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巴金《寒夜》的简要论述
2017-03-23张冠鹏
张冠鹏
摘 要:巴金的《寒夜》相对于《家》等前期作品,不是一部慷慨激昂之作,小说的文字较为平常、朴素、更增添了一丝干净的文学气息,文章较多使用环境的渲染,以及天气的烘托,小说中多次提及“业的寒气”等内容,旨在表达作者巴金对自己周围环境的不满和厌恶以及憎恨,并利用此方式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在寒冷的夜里对光明以及温暖的强烈渴望的情感。
巴金在《寒夜》中重点描绘了小公务员汪文宣的日常生活,语言简实朴素,平易近人[1]。《寒夜》的最大成就在于较为详尽细腻地通过一系列的文字表现出了小公务员汪文宣的屈辱生活和受尽屈辱的心理。深刻形象地表现了一个被侮辱以及被生活损害的病态灵魂,巴金笔下的小公务员的生活彰显了这个家庭最终“失败”的社会原因[2]。本文拟从对《寒夜》的简介以及其中主要人物分析进行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寒夜》;简要论述;现实反映;社会原因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5-0-01
1、对巴金《寒夜》的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民不聊生,战火冲天[3]。主人公汪文宣和其妻子曾树生原是上海某大学教育系的学生,有办“家庭化、乡村化”学堂的理想大学毕业生,从相爱到结婚,但是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他们的理想失去了现实的基础,他们历经千辛万苦从上海辗转到重庆,但是男主人公汪文宣的母亲思想保守,对儿子的自由恋爱表示深深的不满,并对树生经常辱骂,对其产生了很多的误解,鉴于当时的工人阶层薪资水平普遍较低,文宣的生活越发艰苦,身心健康状况越来越差,二人暗地里也时常备存一些零用钱暗存银行,以备不时之需。后由于汪文宣身体每况愈下,无奈之下动用了这笔钱,但最终因无法医治,最终于抗战胜利之际病逝,曾树生也悲痛欲绝对生活充满了失望。在一个寒夜,曾树生独自来到丈夫的墓前哭祭,悲痛欲绝,最终形单影只地消失在其冷的寒夜里。这也是寒夜所要表达的中心概要。以上为寒夜的简介,作者巴金通过《寒夜》平和的语言色彩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当时封闭思想的厌恶以及黑暗社会风气的不满。
2、其中主要人物分析
作者在《寒夜》所描绘的悲剧色彩之中,寄托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以及对新时代新生活的期待,具有強烈的思想倾向以及反映现实生活的典型作品。 该小说成功的塑造了曾树生、汪文宣母亲、汪文宣这三个人的人物形象[4]。汪文宣是一介知识分子,想以自己的文字对社会的教育以及社会黑暗的现状进行改造,并抱有雄厚的社会理想,汪文宣性格豪放,思想开阔,蔑视传统的保守思想,不被当时封建的社会所限制,但也因此使得他无法忍受社会的世俗,现实的生活彻底摧毁了一个有志青年,黑暗的社会使他成为一个唯唯诺诺,畏畏缩缩的庸俗之人。同时,也由于对周围的世界充满恐惧并且反应灵敏度极高,也促使他的性格在社会的摧残下产生了某种病态的特征。一点小小的事情,他都要疑虑半天才能反应过来,只要上司或者领导对他提出一点要求或建议他就要疑心上司是否对他的工作不满意,与此同时也会责备自己的愚蠢。
汪文宣是一个老实善良却又极其懦弱的人,内心极为矛盾,任劳任怨的工作而报酬却很少,但懦弱的内心又不敢直接表明,只能埋藏在自己的心中,总是有千万个不愿意。曾树生亦是知识分子,对当时的生活充满了不满,也不屈服与现实生活,有着浪漫主义色彩以及对生活的渴望,踏实工作,对汪文宣一心一意,按时寄钱给汪文宣,以备不时之需,对其母亲则有万般无奈,但也保持基本的尊重。汪文宣母亲则是时代封建的代表,思想保守,对曾树生一万个不愿意,认为当时的自由恋爱是不检点的行为,并责骂是曾树生耽误了汪文宣的生活与工作。三人是当时底层人员的代表,本文通过对三人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当时的生活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极大的不满。
3、对其写作手法及作品的简评
《寒夜》将笔墨的重点放在了任务的心理描写和对话上,作者以第三人称的角度展现给读者主人公的形象。在读者面前,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无论是从内在还是外在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人物性格给人以超强的立体感。通过对环境的烘托展现主人公的内心状态是当时的年代所特有的表现方法和表达方式,巴金的小说一字一句都紧扣任务的主要形象和特征,较多的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描写,通过心理描写以及文字的生动突出,对人物的内心情感进行了丰富性和深刻性的阐述。对人物的静态进行详细的描写,对人物的动态进行细致的剖析,静态与动态的结合充分地突出了人物性格的起伏消长。该小说通过对生活中的琐事进行描写,作者旨在通过小事情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出作家非凡的艺术功底。
4、结束语
巴金通过平实简朴的语言展现了人物的形象,环境描写与人物心理描写为小说的中心,展现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社会现实[5]。《寒夜》不同于其他悲愤的小说,《寒夜》的语言中没有催人奋进的战斗声响,没有热血沸腾的悲愤哀嚎,而是通过黑暗所压抑的灵魂的呼号,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对真善美的世界的渴望,同时也寄予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反对和抵抗以及渴望新生活新面貌。
参考文献:
[1]彭光源,雷华.不和谐生命音乐流程的中止号——论巴金《寒夜》汪文宣悲剧的缘由[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86-90.
[2]张弛.困境与冲突中人性的挣扎——浅析巴金《寒夜》中人物心理描写[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9,(6):222-223.
[3]李思玲.曾树生的声音:"家"与"国"双重困境——从曾树生出走解读《寒夜》悲剧[J].当代小说(下半月),2010,(9):34-35.
[4]张继红,张学敏.从《家》到《寒夜》看巴金小说的文本裂痕——兼论其家族伦理演变与叙事逻辑的关系[J].理论界,2009,(9):136-138.
[5]王苗苗,曹顺庆.从比较文学变异学视角浅析巴金《寒夜》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当代文坛,2013,(6):18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