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7-03-22东秀萍张淑东
东秀萍,张淑东
(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东秀萍,张淑东
(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网络环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实现由传统教学模式到充分利用网络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是提高教学效率、增强课程吸引力和教学效果的必然趋势。本文以我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为基础,探索从教学理念更新到混合教学模式应用和考核方式创新的教学改革路径,初步总结了改革经验,并提出进一步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从传统教学模式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利用语言、板书以及各种媒体,按教学大纲和明确的教学目标以系统、细致的讲解将大量知识教授给学生的教学方法,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也有利于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正确方向。对于学生来说,则常处于被动接收、应付的状态,彼此缺少交流、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只注重结果的评价而使学习的目的简化成了为应试而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的评价除了考试成绩以外,更应体现为大学生对理论知识内化于心之后能否外见于行,所以思政课教学应当尊重德育的实践本性,即在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同时开拓实践教学新领域。
理论课堂+实践教学的理论实践结合教学模式需要在传统授课方式基础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增加以学生为主体实践活动,并纳入到教学计划和考核中。在实践教学计划中,根据实际情况直接的实践教学活动与间接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点面结合,集中于分散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通过体验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方式,拓展教学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实现知行合一。
教学研究与改革是一项没有终点的任务。社会的发展进步、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受众群体生活环境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方式在网络化时代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混合式教学的概念最早由国外的培训机构提出。专题教学+网络课堂+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指的是网络线上与线下的混合,通过引进面对面教学来改进E-Learning(在线学习)的不足,后被引入高等教育领域。
网络环境中,师生在获取信息上实现了平等,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信息拥有的巨大差别,丰富而即时的网络信息对任课教师的知识权威构成了挑战。教师作为教学第一资源,需要在学生被碎片化、处于杂乱状况的信息先入为主的情况下,把这些信息通过系统化、逻辑化的分析融入理论的讲授之中,才能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同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成长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特别是在虚拟网络社会生活中,具有了更强的自主意识、独立意识、平等意识的“90后”甚至“00后”来说,习惯了交互性的网络环境,其平等意识和表达意识更为强烈。对于学习,也不再满足于被动听讲,而希望参与到课堂中。所有这些变化,都要求任课教师能够掌握新媒体技术,改变灌输式为问题研究式的教学,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不同于传统理论授课按部就班地讲解每个知识点,而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专题,让学生形成对基本理论的认知与认同。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学习平台,把课程的基本教学资源、拓展类教学资源、兴趣类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适时更新和增加内容。同时通过单元测验、讨论回复等师生、生生互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而在实践教学方面,在原有实践教学设计基础上,可以通过网络提供给学生部分课外实践教学资源,提供学生实践活动交流、成果展示的平台,增强实践教学的影响和效果。
二、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在网络社会已然到来的情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也是一项迫切的任务。本文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近年来包括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BB学习平台建设等为内容进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为例说明。
专题教学筑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同于一般课程,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讲解,更要注重师生思想的交流和对学生三观的培养,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概论”课教学内容从历史线索来看,贯穿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来看,既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又与现实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从教学目的和意义来看,既需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又要让学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和行动自觉。这些都意味着教师作为教学第一资源,必须研究如何用中国故事讲述中国道理,首先要做到以理服人。
把课程内容按教学模块划分成五个单元。分别对应教材第一章,第二、三、四章,第五、六、七章,第八章,第九、十、十一、十二章。每个单元除了教师专题讲授以外,都有一周学生自主进行网络学习。专题的讲授主要是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特别是学生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结合网络平台学生的留言和讨论),重新调整授课重点,并进行相关内容的拓展。在这一过程中,既需要任课教师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又需要及时地把网络信息进行去粗存精灵活融入到教学内容,更需要对那些旨在错误诱导大学生的言论进行有理有据的回击,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课堂教学带领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立场去领悟和思辨,在逻辑推理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从而体现教师对学生思想形成的推动和导向功能,让学生能够用理论武装自己的思维。
网络学习平台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空间。为了更好利用理论课堂上的有限时间,突出重点,提高实效,就必须在课堂外拓展教学空间,即发挥网络学习平台的作用。重新划分思政课的教学功能和教学内容,实现多个教学空间的优势互补,能够将传统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教——学——考”的教学流程转变为“学——导——行”,即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首先,网络学习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本课程的丰富资源,包括基础性教学资源、拓展性教学资源、教学录像、复习题等。其中基础性教学资源包括源自教材并体现基本知识点的教案和课件、根据教学内容选取的教学案例、阅读材料等,使学生可以在课前、课中自学掌握教学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专题教学的重点难点解析,能够比较完整的理解理论。拓展性教学资源包括经典原著、党的文献、视频资料、理论前沿、热点解析以及与教学有关的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络链接等,引导学生领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魅力,真实的史料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并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传递给学生,及时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给予回答,从而让学生在更深层次上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教学录像中,包括教学名师、比赛获奖教师等教学骨干的重点章节授课录像,特别是包括本课程建设的成果之一——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其内容为“概论”一个专题),高水平的教学进一步增加了本课程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每个单元都配有多种题型的复习题供学生进行学习和自测,检验学习效果。
其次,网络学习平台为教与学互动方式由课堂到延伸到网络空间实现全方位立体化教学提供了条件。在网络学习周,学生需要按规定时间完成相应内容的学习和单元测试、回复讨论主题。网络课堂上完成作业,即通过设置必读文献、视频等资料,任课教师通过对学生自学的情况如提交的作业等进行批改和总结,有效地拓展了师生交流空间。网络课堂上进行讨论与反馈。通过设置讨论区,规定关注问题和思考反馈,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多次交流的深入互动,在常态化的学习与交流中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与理解能力的提升。在网络平台上实时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但密切了师生联系,而且在相互讨论和学习中澄清疑惑,解答疑问,特别是学生之间可以共享学习资源,深入理解和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进而规范化地推动学生的网络交互式学习和网络探究式学习。当然,课堂外的网络学习并非意味着学生不受任何约束,为了防止学生的网络学习流于形式或变得随意,如在讨论题目的设定、阅读材料的设定等均由课程组在集体备课中共同讨论确定,特别是严格规定单元测验的截止时间,既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又可以督促学生及时完成学习任务,推动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改变,保持学习的连贯性。
最后,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提供了条件。大学生是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群体,对他们的优秀学习成果进行评比和展示,可以激发其学习和参与的热情,也可以对其他学生产生示范效应。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评比结果及优秀成果的展示、“假如我是人大代表”的优秀提案展示、志愿活动、拓展训练和调研参观等活动的展示,都成为他们大学生活中的美好记忆。
实践教学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的探索,本课程已经形成较为规范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参观调查、志愿者活动、拓展训练、观看红色经典影片、党性教育实践等;实践教学基地不断拓展,近几年又增加了第一汽车制造厂、长春玉衡时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四平市委党校等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考核规范,纳入课程考核体系,占总成绩的20%。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成果得到主管部门领导和同行专家的认同和好评,并在省内外一些高校中得到了推广。
三、平时分散累计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实现考核方式的科学化合理化
单元测验作为平时学习考核成绩按20%计入总成绩。网络平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也提供了期末考试题库和平时考核复习题库。在每个单元教学中选择部分内容为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完成,以选择题、论述题、分析题等形式进行基本知识的考核,任课教师在规定时间在网络上完成作业批改,在有效地督促学生学习进程的同时,累积学生的平时成绩,改变期末考试一张试卷决定成绩的方式,避免平时没有掌握基本知识、期末突击复习死记硬背的情况。
网络讨论回复按5%计入总成绩。除了单元测验成绩计入总成绩以外,更多体现网络中学生参与的有关主题讨论回复也是考核内容。任课教师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每个单元教学内容设置讨论主题,鼓励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和深度思考,不设定统一答案,回复要求立场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分析清楚、具有逻辑性即可。
四、“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
近两年来,本课程在原有省级精品课基础上大力推进网络课程建设,充分整合利用各方面的教学资源和条件,实现课程建设的规范化。网络课程运行与维护有专人负责,教学进度实现步调一致,使传统教学真正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三位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从学生参与广度来看,实现了全员参与。本课程网络平台每学年为约4000余名学生提供辅助教学,所有学生通过账号登录BB平台进行注册和学习,实现了全员参与,有效推进了我校数字化教学改革。
从BB平台应用来看,学习和互动贯穿授课全过程。每个单元都设置必读材料、单元测试、讨论主题等,单元授课伊始网络平台即开通便于学生学习,单元授课结束网络测验关闭,同时学生在网络平台学习基本知识的情况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进行实时考查和总结。
从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的效果来看,学生满意度较高。首先,学生对教师专题授课情况评价较高,课程组教师的学生评教均为优秀。其次,网络学习平台中基础资源与拓展资源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合理确定网络课堂单元测试开放时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由学习相结合;单元测验与讨论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促进师生间互动交流,学生反馈较好。2015~2016学年第1学期针对13级近千余名学生调查,许多学生认为网络课程在减轻学业负担方便学习的同时,扩大了知识视野,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对课堂专题教学讲解记忆深刻理解透彻,喜欢课堂加网络的灵活上课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63%的学生愿意接受网络课堂的方式授课,说明网络课程建设比较及时地满足了当前大学生多样化学习方式的需求;78.5%的学生认为目前网络课程教学模块等内容设置合理或者较为合理,83.4%的学生认为单元测试试题结构合理,说明多数学生比较认可网络课程的学习要求设置;64%的学生网络平台的学习资源比较丰富能满足学习需求,70.4%的学生认为“平台学习基本知识,在课堂听专题讲解”的教学方式有帮助或有较大帮助。
五、“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仍需在实践中继续完善
教师的理论授课水平和网络技术能力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绩卓著,但继续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也面临着许多不利因素。国际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有了新的变化,加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错综复杂;国内情况看,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多样化。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学生关注和关心的热点问题来设计专题教学内容,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内容放在时代背景中去解析。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加强学习,始终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才能以先进理论吸引人,讲理透彻说服人,使学生真懂真信。
尽管教师通常不像青年学生那样容易接受网络等新鲜事物,但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有效对抗不良信息都不能缺少网络技术支持,也就是说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必须要掌握新媒体技术。唯有跟上时代脚步,才能真正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成为他们愿意与之交流的良师益友。
加强网络资源建设的系统化建设和网络互动实时性。网络时代人们获知的不仅是海量信息,而且信息不断处于更新变化之中。在这种情况下,课程的网络资源的系统化建设和实时更新和交互就成为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由前述问卷调查可知,BB平台的资源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还没有充分利用,所以还需进一步丰富资源,并进行更便捷更直观的系统化建设,从而进一步提高课程平台资源利用率,实现学生在网络平台的更深度参与。同时,现有网络课程基本能够满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要求,但网络课程本身开放性的限制,使这种互动的实时性体现还不够充分。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提供的教学资源共享也受到一定限制。所以还需拓展网络课堂空间,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形式,如微课堂具有开放性和即时性的优势,不但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学生挖掘有效的资源可以实现互助互学,可以扩大学习成果的影响范围,也是主动学习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
[1]刘海燕,宁淑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需求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9):99-101.
[2]杨志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6(06):69-73.
[3]高建华,朱健.基于MOOC平台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01):32-35,50.
[4]于凌云.现代教育技术视野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16(04):75-78.
[5]宫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9):35-37.
[6]王灿,张莉.混合式教学模式初探[J].当代职业教育,2015(09):16-18.
G41
A
教育厅教研项目“基于自主学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东秀萍(1975-),女,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