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

2017-03-22张玮君刘国胜

关键词:私有制手稿共产主义

张玮君,刘国胜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

张玮君,刘国胜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哲学的早期文本。在该文本中,马克思从经济学和哲学这两重视角出发来解读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第一次用经济学的思想阐释生产劳动的存在论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表达他对共产主义这一未来社会的理解。所以《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这是马克思首次集中对共产主义这一思想主题的经济—哲学阐释,这为后来的《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奠定了理论基础。重新认识《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对于当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主义;现代化建设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行文方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哲学的早期文本,在马克思哲学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从文本的视角看,《手稿》是由序言和笔记本Ⅰ、Ⅱ、Ⅲ四个部分组成的。其中,笔记本Ⅰ和Ⅱ是马克思经济学思想的阐述;在笔记Ⅲ中,马克思运用笔记本Ⅰ、Ⅱ中的经济学理论来阐述共产主义思想,从而实现了经济—哲学的视域转换,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开辟了道路。马克思在巴黎期间不仅对大量的空想社会主义著作进行了研究,还实际接触了具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法国工人运动。通过对共产主义的阐述,马克思将其思想理论从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批判推进到对未来新社会形态的建构上。马克思这一理论进路,对于我们认识当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学视域下的共产主义

(一)经济学视域下马克思对三种“共产主义”论的批判

在《手稿》中,马克思在阐述自己的共产主义思想之前,对“粗陋的共产主义”“按政治性质是民主或专制社会主义”“废除国家的共产主义”这三种共产主义思想进行了批判的考察。马克思指出:“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这可以看作马克思经济学视域下的共产主义思想考察的出发点。在《手稿》的前两个笔记本中,马克思分别考察了工人的经济现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资本和利润的分配等资本主义经济事实。在充分研究国民经济学的相关著作之后,马克思在对上述经济事实的分析和批判过程中提出了异化劳动思想。马克思指出,经济学中的异化劳动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全面异化的基础。在这之后,马克思对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关系又进行了研究,并以私有财产为中介来阐述共产主义思想。由此可见,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的出发点和思想主线是异化劳动。

马克思认为粗陋共产主义不过是私有财产关系的普遍化、平均化及其完成。粗陋共产主义的基本主张不外是持有以下观点:一是坚持绝对平均。抛弃、放弃、摧毁一切不可以平均分配的物质。二是坚持私有制。生活和生命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对物质的直接占有。私有财产关系仍然是共同体与实物世界的关系。用平均私有财产关系代替差别私有财产关系。三是工人的普遍化。将工人的普遍化作为解放工人的途径。四是用公妻来反对对婚姻伴侣的私人占有。从这些主张中,我们不难看到,粗陋共产主义从道德的立场,批判资本主义非人性。这一批判难以逃避“道德主义”陷阱。“‘道德主义’的价值预设是:效率与公平不可协调、财富和幸福相互对立”[1]。在对待不能平均的物质时采取抛弃和毁灭的方式是社会的一种倒退。而对于工人的普遍化和物质的绝对平均化,其本质是私有制的绝对化平均化。这种形式的共产主义还没有摆脱私有制的束缚,社会只是建立在私有制的普遍化和平均化之上,并没有根本性的进步。而这种绝对的平均化和私有制的普遍化不仅带有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还通过影响劳动和资本这对矛盾来制约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还对“按政治性质是民主或专制社会主义”和“废除国家的共产主义”进行了批判考察,他认为这两种共产主义没有将私有财产与人以及人的劳动联系在一起,即没有看到私有财产的积极性,更没有意识到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同时,这两种共产主义思想将共产主义建立在抽象的基础之上,所以这两种共产主义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而马克思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些,才能将他阐述的共产主义由空想推向科学。

(二)经济学视域下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阐述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他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国民经济学时发现人与劳动产品、人与劳动过程、人与人的类本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异化的。这种“异化”从本质上来说是“异化劳动”的结果。而异化劳动又是在私有制下产生的,是私有制的必然产物。由此可知,对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实质上是对人类异化劳动的扬弃。人类对异化劳动积极扬弃的结果是对私有制的消灭。诚然,马克思是通过论述对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来说明共产主义的革命目标:对私有制的消灭。

马克思指出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异化产生于私有制之下,是私有制的必然结果。而私有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因此,异化的产生归根结底可以被认为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这种扬弃就是对生产力发展的一种积极扬弃。他指出了共产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他还明确提出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是异化产生的原因,也是扬弃异化的方法。由此可知,只有生产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积极地扬弃人的自我异化,才能实现共产主义。自此,马克思为共产主义找到了经济的基础和理论的基石。

二、哲学视域下的共产主义

马克思在论述其共产主义思想前,先批判性地考察了三种共产主义思想,论说了它们的缺陷和空想性。但是马克思又是如何论证自己所创造的共产主义的科学性可行性?下面笔者将从哲学视域下论述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性。

第一,马克思通过揭示人的本质、社会的本质和自然的本质来论述其共产主义的本质。马克思认为公妻的思想体现了男女之间的关系,男女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与人关系的实质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通过批判粗陋共产主义的公妻来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得出共产主义是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和谐统一。马克思认为:“这种关系通过表明人的自然的行为在何种程度上称为人的行为,或者,人的本质在何种程度上对人来说成为自然的本质,他的人的本性在何种程度上对他来说成为自然。这种关系还表明,人具有的需要在何种程度上成为人的需要,就是说,别人作为人在何种程度上对他来说成为需要,他作为个人的存在在何种程度上同时又是社会存在物。”[2]80由此可知,人的本质、社会的本质和自然的本质都是拥有本性的人。马克思已经认识到共产主义的核心是人。马克思不仅用这种人本主义思想去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反人道的异化思想,还揭示出了共产主义的目的,即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第二,共产主义是对人的解放。马克思指出,对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是人为了人并且通过人对人的本质和人的生命、对象性的人和人的作品的感性的占有。他认为人既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主体又是认识的客体对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主客体相连接。这个观点的提出为马克思人类解放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马克思所说的人的解放是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彻底的解放,这种解放是在实践中实现的。在这里提到的对人的解放是人通过思维和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的自我肯定,是人利用对象来对自己的一种本质力量的确证。由此可知,马克思在《手稿》中,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其思想的局限性。马克思此时提到的解放只停留在对人一切感觉和特性的解放上,而没有意识到人的真正解放是对人本质的解放。马克思在这里虽然已经明确提到实现解放的途径是实践,但是却没有明确指出是革命的实践。马克思在《手稿》中对共产主义人的解放的阐述虽然有其缺陷,但是它仍是马克思走向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步,其思想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第三,共产主义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本质统一的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中自然界是真正复活的,人实现了自然主义、自然界实现了人道主义。马克思认为自然界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而人作为特殊的个体又是社会的存在物。人、社会和自然三者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是马克思共产主义的基本要素。马克思通过阐述了人、社会、自然三者的关系,从而论证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构成。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证明了人类社会不是神的创造物,它是人、社会和自然的有机构成物。

三、《手稿》中共产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

《手稿》虽然不是马克思哲学诞生的标志,但它无疑是马克思哲学形成过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集中体现了马克思转向经济学研究后的理论进展,首次以综合的、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表达了马克思对现实的批判和对未来新社会的构想,从而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思想地位与现实意义。

(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思想地位

共产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是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有如下几点:第一,首次提出共产主义思想。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思想又被称为共产主义思想。《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是马克思在其著作中,第一次阐述共产主义思想。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第二,提出共产主义是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和谐统一。在《手稿》中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是人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马克思认为这种共产主义完成了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统一。第三,阐述了共产主义的核心是人的解放。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占有物质,而是为了实现人的解放。共产主义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它不仅揭示了共产主义的核心应该是人,还说明了异化劳动是人异化的一种形式。这为后来马克思研究社会历史创建唯物史观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四,论述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方法。在《手稿》中,马克思明确提出理论源于实践和实践验证理论的思想。他认为:“我们看到,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的方式,只有借助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因此,这种对立的解决绝对不只是认识的任务,而是现实生活的任务,而哲学未能解决这个任务,正是因为哲学把这仅仅看作理论的任务。”[2]88由此可知,实现共产主义的方法是进行实践,此思想的提出为共产主义的建设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二)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列宁思想为指导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主义社会是我们国家建设的长远目标。马克思在《手稿》中阐述的共产主义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坚定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信念。马克思《手稿》中指出:“在社会财富增进的状态中,工人的沦亡和贫困化是他的劳动的产物和他生产的财富的产物。就是说,贫困从现代劳动本身的本质中产生出来。”马克思从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中分析出私有制的内在矛盾,并提出共产主义是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解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的方法。《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是建立在经济学、哲学基础上的思想,其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马克思在批判地考察三种形式的社会主义论断时,他通过对每一种共产主义的细致分析,加深了我们对真正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解,也坚定了我们发展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这里明确指出共产主义的出发点是人,目标也是为了人的本质的占有。它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矛盾的解决。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问题才是共产主义的核心问题。我国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人的发展。不仅要做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还要做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作为实践的主体,只有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自然和社会的发展。

第三,大力发展生产力。马克思指出:“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这表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来推动的,异化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异化的消失也只能通过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来实现。共产主义要想让资本主义退出历史的舞台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通过发展生产力实现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通过发展生产力来增加共产主义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在这个同时存在多种社会形态的世界里,国家间不仅存在民族和历史的差异,还存在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仅是中国社会的发展,更是社会主义的建设。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增加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中的竞争力,才能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现如今,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发展生产力也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第四,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构中国现代性。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即实现社会的全面现代化。《手稿》中的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证明人类社会是人、社会和自然有机的历史机体统一的现实整体。要想实现社会的全面现代化就必须实现人的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以及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建构新型的中国现代性。

《手稿》是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对共产主义的初述,他运用经济学思想去论证共产主义,将共产主义思想建立在经济学基础上。这是马克思首次集中论述对共产主义这一思想主题的经济—哲学阐释,这为后来的《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奠定了理论基础。重新认识《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对于当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今时代我们研究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并不只是为了做文本研究,更是为了在我们的现代化中运用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指导实践,这是马克思共产主义当代价值的生动体现。

[1]刘国胜.中国现代性建构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251.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D63

A

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项目资助“马克思现代性哲学思想研究”(CSZ14003)

张玮君(1990-),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刘国胜(1966-),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私有制手稿共产主义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作家手稿
作家手稿
丢失的手稿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女性地位变迁的探究
从“消灭私有制”看私有财产的是与非
手稿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恩格斯的专偶制思想——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感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