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综合课程的教学方法
2017-03-23达娃卓玛
达娃卓玛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关键词:氛围;以人为本;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22-01
在不少教师中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意识淡薄,课堂教学方法简单,改进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已迫在眉睫。
我认为,在教学实际中应努力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与教材中的孩子一起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和烦恼,学会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与教材中的孩子共同享受成长的快乐。
1.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学习保持最佳状态的关键,它可以感染激發学生潜在的认识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把所学归于生活,就必须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来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情境中诱发学生探究性的思维活动,以加强教学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游戏、猜谜、看录像、听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教育情境,使他们在课一开始就集中注意力,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因此,导入课文的环节很关键,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那么后边的课上起来也就顺利了。
我们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课本上的图画,课本上的事例活起来动起来,让事实说话,将遥远的拉近,让历史复活……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然后,我一再强调,班级的规则与每个同学都有关系,因此,每个同学都有发言权,每个同学都要参加。我先让学生讨论他们认为需要哪些方面的班级规则,然后大家提出具体的条目。如果在讨论中对某项规定有争论,应自由争论,最后举手表决通过。我告诉学生:一般情况下,要有半数的人同意才算通过。学生通过一定的程序终于制定出一系列的班级规则,这时,我提醒学生大家制定的规则要靠大家遵守。如果执行一段时间后,觉得这条规则不太合适,还可以讨论修改,再次举手表决。学生通过直接体验班规的制定,从而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改正,民主和谐的氛围在无形中悄然形成。这样创设了适宜的课堂气氛,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尽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以人为本,以知导行
新课程"品德与社会"是原课程"品德"与"社会"二者的有机统一。它强化了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强调教育与儿童的社会生活相结合正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在新课程中的具体体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自己也希望能成为公众的焦点,学习的榜样,让榜样起带头和示范作用,去感染学生。也会从内心深处严格要求自己,以先人为榜样,从小事做起。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空间不应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人格不断臻于完善。尽可能地通过建立现实和历史的结合点,让学生拉近现实和历史距离的同时,我们也通过中外比较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认识到我国的文化特色,从而进一步产生对文明古国的认同。
3.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
对于学生来说,探讨和把握获得科学结果的方法和途径,往往比学习和记忆知识结论更有价值。他们在向未知和疑问的探讨研究过程中,经常是需要经历和体验失败的。但是,重要的是学生在这种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注重儿童自身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努力促使他们在自身的经验、体验中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考虑问题,用多种广泛的知识来探讨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样才能使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让学生以实践检验真理,让他们在精神上进一步升华,更牢固地树立遵守道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学生的品德更规范,更有章可循。
另外,学生在课堂上明白的道理,还应回到生活中进行体验,从而使之成为学生内在的道德修养。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就应及时讨论,联系课堂上的道理,让学生明白时时处处都要牢记这些道理,用它们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让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以此达到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养成良好道德习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教学目的。
4.感受广泛的尝试成功,推进学生“探究——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是推进学生"探究——体验"的一条捷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成功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思索,用自己的话语去表达,用自己的视觉去观察和探讨,用自己的心理去感受。具体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让学生在辩论中去深化道德。学生在辩论中无拘无束地进行思维碰撞和问题探究,既提高到判断能力,又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辨别能力。(2)让学生在玩耍中体会情感。在游戏中,学生的身心皆无束缚,可以在轻松的气氛中体验和领悟道德规范,探究道德准则。(3)让学生在实践中指导行为。教师可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或其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道德标准,体验道德要求,变"教中学"为"做中学",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5.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采用先进教学手段
陈旧的教学方法早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老式的教育永远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早已是大家都知道的真理,而现实生活中仍有一些老师在不厌其烦地重复着原来的教学方法,所以改革势在必行。
改革之一是革新教学方法。这是对教师素质的一个挑战,教师要不断地学习,给自己充电,在规定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保证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和技能协调发展,使学生不仅会学而且愿意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始终贯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授"孝敬父母"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设问:"同学们都很爱自己的父母,你们知道你们的父母是怎样关心、爱护你们的吗?"学生发言热烈,各抒己见,说出很多事例。教师进一步引导:"既然你们的父母都这么关心、爱护你们,那么,你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呢?"学生畅所欲言,兴趣很浓,学生的思维始终都处于活跃的状态,接受信息也就很容易了。
再精彩的教学方法也只是口说心授,遇到实际问题,也有显得很无力的时候,所以,改革之二便是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主要有电脑、投影仪、电视机、一体机等,各种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的优势,它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永远也没法替代的。如在教"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一课时,先用课件播放一些风景优美,环境好的地方让大家欣赏,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然后再放一些环境恶劣的地区片段。如:往日清澈见底的小河现在变成了浓稠的黑水,上面泛着白沫,人们畏而远之,绕道而行,突然刮起的沙尘暴,瞬时间弥漫整个城市等,让学生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学生深深地领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总之,在今后的品德教育生涯中,我会不断学习来丰富我自己,也会不断探究如何上好一节课,不是为了上课而上课。我也要做到把德育始终贯穿在品德课上,要真真正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真正让学生活得体验从而学到如何做人到做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