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培养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性
2017-03-23廖志勇
廖志勇
摘要:语感教学早年由夏丐尊先生和叶圣陶先生提出,在 20世纪 90 年代已经广为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但其实践过程由于没有明确的标准一直难以实现,直到新课程改革提出语文教育要以文学素养的培养为主,从单纯的语文知识中解脱出来,以语感为突破口提高学生整个文化心理素质,从而真正地直接面向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感练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52-02
新课程改革提出语文教育要以文学素养的培养为主,从单纯的语文知识中解脱出来,把语文知识融入生活的各个方面,将语感培养作为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
1.小学语文教育中语感培养的重要性
我们之所以要特别强调和提出加强语感的训练的课题,是基由以下的理由。第一,是由语文性质决定的。语文是基础性工具,基础性与人文性的統一是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传统语文教学观的诸如文道统一、情意统一等,正是语文教学中包含的道德情操、个人品格、人生价值、审奖情趣等方面的人文因素,与语感处在同一层面上。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语感培养和训练,更融进了现代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思维科学的成果,是基于传统又超越传统的积极扬弃。第二,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语文教学根本的第一位的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的途径应该是:"感受——领悟——积累——运用"。学习语言,就在要学习语言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直接迅速地领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第三,新课程标准中也要求关于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能力"。长期以来,语文课片面强调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忽视了语言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让学生去对语文材料进行感受和领悟,使语文教学陷入误区。
2.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语感培养
语感之"感",源于所感之"语"。它是客观语言对象对人的语言器官长期雕琢、不断积淀的结果。因此,培养准确、敏捷语感的第一条途径是语感实践。第一是培养对字词的感受力,语言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符合体系。因此,阅读者需要具备系列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小学生掌握的字词数量较少,对文字的社会功能、汉字的字形、词汇的构成、短语的组合也缺乏了解,对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感受力远远不够,所以培养语感首先要从字词积累着手。
第二是多看多记。多看,既看生活,又看书本。现在的小学生,学习负担太重,接触社会与生活少,除课本之外,能大量阅读的人实在不多。缺少了对语言材料理解和领悟的机会,语感能力就无从提高。要记的东西,该记而没有记的也太多。中外名著,文化、文学常识,成语、典故,少得令人寒心。传统语文教学中的背诵,现行课本中的篇目本来就不多,也被忽视了。对丰富的语言材料连起码的记忆也谈不上,怎么能有感受呢?所以,观察和积累是培养语感最基础的第一步。
第三是强调诵读。诵读是语感教学的重要方法,是整体感知语言的有效途径。停顿、重音的准确处理,语速、语调的准确把握均可唤起想象,引起共鸣。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倡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一盘佳肴,只有让食客吃下去,才能品尝其中的色香味,获得营养。一篇范文,也只有让学生去诵读,去领会,去涵咏,方能得其妙处。如果语文教师对于所教的课文进行面面俱到的处理,从时代背景讲到作者作品,从词句分析讲到文章结构,从艺术特点讲到主题思想,却不让学生自己通过诵读去领会,则如面对一盘佳肴而不让食客去品尝,其后果也可想而知了。所以,我们可以说,不读,无法学习语文。
读可分为默读和朗读,对于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来说,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运用。快速阅读,提取信息,可用默读;而在课堂上的大多数场合,则采用朗读的方式效果更明显。朗读,视之于眼,诵之于口,闻之于耳,形成于脑,整个过程,调动了诸多因素,对课文的体会、理解、记忆会更有利。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设计了朗读这一教学程序,这只体现了教法,而在阅读教学中具体指导学生如何朗读,如何培养起朗读的兴趣,如何由朗读去领会课文的内容,即让学生学会朗读这一方法的运用,则是学法的指导。课堂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领读,齐读;分段落读,分角色读。因文设读,以培养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问题,在指导学生解答问题时,要体现对学生读的方法的指导,从而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诵读去领会、鉴赏课文。
第四是凭借生活经验获取语感。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切断了语言文字和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即使是十分优秀的作品也难以感受到其意义和情味。叶圣陶说得好:"如果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到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就越深切。"所以他指出:要"经常留心自己的语言,经常观摩大家口中说的下笔写的语言,哪是好的对的,哪是不好的不对的,都仔细辨别,这样可以提高对语言的敏感。"
第五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叶圣陶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还说,"阅读和写作都是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在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三次年会上,叶圣陶又明确提出:"听、说、读、写的训练都根重要","读就是用眼睛听,写就是用笔来说;反过来,听就是读,用耳朵来读,说就是写,用嘴巴来写。"可见,听、说也是一种"行为",也"必须养成才行。"而且叶圣陶对养成听、说、读,写良好习惯都有严格的要求。他说"上口"是就说的方面说,"入耳"是就听的方面说,写文要"禁得起说和听的考验,说起来"上口",叫起来"入耳"。可见,培养学生良好听说读写习惯的重要性。
第六是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深化学生语感能力。良好的语感能力得之于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就是思考能力,有思考能力的人才是真正力量无穷的人。学生阶段正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养成优良的思维品质是非常重要的。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思维品质存着不少缺陷:不善于全面看问题,以偏概全;不善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浅尝辄止;不善于联系地看问题,孤立思考;不善于创造性地分析问题,生搬硬套。
为了把语感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可以创设语言基础训练课、教师指导品读课、学生自读涵咏课、书面语言或口头表达练习课,以及语言能力测评课等课型。加强语感训练,必须采取"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途径,其核心是多读。有人把语感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概括为"四读":"一读——领悟主旨,二读——体会语脉(句、段连缀与结构);三读——品味语言。四读——感觉语情。"这是不无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