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教育对策
2017-03-22沈丽华
沈丽华
【摘要】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包括好奇心、热爱学习、诚实、善良等方面,对小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品质的教育,可以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也是新时期对教育的呼唤。本文简析了积极心理品质的概况,并结合笔者工作实际,指出了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教育对策,以期为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 积极心理品质 现状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195-02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和品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对小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品质的教育显得格外重要。为培养学生仁爱、勇敢、责任感、合作力和创造力等积极品质,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要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思考、感悟而获得心理成长,培养学生就积极心理品质。老师要认识到,每个人都蕴藏着积极的力量和潜能,利用自身存在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力量可以使学生感知到幸福,用积极的方式解释和分析问题能使学生从中获益,建立积极的教育环境可以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作用。
一、积极心理品质概况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的最新发展趋势,挑战了心理学界几百年来以研究心理疾病为主的消极心理学模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开发人类的潜能、动力和能力。可见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为主要内容,试图以全新的理念和通俗的解释,让深奥难懂的心理学走出学术的象牙塔,帮助生活在现实世界的人们增强生命的力量,获得积极的心理品质。学生的发展、成功和幸福不仅受到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更需要充分认识和发掘个人内在的积极心理品质,这些品质原本潜藏在人的天性中,需要在后天给予一定的条件,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它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好比阳光雨露之于种子一样,所以加强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教育尤为重要。
二、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教育对策
(一)培育充满激情、自信的教学氛围
自信心是人们前进的动力,它与自尊心、进取心以及社会责任感等紧密联系,是一种积极心理品质。老师要在实践中积极培育充满激情、自信的教学氛围,例如在竞选班委方面,给每个孩子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让他们站到台前,大胆竞选。竞选结束之后,按照孩子的愿望,让他试做一周班委,像老师一样,组织同学晨读、午写、管理课间纪律、卫生,并组织全部同学开展各项活动。通过锻炼,“小书生”交往能力提高了,更自信了,也成为了班级“管理精英”。对于相对普通的孩子,老师也要适时展示其特长,彰显个性。
(二)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教育需注重学生个性特点和兴趣特长,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首先要让“差生”也大放光彩。所谓的“差生”,有的是学习差,有的是纪律差,有的是交往能力差,这样的孩子往往很自卑,但是人无完人,老师在教学中需要找到孩子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如:朗读好的时候,可以早晨领读课文;书写优秀的时候,多收一次作业等。哪怕只得到老师的一次表扬,”差生”可能从此不再是“差生”,甚至会成为优秀生。
(三)不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积极心理品质的教育是一项专业和长期性的工作,要不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积极为广大心理教师搭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平臺,创设新模式,营造和谐的校园心理氛围,定期面向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充分利用网络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水平,努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总之,积极心理品质的教育是一种时代的需求,也是发展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前提和基础,有了积极的心理品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才会提高。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教育对策要面向当代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心理矛盾、心理冲突进行实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只有不断提高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才能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向积极方向发展,从而推动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卫萍.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13,(12):90-96.
[2]蔡伟林.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S2):164-167.
[3]卫萍.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4,(09):60-66.
[4]卢春丽.龙岩市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调查[J].龙岩学院学报,2015,(01):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