应在外语教学中融入文化知识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一理念已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同,也有不少教学方法应运而生。然而,理论和现实似乎总有一段距离,虽然大多数教师都承认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仅有少数教师主动加入了文化教学。这种巨大反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教师对目标文化不够熟悉,无法设置合适的话题;第二,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无暇顾及文化教学”[1]。
信息传递式的被动学习并不适合外语课堂中的文化学习,此外,Byram[2]曾指出仅仅接触目标文化也不一定能够带来文化理解,相反还可能导致误解或是对目标文化的抗拒心理。如何在外语课堂中以过程为导向进行文化教学?如何恰当地评估学生的文化知识及文化意识?文化档案袋项目应运而生,能够帮助学生增加目标文化知识,提高文化意识及理解。
1文化定势
学习一种新文化,尤其是外语课堂中的目标文化,文化定势(stereotype)的产生难以避免,“所有社会都对其它社会或种族群体持有某些文化定势观点”[3]。人们往往认为文化定势观点带来的偏见会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从而带来消极影响。但也有学者对此持不同的立场,如SavilleToike就曾指出,这“也许是我们与陌生世界接触的必要步骤;因此应该被看成是有着潜在益处并且是不可避免的过程”[4]。文化定势通常都比较具体,如人们往往认为德国人都喜欢喝啤酒、吃香肠,日本人都爱吃生鱼片,意大利人爱吃比萨饼等。围绕这些具体观点进行讨论,不仅易于操作,而且非常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因此,可以认为,文化定势也可产生积极作用,可将其视为一定的依据,帮助教师设计外语文化教学课程。
在使用文化定势作为切入点进行文化学习时,要注意方法的选择。本研究认为可将文化定势的使用融入到文化档案袋项目之中,充分利用学生对目标文化既有的文化定势观点,在教师的协助下,选择某个观点作为项目话题,继而通过构建文化档案袋的方式来提高对目标文化的理解。学生通过检验对目标文化的既有看法是否合理来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意识。
2文化档案袋在外语课堂中的使用
所谓文化档案袋,是指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在某特定目标的指导下,在文化学习过程中,有意地收集学习产物,且学习目标的设定可能与学习者的个人兴趣相关。档案袋可“展示学生的知识情况及知识应用能力,从多维角度显示学生在一段时内的进步,鼓励其自我反思并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这不仅有利于教学,也为评估提供了便利”[5]。
文化档案袋的教学优势可归纳为如下几点。(1)学生的参与度高,该任务要求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只有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同时也可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2)既能评估学习过程也能评估学习效果,档案袋可以非常详尽地展示学生从始至终的学习过程,包括每个阶段的进步及最终的学习结果,而且这种以过程为导向的学习方式也非常适合外语文化的学习;(3)可促使语言水平及文化知识的双重进步,通过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针对同一主题,不断查阅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总结、评估、反思,学生能更多地从目标群体的视角进行文化理解,同时还能学习与其相关的词汇及语言结构,跨文化意识及目标语言能力均会有所提升;(4)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教師在项目过程中主要起指导、协助、监督等作用,档案袋的收集、整理及报告的撰写等任务均需学生自己完成;(5)提高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及深层次的思考能力,档案袋的编辑涉及多种资源的查阅及所得资料的筛选,随着所阅资料的逐渐丰富,学生对主题问题的思考日益加深,当新信息有悖于自己的既有知识结构时,学生需要寻找更多的信息来对其进行确认或修正。
3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检验文化档案袋项目在下述几个方面的影响:学生在目标文化某些方面的习得;对所持有的文化定势观点的改观及评估;跨文化意识及文化能力的增强。研究问题如下。
1) 能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2) 能否促进文化知识的习得?
3) 能否激励学生日后的自主文化学习?
4) 能否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及写作能力?
4实验
4.1受试
实验对象为某大学一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研究者随机抽取了两个班,共68人。实验于春季学期,即第二学期进行。根据授课教师的描述以及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的英语语法及词汇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文化知识偏弱。两个班被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原始人数分别为33人和35人。为确保项目的执行率,增加学习动机,该项目被设定为课程的必修部分,占期末成绩的10%。
实验的前一周,研究者对两组进行了前测,一方面是为了评估学生的目标文化水平,尤其是与语言能力的比较,另一方面是判断两组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前测包括阅读测试、写作测试及文化测试。阅读测试采用了大学英语四级测试的阅读题型,即1篇快速阅读、1篇选词填空、2篇阅读理解。写作测试为一篇120字左右的短文写作。文化测试没有采用知识问答的问答方式,而是采用了情景话题和检验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问题。检验跨文化意识的测试问题如下:What′s your definition of culture?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cul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Do you think it is necessary to learn the target culture when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Please make lists of topics that you think might be acceptable/unacceptable for small talk between Americans.
阅读测试部分每题1分,共40分。写作测试的满分为20分,分为差(0~5分)、中(5~10分)、良(10~15分)、优(15~20分)共4档。文化测试共4道题,每题20分,满分为80分,评分标准如写作测试。故语言测试的得分区间为0~60分,文化测试的得分区间为0~80分。有3人在实验期间缺课3次及以上,因此数据不被纳入最终分析。因此本次实验最终有效人数为65人,分别为实验组的32人和对照组的33人。前测的语言测试经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F(1,63)=0.173,p=0.304,p值明显大于显著性水平0.05,认为两组无显著差异。前测的文化测试经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F(1,63)=1.881,p=0.652,p值明显大于显著性水平0.05,认为两组无显著差异。
4.2实验过程
在学期初,前测进行完毕后,教师告知实验组学生将在本学期进行文化档案袋项目,并强调其占期末成绩的10%。着重向学生介绍文化档案袋的概念、使用目标、使用方法及评分标准。为确保学生清楚理解文化档案袋的使用方法,教师需逐个详解所有步骤。整个项目跨越整个学期(除去首周的前测及最后一周的期末复习),共16周。
1) 实验组。第1~2周,教师组织各种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表述自己的文化意识。学生们已学习英语多年,虽然并未接受过英语文化的系统学习,但对他们而言,英语文化也并非是完全陌生的文化,头脑中应该已经存有不少文化定势观点,有的甚至已经根深蒂固,不易更改。因此,活动之一便是让学生基于学习经历及个人兴趣提出关于英语文化的某个文化定势观点,作为自己的主题话题。英语国家众多,但本项目仅将美国文化作为目标文化。
第3~7周为前期的资料收集阶段,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信息,以支持或否定自己提出的文化定势观点。可选择的信息途径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影视作品、网络、对母语者的访谈等。教师也向学生介绍了一些美国人比较常用的论坛、聊天室,方便其向母语者咨询。
第8~11周为档案袋的编辑阶段,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收集的各类资料进行筛选、分析、质疑与定论等工作。为监测学习进程,研究者要求学生从第九周开始每周都要上交200字左右的阶段报告,内容包括资料来源、简介及阶段性总结。阶段性总结的部分需要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批判性思考,例如鉴定资料是否可信,是否能够支持项目之初所提出的文化定势观点。此外,还要求学生每次在档案袋中添加资料时,都要书面说明理由。此举目的有三:(1)促使学生仔细阅读所有备选资料并对其内容进行筛选,找到其中适合的资料;(2)避免档案袋过于杂乱、冗长、失焦;(3)可以展示每份添加资料与文化定势观点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显示了学生其理解的变化过程。
第12~13周为撰写书面报告及口述报告的阶段。书面报告为600字左右,口述报告为4分钟左右。口述报告撰写完毕后交由教师进行语言修改,以避免学生记诵语法有误的语句,而产生语言僵化(fossilization)的现象。书面及口述报告非常有利于观察学生通过文化档案袋习得目标文化的情况,而一般的测试手段由于无法量身定制,无法准确反映学生的进步情况。
第14~15周为口述报告阶段。要求每位学生用英文报告自己的项目成果。为促使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每位学生口头陈述之后,全班需在其基础上讨论5分钟左右。每位学生都要至少给3位同学的报告提出问题或做出评论。
第16周进行后测。与前测一样,既涉及语言测试又包括文化测试。为方便与前测结果的比较,语言及文化测试的题型设计和分值分配均与前测相同。
文化档案袋的使用说明及口述报告在课上完成,其它任务均由学生在课下自主完成。学生在项目期间遇到问题时,可随时咨询教师,教师在尽量避免就目标文化问题提供个人观点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排除困惑。
2) 对照组。第1~2周的教学计划与实验组相仿。教师同样组织各种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表述自己的文化意识。与实验组不同的是,教师并不会特意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定势观点的探讨。
第3~11周为资料阅读及撰写读书笔记阶段。教師向学生介绍两本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原版书籍,同时也鼓励学生从其它渠道寻找相关资料进行阅读。本次项目给对照组的推荐读本为 “Discovering American Culture”[6] 及 “American Ways”[7]。学生在阅读指定读本的同时需要每两周写一份2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该任务与实验组在第三阶段撰写的进度报告相似。
第12~13周同为撰写书面报告及口述报告的阶段。具体要求与实验组相同。
第14~15周为口述报告阶段。具体要求与实验组相同。
第16周進行后测。具体要求与实验组相同。
对照组的文化学习设计最大程度地保证了两组文化学习的输入量和输出量的相似。
3) 评分标准。本项目的评分标准参考了Allen[8]的做法:文化定势观点的陈述及纳入到档案袋的材料占15%,对纳入档案袋的每份资料的反思占25%,档案袋组织架构占10%,期末书面报告占25%,期末口述报告占25%。研究者评阅书面及口述报告时参考了以下几点要素:对文化这一概念的认识有何改变,目标文化知识有何增长,对目标文化的认识有何改变,如何基于收集的各种信息而最终决定继续持有或改变于项目之初选择的文化定势观点。
4.3实验结果
1) 文化测试结果。文化后测的试题形式及评分标准与前测相同,共4道题,每题20分,满分为80分。为方便分析,后测的4个问题与前测完全一致。但除了纳入统计的4个问题之外,后测还添加了1道题,即Would you like to continue to study the culture of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in the future?此举的目的是评估不同的文化学习方式在激励学生自主文化学习方面的作用。
文化后测的基本描述见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分分别为56.5625和53.1212。实验组的标准差(5.14586)小于对照组(6.04673),这说明前者的分数更为集中,分数更为靠近平均分,而对照组的成绩则更为分散。研究者对两组成绩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2),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显示F(1,63)= 1.088,P=0.301,明显大于显著性水平0.05,两组数据的方差无显著差异,可假设方差相等时的检验成立。均值相等的t检验结果显示,P=0.016,明显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可知两组成绩存有显著差异,即实验组的表现显著超过对照组。
纵向来看,对实验组的文化前测及后测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F(1,62)= 0.421,P=0.519,明显大于显著性水平0.05,两组数据的方差无显著差异,可假设方差相等时的检验成立。均值相等的t检验结果显示,P=0.000,明显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可知实验组的文化后测成绩明显优于前测成绩,肯定了文化档案袋项目对文化学习的积极作用。对照组的文化前测和后测成绩进行了相同的统计分析,F(1,64)= 3.102,P=0.083,明显大于显著性水平0.05,两组数据的方差无显著差异,可假设方差相等时的检验成立。均值相等的t检验结果显示,P=0.000,明显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可以认为对照组的文化后测成绩明显优于前测成绩,证明了学生自行阅读文化书籍对文化学习同样有着积极作用。
纵向来看,对实验组的语言前测和后测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F(1,62)=0.477,P=0.492,明显大于显著性水平0.05,两组数据的方差无显著差异,可假设方差相等时的检验成立。均值相等的t检验结果显示,P=0.005,明显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可以认为实验组的语言后测成绩明显好于语言前测成绩,证明了文化档案袋项目在促进文化学习的同时,对语言学习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助益。对照组的语言前测和后测成绩进行相同的统计分析,F(1,64)=0.697,P=0.407,明显大于显著性水平0.05,两组数据的方差无显著差异,可假设方差相等时的检验成立。均值相等的t检验结果显示,P=0.218,明显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可知对照组的语言前测和后测成绩并无明显差异,也就是说无法从统计学的角度证明自行阅读文化书籍对语言学习的帮助。
以文化测试中的第一题“What′s your definition of culture?”为例,回答情况见表5。可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在文化前测中,两组同学的答案较为集中,基本上围绕着习俗、传统、价值观、国家特色而展开,还有4位学生表示不知道该怎么给文化下定义。项目前,有43位学生的文化定义提及了习俗,35位谈到了传统,然而,项目完毕后,2组学生不约而同地弱化了习俗和传统在文化定义中的重要性,大概是认识到了除了文化、习俗,文化还有着很丰富的内涵。(2)与自行阅读文化书籍相比,文化档案袋项目更能促使学生意识到文化的复杂性、多面性,也更能帮助其深入理解到文化的精髓,如实验组中有16位同学谈及了文化多样性的问题,诸如群体差异、地域差异等。(3)实验组给出的文化定义类型更为多样,涉及了更多的文化层面,这说明实验组对文化的理解更为全面,意识到了文化的多面性。(4)实验组提及日常生活的学生比对照组多了10个人,这说明文化档案袋项目更能让学生意识到文化就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生活的点点滴滴。(5)虽然与项目前相比,2组文化定义的内涵都有所丰富,但存有一定区别。例如,两组都有提及文化的独特性,但对照组谈到独特性时,说的是国家的独特性,而实验组则更多地探讨了群体的独特性,可以认为文化档案袋项目不仅促使学生更加关注目标文化,而且也开始了对目标人群的关注。
4) 文化定势观点的修正。学生的资料搜集和反思都是围绕着项目之初所选择的文化定势观点来进行的。经分析,研究者发现学生的文化定势观点的确出现了改变。学生纳入了新知识、信息,重组了既有知识、信息,最终修正了对目标文化的某些刻板印象。下述示例展示了学生通过编辑文化档案袋来构建新知识的过程。
① 定义后括号内的数字代表下此类定义的学生人数。由于有些学生的定义涉及文化的不同方面,因此相加之和并非学生总数。实验组有位受试者在项目之初表明她认为"Most American high school students don′t study much.They love sports.They love parties.Yet,they don′t study."下面是在其档案袋中的部分反思内容。
反思2:"My onlin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study atmosphere varies from one school to another.Some schools,like some prestigious private ones,have a very strong study atmosphere,but some other schools may not have such a strong study atmosphere.There might be violence and even drinking among some high school students."
反思5:"I met a native American in a chatting room.She told me that she was not into drinking or parties at all while she was a high school student.Instead,she studied very hard in order to gain a high GPA,which is needed to be admitted by a good university.What′s more,having a high GPA alone is not enough.One must shine in some other fields to ensure that one will get an offer from one′s dream school,such as being good at sports or some other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or doing some meaningful volunteer work."
反思9:"I have been watching an American TV series,called Gilmore Girls.The heroine is a teenager,a private school student who is trying her best to become a Harvard student.She is really a hardworking student,doing great academically.However,one of her classmates reminds her that only having high GPA is far from enough.As a matter of fact,every Harvard candidate has great academic achievement.Harvard expects more.Hearing these words,she becomes really desperate.She signs her up for a lot of clubs,volunteer work and some other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in order to make her resume look good.Yet,actually,she does like those clubs and is not into doing volunteer work at all.In the past,I thought Americans like doing volunteer work,donating to charities,and so on.They just like doing these things.There are no particular reasons.I′ve changed my mind.Maybe,people do the same things for different reasons.Sometimes,they even do something,even it is against their will.So,I think the same is true for American high school students."
這个示例展示了学生围绕文化定势主题而开展文化研究的方法,同时记录其文化学习的过程。这位受试者的3次反思越来越深刻、详尽。从前两次单纯记录所发现的相关文化资料和现象,到最后开始就此进行自我思考,深化了理解。最初的文化定势观点得以重组和修正,从有局限性的刻板看法到后来更好地理解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位受试者虽然没有直接提及“文化多样性”或是“文化中的个人因素”这样的词汇,但从其反思可以看出,其已经具有这方面的想法了。
4.4讨论
本研究探讨了文化档案袋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对文化及语言学习的积极意义,清楚展示了文化档案袋项目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目标文化的过程,不仅培养和修正了对某些具体文化知识的理解,促使其对目标文化和群体产生了改观,还同时产生了更为积极的文化学习态度。比较学生的前/后测文化测试答题情况,可以清楚看出其在文化档案袋项目前后对文化定势观点的改观。这种改观并非突然发生,而是逐步演变的,可从学生档案袋中的反思部分看出其改变的轨迹。此外,由于编辑档案袋需要学生自己搜集、选择、整理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因此该项目对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认知能力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第一个研究问题——能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可从项目前后学生给出的文化定义的改变,以及对文化定势观点的修正得到支持,因此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受试者认识到了自己对目标文化存有偏见或是误解,而有此认识正是重新评估初始文化定势观点的第一步。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很多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述文化定义,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文化作为社会体系的复杂特质,也普遍承认自己之前的文化定势观点不够客观,能够重新评估目标文化中的其它文化定势观点。有受试者直接指出“I still think there are some trends in every culture,but these trends also reflec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第二个研究问题——能否促进文化知识的提高?可通过比较受试者对文化前/后测的第二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cul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的回答来得到答案。文化后测显示两组对美国文化的认识有所扩展和深化。然而两组回答无论是质还是量都有所不同。有11名对照组受试者在谈及某个文化现象时,描述不够细致,往往一笔带过,会说“I′m familiar with it.”“I know it a lot”之类的一般性评论,而不是描述文化现象本身。而只有6名实验组受试者的卷面出现了类似情况。主要原因也许是实验组是在带着问题,在主题话题的指引下进行文化研究的,而对照组则只是泛泛地阅读文化介绍类书籍。这种缺少方向的阅读方式显然不利于对所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深入思考,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对照组中有三分之一的受试者都无法深入探讨自己所知道的文化现象了。
第三个研究问题——是否能激励学生日后的自主文化学习?可通过统计受试者对文化后测的最后一题的回答获得答案。相比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学习,这种方式更能引导学生更主动地、深层次地研究目标文化。前文已述,实验组中有75%的受试者都认为自己今后会继续在课余时间进行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而对照组中只有45.5%的受试者表达了相似的看法。出现这样的差异,大概是因为自行阅读书籍较为缺少学习目标的指引,而在规定了主题的文化档案袋项目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责任感更强,也便更有学习动力。此外,成功解决了问题的成就感也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学生有可能发现外语文化学习也有着一定的趣味性。
第四个研究问题——是否能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及写作能力?实验结果比较有意思。对语言前测及后测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者发现两组语言后测的表现并没有明显差异,且两组语言前测成绩也无明显差异,因此可以认为这两种文化学习方式对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影响是相似的。有趣的是纵向分析结果,统计分析显示实验组的后测成绩要显著高于前测成绩,然而对照组的前测与后测成绩却没有显著差异。出现这样的结果,也许是因为两组的语言能力原本有些差距,但尚不足以构成显著差距。在语言前测中,实验组的平均分为38.1719,对照组的平均分为39.3939,对照组略高于实验组。学期末,两组的语言测试成绩都有所提高,但实验组进步幅度略大于对照组的进步幅度,实验组的语言后测成绩略高于对照组的成绩,但并不足以构成显著差异。文化档案袋项目对语言能力的促进作用也得到了学生们的赞同。有不少受试者指出大量的文化资料阅读,反思笔记和书面及口述报告的撰写不仅有助于理解目标文化,还帮助其更加了解了目标语言。也有受试者指出在项目期间努力体会目标文化,并有规律地撰写反思报告,对其思维和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项目的实施说明,即使是在母语文化的环境中,教师同样可以通过某些教学方式,如文化档案袋项目,帮助学习者提高跨文化意识,认识到文化内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不是简单地记诵某些刻板的文化信息。然而,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很难取得与母语者相同的文化水平,毕竟外语学习者已经拥有自己的母语文化,不可能也没必要丢弃母语文化视角。教师能够做到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意识,明白不能无限的将个人的刻板观点投射到目标文化之上。另外,文化知识、信息是无穷尽的,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无法一一传递,面面俱到,外语教师也许更应该提高学习者的文化学习动机,并培养起自主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而本研究证明文化档案袋项目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5结语
传统的外语文化教学往往以文化知识及信息的传递为主,而并不重视跨文化意识和文化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本研究所介绍的文化档案袋项目正可以弥补此不足,也证明了其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适用性,学生编辑的文化档案袋显示其对收集而来的信息进行了筛选、比较、反思,进而重塑及深化了对目标文化的理解,同时也经历了批判思考的过程。
本研究与先前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1)本研究更为关注目标文化的习得过程,着重探讨学生的语言及文化知识是否能同时进步及程度如何。先前的研究大多更为注重该项目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做出积极反应,能否促使學生对目标文化及群体持有更加开放的态度,能否促进其语言文化学习等。Su[9]的研究虽然也将重点放在了文化习得过程之上,但由于缺少测试步骤,无法评估文化能力的进步水平。(2)本研究除了探讨文化档案袋的积极作用,还将其与其它自主文化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进行了比较。文化档案袋项目和自行阅读文化书籍均属于自主文化学习方式,而且都涉及大量的文化资料阅读,反思笔记和书面及口述报告的撰写。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需要在研究主题的指引下编辑文化档案袋。研究结果显示与学生自行阅读文化书籍相比,文化档案袋项目确实更具有教学优势。
虽然文化档案袋项目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但教师的指导作用同样不可忽视。本项目中,就有学生在口述报告中提及其在项目期间的无助感,比如有人感觉找不到匹配的资料,也有人感觉资料太多但又不知从何开始。这也是本次项目的遗憾之处之一,学生们在遇到问题时,没有及时与教师沟通,寻求帮助,也因此降低了学习效果。这也许与我国学生的普遍内敛性格相关。
本项目有着一定教学意义,但也具有局限性。局限性之一便是样本数量非常有限,仅是随机抽取了某大学非英语专业的两个自然班,因此对实验结果的诠释仍需谨慎,也许还需要进行更大样本量的实验来验证本实验的结论。另外一个比较显著的局限性便是目标文化的选择。本研究为了方便学生之间的讨论,仅选定美国文化为研究对象,未涉及其他英语国家,这样势必会限制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Byrd D R,Wall A.Longterm portfolio projects to teach and assess culture learning in the secondary Spanish Classroom:Shifting the area of expertise [J].Hispania,2009,92(4),774777.
[2] Byram M.Face to Face:Learningandculture through visits and exchanges[M].London:CILT,1997,34.
[3] Peoples J,Bailey G.Humanity:An introduction to cultural anthropology(8th edition)[M].Belmont,CA:Wadsworth Cengage Learning,2009,95.
[4] SavilleToike M.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 [M].Cambridge,U.K.:Blackwell,1993:195.
[5] Delett J S,Barnhardt S,Kevorkian J A.A framework for portfolio assessment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J].Foreign Language Annals,2001,34(6),559568.
[6] Delk C L.Discovering American Culture (2th edition) [M].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08.
[7] Althen G,Bennett J.American Ways (3rd edition) [M].Boston,MA:Intercultural Press,2011.
[8] Allen L Q.Implementing a culture portfolio project within a constructivist paradigm[J].Foreign Language Annals,2004,37(2),232239.
[9] Su Y C.Promoting 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reducing stereotypes:Incorporating the cultural portfolio project into Taiwan′s EFL college classes[J].Educational Studies,2011,37(1),7388.
AbstractHow to incorporate culture learning in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systematically and effectively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to explore.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a case of conducting a semesterlong culture portfolio project,aiming at encouraging the students to learn the foreign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culture simultaneously.Student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chose stereotypes about the target culture,and then began to compile the cultural portfolio,so as to accept or reject the stereotypes based on the collected materials and their own reflection.Th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cultural portfolio projec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aise intercultural awareness,gain insights into a particular aspect of the target culture,motive students to conduct autonomous learning,and enhance students′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ie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Keywordscultural portfolio;cultural knowledge;intercultural awareness;stereotyp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