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邮轮旅游研究回顾与展望

2017-03-22司有山封莎丽

关键词:邮轮旅游研究

司有山, 封莎丽, 秦 学

(1.广东财经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广州 510320;2.浙江农林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人文茶文化学院,杭州 311300)

国内外邮轮旅游研究回顾与展望

司有山1, 封莎丽2, 秦 学1

(1.广东财经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广州 510320;2.浙江农林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人文茶文化学院,杭州 311300)

近三十年来,邮轮旅游发展快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着眼于近三十年来邮轮旅游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分别从邮轮产业经济、邮轮乘客相关研究、邮轮港口选址布局及建设、邮轮旅游管理、邮轮旅游人才培养、邮轮经营与相关法律等六个角度归纳分析,并比较了国内外邮轮旅游研究现状,提出未来邮轮旅游研究及展望。

邮轮旅游; 研究综述; 国内外比较

一、引言

邮轮旅游源于欧洲,始于18世纪末,兴盛于20世纪60年代。邮轮旅游是在大型邮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航行在固定航线上并定期启航和按时到达,专门服务于旅游者的大型豪华邮船[1]。现阶段,邮轮旅游发展趋于集团化、垄断化,以歌诗达邮轮、皇家加勒比邮轮、迪士尼邮轮、嘉年华邮轮等为代表,多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航线集中分布在加勒比海、环地中海、挪威西海岸等。21世纪初,我国邮轮旅游刚起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市场需求日益强烈,相关产业发展完善,政策覆盖更加全面,邮轮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和旅游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2]。根据CCYIA统计快报,2016年我国大连、天津、烟台、青岛、上海、舟山、厦门、广州、海口、三亚10大港口城市共接待邮轮996艘次,同比增长58%,其中母港航次913航次,同比增长69%,访问港航次83航次,同比下降8%。10大港口城市接待邮轮出入境中外邮轮旅客共计有2 261 405人(4 522 810人次),同比增长82%;其中,出境中国旅客2 122 610人(4 245 220人次),首次突破200万人,同比增长91%,入境境外旅客138 715人(277 430人次),同比增加8%*参见:中交协邮轮游艇分会,http://www.ccyia.com/news/xiehuixinwen/2017/0118/3321.html。。由此可见,我国出入境邮轮旅游发展差异较大,出境人数远高于入境人数。

邮轮产业持续发展,邮轮经济日益强盛,邮轮旅游逐渐得到学者的关注。近几年,国内先后出现有关邮轮旅游研究综述类论文。在国内邮轮旅游研究方面,沈世伟[3]从基本概念、国内外邮轮业发展情况与对策、邮轮码头、邮轮中心、邮轮母港的规划与建设、邮轮船型和邮轮制造业等角度,对国内邮轮业研究进行综述。孙晓东[4]从宏观审视和微观分析两个视角,综合审视梳理国内学者的邮轮旅游研究成果。在国外邮轮旅游研究方面,张伟强[5]从邮轮产业、邮轮企业以及邮轮旅游者行为三个领域,对境外邮轮旅游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张言庆则着眼于境外邮轮旅游市场研究,从邮轮游客基本特征和市场细分、邮轮旅游动机、邮轮旅游决策及影响因素、邮轮旅游体验质量和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2]。综合前人研究视角,本文从国内外对邮轮旅游研究进行综述和展望,通过对比国内外邮轮旅游研究范围、内容、方法等,梳理国内外邮轮旅游研究现状成果,为国内邮轮旅游研究发展提供思路。

二、国内外邮轮旅游研究概况

随着海洋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邮轮旅游得到许多旅游者的青睐,随后,邮轮旅游研究也越来越受学者关注,邮轮旅游成为国际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对国外数据库Elsevier Science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用标题cruise及邮轮等搜索得到相关研究文献,截至2016年,检索到国外期刊文献659篇,国内期刊文献1 084篇。其中,国外核心期刊AnnalsofTourismResearch、TourismManagement上共42篇,国内核心期刊《旅游学刊》《旅游科学》上共11篇。国外邮轮旅游研究在数量上大于国内邮轮旅游研究,且经历3段高峰期,分别是2005、2011—2014及2016年,可见国外学者对邮轮旅游的研究热度持续增加。从国内邮轮旅游文章来看,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比较少,2005年出现第一篇刊发于核心期刊的论文,2012—2016年增长较快。

从研究作者及单位来看,境外邮轮旅游研究代表学者有Derek Robbins、Scott Lee和Alexis Papathanassis,分别出现3次、3次和2次,分布较散,来自不同国家及地区。境内代表学者有孙晓东,共发表6篇论文,是目前国内邮轮旅游研究的主要学者之一。可见,国内学者对邮轮旅游的关注度不高,缺少不同背景学者的关注。从研究视角来看,境外邮轮旅游研究主要涉及邮轮旅游产业经济、邮轮旅游管理、邮轮乘客行为、旅游营销、邮轮航线及选址等,结合具体案例做定量研究颇多。而国内邮轮旅游研究主要涉及邮轮产业、航线、特征、法律等,停留在定性的归纳、描述分析。

三、研究热点问题综述

综合国内外邮轮旅游相关文献,对重点文献进行归纳分析,从邮轮经济与邮轮产业,邮轮乘客的出游动机、价格敏感度及行为等,邮轮港口的选址及建设,邮轮旅游管理,邮轮旅游人才培养,邮轮经营与法律等六个方面,系统总结国内外邮轮旅游研究现状。

(一)邮轮经济与邮轮产业

对于邮轮旅游的经济影响研究而言,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Page[6]认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邮轮航运经历了不平衡增长,主题邮轮、会议邮轮将会吸引其他市场,其在20世纪90年代的扩张潜力是巨大的。Lawton[7]探讨了加勒比邮轮业的发展历史,且受到立法、外部经济因素、政治发展及市场转移等因素影响。Hall[8]认为20世纪80年代邮轮业急剧增长,邮轮直达加勒比海区域的数量远超过中转数量,加勒比政府应该积极与邮轮运营商合作,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Hobson[9]探讨了20世纪80年代邮轮旅游增长的原因,分析了美国邮轮产业结构现状及未来可能面对的问题。Dwyer[10]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来评估邮轮旅游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影响,并且进一步探索了这个框架如何估计相关利益和成本。他以澳大利亚的邮轮旅游为例,探讨该理论框架的应用以及一些政策影响,从游客花费和邮轮运营商花费两个方面探讨其对国家的影响,认为与其他商品和服务的出口比较而言,旅游出口能够带来更多的税收,且邮轮旅游的经济影响取决于花费的整体水平,而净收益远远小于这个数值。Robert[11]以加勒比海邮轮旅游发展为例,提出了加勒比邮轮产业中的三个全球化的主要表现:面对全球竞争、资本流动和劳动力迁移的行业重组、全球民族补充和层理的新模式,包括他们对推向游客产品的合并以及非领土化、文化主题和模仿。Wie[12]认为邮轮产业是一个垄断产业,利用最优条件来解释静态和动态寡头垄断之间的区别,并在巡航能力投融资决策方面给予一系列的指导。Véronneau[13]通过对弗罗里达全球邮轮公司的24个月田野调查研究,关注邮轮供应链及全球服务供应链的主要特征,提出了全球邮轮供应链管理复杂性的解决措施。

国内邮轮产业经济研究始于21世纪初,着眼于国家、区域两个层面。国家邮轮经济层面,林国泰[14]认为邮轮产业所构成的经济价值链就是邮轮经济,且旅客消费、邮轮本身到港的消费以及邮轮建造维修费用是邮轮产业的三大消费体。刘志强[15]浅论了上海邮轮经济发展现状,对邮轮经济和邮轮产业作了概念界定,而后综合分析了上海发展邮轮经济的利弊因素。董观志[16]宏观分析了中国邮轮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认为缺乏符合国际惯例的出入关程序和口岸管理条例、缺乏邮轮专用码头、缺少一系列配套设施和服务等是主要制约因素,从区域发展战略、制度创新、邮轮港建设及邮轮码头建设等四个方面给出了建议。胡建伟[17]探讨了制约上海邮轮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综合利用产业集群理论、核心能力理论,总结了上海邮轮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李耀鼎[18]从世界邮轮公司概况、世界邮轮航线和邮轮市场的分布、世界主要邮轮母港等方面介绍了世界邮轮经济的概况,认为中国邮轮经济市场潜力巨大,可依托香港统筹布局,形成完备的邮轮产业链,加大邮轮人才培养。乔勇[19]从邮轮企业视角切入,研究了上海邮轮市场的现状,并针对上海邮轮旅游市场提出相关营销建议。张树民[20]立足宏观层面,从政策支持体系、机制管理、市场主体等方面提出发展策略。孙晓东[21]认为中国已成为国际邮轮公司竞相争夺的战略性新兴市场,但在人才培养方面,尤其在具备经营管理、国际司法、核心技术等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法律人才、技术人才方面仍存在不足。区域邮轮产业经济层面,吴燕子[22],张振佳[23],慎丽华[24]分别对三亚、厦门及青岛发展邮轮旅游经济提出建议和对策,认为邮轮经济规划缺失,营销力度不足,相关理论研究滞后等都导致邮轮业发展受阻。周韩英[25]对三亚邮轮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描述,深入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从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完善配套设施、培育邮轮经济品牌及完善人才培育机制四个层面,为三亚邮轮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Chen[26]认为台湾是发展邮轮旅游的理想之地,运用了模糊德尔菲法和模糊复合分析法,探讨了台湾如何在亚洲邮轮旅游产业中建立壁垒。他认为台湾应成立24小时游客服务中心,提供完整的邮轮后勤服务,邀请外国的邮轮运营商视察台湾的特殊资源及和亚洲其他国家合作。

(二)邮轮旅游者

20世纪90年代,邮轮旅游发展进入高速阶段,有了邮轮产业研究基础之后,开始有学者关注邮轮旅游者的研究。Foster[27]以小型邮轮为基础,以乘客为研究对象,发现小型邮轮乘客的期望与行为不同于大型邮轮乘客。Teye[28]讨论了邮轮产业中一些特定情境里邮轮产品和服务交接的重要性,展现了探索性研究的结果,检验了乘客对一系列邮轮旅游产品和服务交接的满意度,认为总体上乘客的需求得到满足,但是也存在乘客最满意的关键产品和服务交接点。Qu[29]提出服务展现模型的基础上,研究香港邮轮乘客的动机因素和满意度,抽样选取邮轮上的330名乘客调查,发现影响邮轮乘客的主要动机包含住宿、食品和饮料以及娱乐。开展了分段邮轮游客对价格的敏感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细分出邮轮旅游乘客,发现对价格越不敏感的乘客愿意花费越多,且对价格越敏感的乘客越可能对他们的经历给出积极的评估。Duman[30]等通过对选择性情感因素作用的论证来补充感知价值研究,同时检验了顾客满意在情感价值关系中的作用,快感或享乐与邮轮旅游者的价值感知、行为举止等强烈相关。而且满意度作为一个调节变量,能够解释情感经历与感知价值之间的关系。Petrick[31]通过邮轮乘客的价格敏感度,将其分为不同等级,来确定是否价格敏感的市场是可取的。研究发现,价格敏感的游客容易花费更多,且价格越敏感的乘客越会积极评价他们的旅游。Hung[32]等探索了邮轮旅游动机的测量标准,并通过在线数据调查检验了动机对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动机对意愿有着积极的影响,且针对邮轮产业给出了相关营销策略。Papathanassis[33]随机采访了173位乘客来比较邮轮上社会交互的影响作用,社会互动作为第二个问题出现且顾客类别之间没有差异,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建立一个尝试性的模型因子,研究邮轮上游客之间的互动是怎么样影响满意度的。De[34]等使用GPS技术研究目的邮轮乘客的行为,将不同的行为游客进行分组,并相互比较不同组之间的人口学特征,识别了不同活动的模型,认为一些人口特征游客的其他特点与他们在目的地的运动模式有关。国内研究方面,叶欣梁[35]从旅游需求角度出发,基于上海邮轮旅游发展现状,阐述了上海邮轮旅游产品的开发途径,且分析了上海邮轮旅游市场开发的目标定位以及有关战略,针对上海发展邮轮旅游的现状及具体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市场发展的建议。

(三)邮轮港口选址

关于邮轮港的研究,国内学者的研究较为成熟,成果丰富。张黎[36]对上海港建设邮轮母港进行SWOT分析,认为尽管上海已是世界大港,由于缺乏符合国际惯例的出入关程序和口岸管理条例,尚不具备接待巨型邮轮的能力。王葳[37]探讨了邮轮母港的规划设计,立足于国内外已有成果研究,对国内邮轮母港的建设提出建议。李瑞[38]讨论了港口旅游概念的内涵和特点,分析了港口旅游产品结构和空间地域结构。在此基础上,以宁波港为例,探讨宁波港旅游发展的现状与优势,提出构建港城旅游一体化地域系统,完善港口旅游产品功能结构,打造两大港口标志性旅游品牌的对策建议。陈继红[39]借鉴香港及迈阿密邮轮母港建设发展优势,提出上海建设邮轮母港在配套服务和政策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并提出完善配套政策、加强区域合作、加快企业集聚、加强产业体系建设等发展对策。叶欣梁[40]在分析国内外文献基础上,对邮轮母港的服务功能和接待流程进行梳理,然后以中国接待量最大的国际邮轮港——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为例,通过问卷与访谈调研,提出邮轮母港服务接待标准的制定原则与体系构建,勾画三维四类服务接待标准体系图;最后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对邮轮母港标准化建设提出建议及对策。Wang[41]等认为邮轮港口的选址非常重要,分析了邮轮港口选址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为港口运营商提供信息,使他们提高管理策略且吸引更多的邮轮。

(四)邮轮旅游管理

对于邮轮旅游管理的实证研究,国外学者关注得比较多,研究视角包括邮轮企业层面的微观管理及国家地区层面的宏观管理。Papathanassis[42]等认为邮轮旅游的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应用,导致大多数人认为邮轮研究理论不足,而他们给出了对这一假设的定量评估,收集了145份有关邮轮旅游的资料,最后得出邮轮理论贫乏一说站不住脚。Lois[43]检验了邮轮产业正式安全评估的适用性,对邮轮事故数据进行了研究讨论,提出了邮轮安全评估方法,并给出具体案例进行论证。Hung[44]等采用综合的测量量表,推断限制邮轮发展的测量尺度,且通过了信度和效度检验。Liu[45]等研究危机沟通对人们的风险认知态度、感知安全和邮轮旅游意愿的影响,在观看不同的危机沟通信息后,收集了169个参与者的调查信息,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加强对旅游危机沟通的理解,并且推荐了一个以听众为中心的健康危机沟通范式。Lee-Ross[46]认为大多数邮轮航线因为管理不善而赔本,但他们没有意识到燃料成本提高的影响。Lee等[47]通过检测位于15个不同邮轮航线上的3万艘邮轮的入住率,研究不同的邮轮线路是否会影响邮轮的入住率。邮轮航线涉及到加勒比海、巴哈马、百慕大、阿拉斯加、墨西哥以及夏威夷。通过线性回归方法研究发现,不同的邮轮线路对入住率产生显著的影响。Hwang等[48]检验豪华邮轮前情和品牌声望的影响,为豪华邮轮管理提供最大化的实用策略,充分利用品牌威望,基于现有研究背景,提出8个影响品牌威望形成的因素:食物质量、服务质量、员工吸引力、娱乐、邮轮设施、停靠港、儿童娱乐设施以及船舱质量等,且品牌威望可以影响三个管理结果。Scherrer[49]以澳大利亚金伯利海岸的邮轮探险游客为对象,综合利用游客观察及利益相关者访谈法,研究对环境、文化遗迹、游客安全及体验的潜在影响,认为导游及管理者是提高游客管理的核心。Larsen[50]以邮轮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在焦点访谈的基础上建立问卷,探讨感知工作环境对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所有工作领域都与组织承诺及工作满意度相关。戚龙琦[51]认为“东方之星”事件的发生反映了我国邮轮旅游业的深层次危机,从行业层面到企业层面应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人才建设,建立危机管理机制,破除邮轮旅游业发展中的障碍。孙晓东[52]基于产业整体布局的视角,研究了邮轮航线规划的基本特征及核心要素,并针对我国邮轮航线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航线开发和拓展的对策与建议。邮轮旅游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一个完备的国际航运通道机制,陈飞儿[53]以东南亚航运通道为例,基于构建主义理论及新制度经济学方法,研究了东南亚航运通道合作机制的形成。

(五)邮轮旅游人才培养

邮轮人才培养研究方面,国内学者关注较多,尤其是在高职院校层面。史健勇[54]认为我国邮轮人才培养存在办学层次普遍偏低、人才培养专业面窄、教学手段过于传统、教学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必须加强对国际邮轮人才在基础知识、心理素质、能力结构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养。胡顺利[55]认为,在我国一些高职院校中开设“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的学院还是少数,尤其是从事“客舱服务”岗位的人员更加缺少。针对客舱岗位人才的需求,一些高职院校除了对理论教学的关注外,“客舱服务”的实践实习教学环节在整体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刘玉婷[56]利用SWOT分析法,对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开展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今后发展此专业提供借鉴。苏枫[57]结合邮轮经济发展前景特点,探讨了高职院校国际邮轮专业的特色,并根据国际邮轮专业的特点,构建了国际邮轮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李肖楠[58]认为邮轮旅游是高端旅游产品,船员与游客的比例平均为2.2:1,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就业岗位。随着各大邮轮公司纷纷抢滩中国邮轮旅游市场,中国邮轮旅游市场迅速打开,为了满足中国游客对语言交流和饮食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各大邮轮公司急需大量中国籍员工加入邮轮船队中,探讨了国际邮轮服务人员需具备的各种素质。邬玮玮[59]基于行业背景,根据邮轮人才需求特征,分析国内高职院校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提出适合行业需求的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以社会需求为坐标,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宗旨,设计高职邮轮专业课程体系;以行业组织为依托,以国际化的视野来组合师资;以实际工作内容为导向,开发高职邮轮专业教材;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完善实践教学基地。

(六)邮轮经营与法律管理

邮轮经营相关研究也是国内学者关注较多的方面,且主要集中在2013年前后。钟妮[60]认为各国际邮轮公司在产品上正面临以下五大短板问题:餐食问题、目的地岸上观光问题、语言服务问题、购物问题、娱乐节目及生活艺术讲座等。在邮轮旅游经营研究方面,孙晓东的研究较为深入。他基于北美邮轮市场的实际数据,先后研究了邮轮公司产品定价[61]、邮轮收益管理的舱位分配[62]、邮轮旅游季节性特征[63]等。孙瑞红[64]对2014和2015年中国市场销售的在线邮轮产品最后销售价格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存在价格下降问题。从中国本土邮轮市场的独特性出发,结合电话访谈和市场观察,论文探讨了国内邮轮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包船/切舱模式促使形成中国特色的邮轮市场:邮轮包价旅游产品占据主导、旅游中间商成为竞争主体、垄断竞争市场、价格竞争激烈,再加上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最终导致邮轮市场价格降低。彭嫚丽[65]从邮轮发展起步阶段、成长阶段以及成熟阶段等三个阶段,探讨邮轮发展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并为广东发展邮轮旅游法治化路径进行了有益探索。辛林[66]在明确从事进出中国港口的国际海上旅客运输合同的法律适用的基础上,主要根据我国海商法及有关国际公约,研究了邮轮承运人的含义、责任期间、赔偿责任、免责、赔偿责任限制等问题。吕方园[67]以邮轮霸船为研究对象,认为通过“疏堵并举”的法治化治理理念可解决该问题,借助国外旅游纠纷裁决案例,构建一套本土化的争端解决机制。

四、国内外邮轮旅游研究比较及展望

国内外学者对邮轮旅游研究存在以下共性和差异。研究的共性方面,一是研究关注度的起伏类似,主要是在21世纪初研究度不断提高;二是研究视角类似,主要集中在邮轮经济影响、邮轮营销、管理等方面。研究的差异上,一方面表现为研究深度不同,国外邮轮研究几乎都是实证研究,而国内研究几乎是描述性研究;另一方面表现为研究重点不同,国外学者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邮轮旅游者、选址等,而国内学者的研究侧重对区域的案例分析。未来国内外邮轮旅游研究的方向将开展高档次邮轮旅游者的旅游动机、需求及行为研究,邮轮服务人员培训及管理的实证研究,邮轮旅游产业辐射、集聚、融合等研究,区域邮轮旅游合作机制及所涉相关法律研究。

国内邮轮旅游研究目前还处于较低水平,以描述性分析为主,且多是案例分析,大多数研究以上海邮轮港为例。国内邮轮旅游研究滞后的原因较为复杂:虽然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得到迅速发展,经济总量位于全球第二,但人均GDP较低,仍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邮轮旅游产业的发展条件劣于欧美发达国家;国内旅游处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游的过渡阶段,居民旅游消费习惯仍以观光游览为主,邮轮旅游的有效需求尚待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人生活水平提高,邮轮旅游作为新兴旅游必将引起人们的关注,邮轮旅游研究的开展至关重要:一方面,邮轮旅游者的旅游动机、需求及行为等研究,为邮轮旅游营销推广打好基础;另一方面,邮轮服务人员的培训及管理方面的研究可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促进邮轮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加强邮轮旅游各方面的研究显得尤其重要。

(一)邮轮旅游研究的理论建设问题

目前,邮轮旅游研究主要从邮轮企业和邮轮旅游者两个视角开展,地区政府视角的研究较少。从理论研究的内容上看,国内邮轮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邮轮旅游经济与产业、邮轮选址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偏向实务研究,尤其是在选址和人才培养方面。但在邮轮旅游者的动机、需求、满意度及决策等方面研究,定量分析不足,同国外邮轮旅游研究存在一定差距。从理论自身的发展来看,我国邮轮旅游研究范式大部分是源于其他学科和国外同行的研究,没有形成自己的研究范式。

(二)邮轮旅游研究的方法问题

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国内邮轮旅游研究偏重于应用研究和实务操作,对邮轮旅游相关理论研究不够,定性研究居多,多数研究基于案例分析,缺少市场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从技术方法上看,国内邮轮旅游研究多利用传统的、经验的方法进行研究,也有少数学者利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研究,如叶欣梁通过问卷与访谈调研的方法研究邮轮母港的标准化建设。邮轮旅游研究要善于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如运用地理考察、遥感法、因子分析及系统论等方法开展研究,以保证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

(三)我国邮轮旅游发展展望

就我国邮轮旅游研究现状来看,学者的关注点集中在港口选址与建设、人才培养及经营与法律管理等方面,这同国内发展邮轮旅游政策密不可分。一方面,政府大力支持邮轮母港的建设、规划,促进完善邮轮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凭借教育资源优势,开展邮轮旅游人才培养,为邮轮旅游的发展输送人才。同国外邮轮旅游发展相比,我国邮轮旅游发展仍处于初级、粗放阶段,国际知名度较低。除上海、天津、青岛三个大港的游客吞吐量较大外,其他七个邮轮港口少有邮轮到访,尤其是国际邮轮。我国在大力开展邮轮港口建设的同时,要积极走出去,加强与国际知名邮轮公司合作,逐步提高知名度。在邮轮建造、航线等产品设计方面推陈出新,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到访。

[1] 程爵浩.全球邮船旅游发展状况初步研究[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6,27(1):67-72.

[2] 张言庆,寇敏,马波.境外邮轮旅游市场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12,27(2):94-100.

[3] 沈世伟.国内邮轮业研究综述与展望[J].旅游研究, 2011,3(3):22-29.

[4] 孙晓东,冯学钢.中国邮轮旅游产业:研究现状与展望[J].旅游学刊,2012,27(2):101-112.

[5] 张伟强,骆泽顺.国外邮轮旅游研究进展[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18(5):77-83.

[6] PAGE K.The future of cruise shipping[J].Tourism management,1987,8(8):166-168.

[7] LAWTON L J,BUTLER R W.Cruise ship industry:patterns in the Caribbean 1880-1986[J].Tourism management,1987,8(4):329-343.

[8] HALL J A,BRAITHWAITE R.Caribbean cruise tourism:a business of transnational partnerships[J].Tourism management,1990,11(4):339-347.

[9] HOBSON J S P.Analysis of the US cruise line industry[J].Tourism management,1993,14(6):453-462.

[10] DWYER L,FORSYTH P.Economic significance of cruise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8,25(2):393-415.

[11] ROBERT E W.Globalization at sea[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0,27(2): 345-370.

[12] WIE B.A dynamic game model of strategic capacity investment in the cruise line industry[J].Tourism management,2005,26(2):203-217.

[13] VÉRONNEAU S,ROY J.Global service supply chains:an empirical study of current practices and challenges of a cruise line corporation[J].Tourism management,2009,30(1):128-139.

[14] 林国泰.邮轮经济—服务新概念[J].微观探源,2003(2):44-47.

[15] 刘志强.浅论上海邮轮经济发展[J].水运管理,2004,26(10):23-25.

[16] 董观志.中国邮轮经济发展分析[J].流通论坛,2005(5):8-9.

[17] 胡建伟,陈建淮.上海邮轮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J].旅游学刊,2004,19(1):42-46.

[18] 李耀鼎.中国邮轮经济渐行渐近[J].观察,2005(1):14-15.

[19] 乔勇.上海邮轮旅游营销策略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113-114.

[20] 张树民,程爵浩.我国邮轮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旅游学刊, 2012,27(6):79-83.

[21] 孙晓东.中国邮轮旅游业:新常态与新趋势[J].旅游学刊,2015,30(1):10-12.

[22] 吴燕子.三亚发展邮轮经济的机遇和挑战[J].港口经济,2011(4):44-47.

[23] 张振佳.厦门市发展邮轮经济的对策研究[J].厦门科技,2011(1):9-12.

[24] 慎丽华.青岛发展邮轮旅游经济潜力分析[J].消费经济,2012,28(1):65-68.

[25] 周韩英.关于三亚发展邮轮经济的对策建议[J].现代商业,2016(4):109-110.

[26] CHEN C A.How can Taiwan create a niche in Asia’s cruise tourism industry?[J].Tourism management,2016(8):173-183.

[27] FOSTER G M.South seas cruise: a case study of a short-lived society[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6,13(2):215-238.

[28] TEYE V B,LECLERC D.Product and service delivery satisfaction among North American cruise passengers[J].Tourism management,1998,19(2):153-160.

[29] QU H,PING E W Y.A service performance model of Hong Kong cruise travelers’ motivation factors and satisfaction[J].Tourism management,1999,20(2):237-244.

[30] DUMAN T,MATTILA A S.The role of affective factors on perceived cruise vacation value[J].Tourism management,2005,26(3):311-323.

[31] PETRICK J F.Segmenting cruise passengers with price sensitivity[J].Tourism management,2005,26(5):753-762.

[32] HUNG K,PETRICK J F.Why do you cruise?Exploring the motivations for taking cruise holidays,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cruising motivation scale[J].Tourism management,2011,32(2):386-393.

[33] Papathanassis A.Guest-to-guest interaction on board cruise ships: exploring social dynamics and the role of situational factors[J].Tourism management,2012,33(5):1148-1158.

[34] DE SANTI S,et al.Cruise passengers’ behavior at the destination:investigation using GPS technology[J].Tourism management,2016(2):133-150.

[35] 叶欣梁.基于顾客需求的上海邮轮旅游市场开发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7,21(3):110-115.

[36] 张黎.上海港建设邮轮母港的SWOT分析及竞争战略[J].航海技术,2008(S2):66-68.

[37] 王葳,张文玉.邮轮母港规划设计[J].水运工程,2008(12):89-93.

[38] 李瑞.港口旅游发展研究进展与实证:以宁波港为例[J].经济地理,2011(1):149-154.

[39] 陈继红.上海邮轮母港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世界海运,2012(4):6-9.

[40] 叶欣梁.中国邮轮母港旅游服务接待质量与标准体系探析:以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11):29-35.

[41] WANG Y,KYUNGAE J,GITAE Y,et al.Selecting a cruise port of call location using the fuzzy-AHP method: a case study in East Asia[J].Tourism management,2014(3):262-270.

[42] PAPATHANASSIS A,BECKMANN I.Assessing the “poverty of cruise theory”hypothesi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1,38(1):153-174.

[43] LOIS P,WANG J,WALL A,et al.Formal safety assessment of cruise ships[J].Tourism management,2004,25(1):93-109.

[44] HUNG K,PETRICK J F.Developing a measurement scale for constraints to cruising[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0,37(1):206-228.

[45] LIU B,PENNINGTON-GRAY L,KRIEGER J.Tourism crisis management:can the extended parallel process model be used to understand crisis responses in the cruise industry?[J].Tourism management,2016(4):310-321.

[46] LEE-ROSS D.Ocean travel and cruising:a cultural analysi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5,32(2):503-505.

[47] LEE S,RAMDEEN C.Cruise ship itineraries and occupancy rates[J].Tourism management,2013(3):236-237.

[48] HWANG J,HAN H.Examining strategies for maximizing and utilizing brand prestige in the luxury cruise industry[J].Tourism management,2014(3):244-259.

[49] SCHERRER P,SMITH A J,DOWLING R K.Visitor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operational sustainability:expedition cruising in the Kimberley,Australia[J].Tourism management,2011(5):1218-1222.

[50] LARSEN S,MARNBURG E,GAARD T.Working onboard-job perception,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job satisfaction in the cruise sector[J].Tourism management,2012(3):592-597.

[51] 戚龙琦.东方之星:事件的反思及邮轮旅游业危机管理透视[J].旅游发展,2016(1):104-106.

[52] 孙晓东,武晓荣,冯学钢.邮轮航线设置的基本特征与规划要素研究[J].旅游学刊, 2015,30(11):111-121.

[53] 陈飞儿,左志维,冯桂.东南亚航运通道安全合作机制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1):19-23.

[54] 史健勇.对国际邮轮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7):24-26.

[55] 胡顺利.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学生邮轮客舱岗位实习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以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学生为例[J].商业经济,2013(12):122-124.

[56] 刘玉婷.基于SWOT分析的我院开展邮乘专业的策略探讨[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13(4):47-51.

[57] 苏枫.国际邮轮专业特色及核心课程体系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22(6):134-136.

[58] 李肖楠.浅谈国际豪华邮轮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J].企业技术开发,2013(11/12):146-147.

[59] 邬玮玮.高职院校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J].航海教育研究,2014(4):81-83.

[60] 钟妮.浅谈国内邮轮度假产品现状及发展思路:2012国际邮轮巨头加速抢滩布局中国市场之感[J].中国外资,2012(2):139.

[61] 孙晓东,冯学钢.邮轮公司如何定价:基于北美市场的实证分析[J].旅游学刊,2013, 28(2):111-118.

[62] 孙晓东,冯学钢.邮轮收益管理的舱位分配:基于EMSR-a和EMSR-b的比较分析[J].旅游学刊,2013,28(11):32-41.

[63] 孙晓东,武晓荣,冯学钢.邮轮旅游季节性特征:基于北美市场的实证分析[J].旅游学刊, 2015, 30(5):117-126.

[64] 孙瑞红,叶欣梁,徐虹.中国邮轮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与“低价困境”研究[J].旅游学刊,2016,31(11):107-116.

[65] 彭嫚丽.营造海洋经济法治化环境:以邮轮旅游为例[J].新经济,2014(31):67-69.

[66] 辛林.邮轮承运人若干法律问题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9(6):436-441.

[67] 吕方园,郭萍.邮轮霸船之法律考量:以《旅游法》为分析进路[J].旅游学刊,2014, 29(10):108-115.

ReviewandProspectofInternalandInternationalCruiseTourismResearch

SI Youshan1, FENG Shali2, QIN Xue1

(1.School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y, Guangzhou 510320, China; 2.School of Art Design, Humanities & Tea Culture, Zhejiang A & F University, Hangzhou 311300, China)

In the past thirty years, the cruise tourism develops rapidly, and ge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the academic circles. Focusing on the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of cruise tourism in recent thirty years, respectively from the cruise industry economy, cruise passenger related research; sitting and construction of cruise ports, cruise tourism management, cruise tourism talent training, cruise business and related laws, etc.,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ruise tourisms are compared and the prospects for future cruise touris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re put forward.

cruise tourism; research review;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

张 璠)

2017-03-22;

2017-04-26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构建国民休闲与生活教育体系的理论与实践路径研究”(GD13CGL16)

司有山(1992—),男,安徽马鞍山人,广东财经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设计、旅游消费者行为;封莎丽(1991—),女,江苏连云港人,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人文茶文化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旅游摄影、生态摄影;秦学(1968—),男,湖北武汉人,广东财经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旅游经济与管理、休闲文化与生活方式。

F319.56

A

1674-0297(2017)06-0065-08

猜你喜欢

邮轮旅游研究
首艘国产大邮轮启航!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大型邮轮建造中的消防安全风险及对策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邮轮经济的“冷”与“热”
安发 豪华邮轮梦想启程
旅游
旅游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