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园APP新载体的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构建研究
2017-03-22李永兵王兴国苗存龙
李永兵,王兴国,苗存龙
(重庆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 400054)
基于校园APP新载体的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构建研究
李永兵,王兴国,苗存龙
(重庆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 400054)
手机APP的广泛运用将现代人带入了全新时代。这引发了“90后”大学生群体思想的变化,也给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构建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须重视APP 载体的开发与建设,提升校园APP管理水平,发挥其主导作用,占领自媒体时代制高点,为主流意识形态占领网络主导地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校园APP;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构建
自媒体时代,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APP软件、微博、微信、QQ、BBS、博客等众多自媒体介质变得更加活跃。自媒体的强大传播效力,使手机成为第一大网络微传播终端[1]。网民们通过自媒体介质,自主网罗筛选信息,发布自制新闻,展示个人观点已成为流行时尚。如今,手机APP软件开始作为媒介新秀逐渐风靡全球,它正逐步发展成为网络世界中具有强大传播力的传播媒介。目前,网络主流意识形态所处环境越来越复杂,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校园APP的舆论引导功能,加强宣传和引导工作,从而提升工作的有效性[2]。
一、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构建的校园APP载体涵义及特性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APP载体的涵义
APP是Application 的简称[3],一般称之为应用。它通常指的是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中的第三方应用程序。时下,智能手机的运用非常广泛,致使APP数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交友、娱乐、学习、家居等APP软件异常火爆。校园APP是高校依托现代软件技术建立的高效、科学地管理、服务师生的手机应用软件。校园APP已经全方位地进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4]。
“载体”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自然科学界的化学研究领域,是催化其他化学反应的中间物,使化学催化剂附着的浮石属于载体。随着历史的发展,“载体”这一术语被应用到其他领域,传递信息的语言文字也成为一种载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就属于这种范畴。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以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意”,是一种通过网络电子数据信息交换系统,向大学生传播一定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促使大学生形成一定思想政治品德和综合素养的活动形式。校园APP载体之所以归属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范畴[5],是因为校园APP拥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所必须满足的3个基本条件:第一,校园APP软件通过其在网络空间的运行,能够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原则和内容等信息。第二,校园APP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和控制,可以通过校园APP管理队伍和运行机制,对其进行科学运用和有效控制。第三,校园APP能够成为联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纽带,并促使两者互动。
结合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涵义和校园APP属性,本文认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APP载体(以下或简称“校园APP”),是指在实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容纳承载、快速传递、及时更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信息,使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主体运用,促使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校园应用软件。就类型而言,校园APP多为综合类服务平台,囊括服务、娱乐、消费、查询等板块。本文将围绕如何把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确保其主导地位以及进一步开发校园APP功能等问题展开探讨。
(二)校园APP的特性
校园APP不仅体现出传统媒体所具有的承载性、中介性、可控性、目的性等特征,还体现出以下特性:
第一,交互性。校园APP建立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及时互动的信息通道,校园APP通过在内部嵌入SNS平台,使用户可以相互交流,展现出超强的互动特性;第二,快捷性。校园APP可以依托大数据时代信息集结汇聚的优势,信息更新换代的速度也非常快,设置的思想引导内容,可以即刻展现在受教育者面前;第三,新颖性。校园APP不仅有文字、图片,还有海报、声音、视频等各种丰富多彩的资料。校园APP短小精湛,不同资料交替出现不会给使用者造成视觉、听觉上的疲劳,相反,会给他们一种新颖的感觉。第四,便利性。打开手机中的校园APP软件,通过简单触屏操作,就能快速、直观、全方位地了解当前国家各方面的大事件,同时可以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作为大部分为90后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将不再把思想政治教育当作是一件枯燥乏味的、直接思想灌输的事情。显然,校园APP载体具有超强的实用性,是开展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构建的好帮手。
二、运用校园APP开展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构建的意义
运用校园APP开展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构建,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时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维护校园的和谐平安。
(一)校园APP开辟了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构建的新时空
校园APP的运用拓宽了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构建的空间领域,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新天地。校园APP 是一个兼容性极强的现代网络数据容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海量资源都被汇聚在简约的图标之下,并通过树状链接实现了对分散数据信息的关联与组合,使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与多元化,达到了“图、文、声、像”综合立体视听效果。校园APP 还具有非常强大的交互功能,为大学生提供了互动空间。校园APP 包含了多种媒介要素形式,具有强大的包容性、承载力和整合力。校园APP营造出来的全新空间,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领域。
校园APP充实了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构建的时间领域。英国学者罗素认为“明智地利用闲暇时间,是文明和教育的产物”。校园APP软件能充分利用大学生闲暇时间,开展灵活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延伸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轴。大学生可以在候车时、旅途中、茶余饭后,在打开手机浏览新闻、查看课表的同时,顺便浏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素材。以往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多为理论学习,且在人员高度集中的课堂开展,即使是网站客户端也需要多种路径才能浏览到学习内容。校园APP利用其技术黏性,聚拢大学生用户,“润物细无声”地开展思想教育。
(二)校园APP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大学发展的灵魂,它具有展示学校外在形象和内涵精神、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任何课程都无法比拟的[6]。健康的、积极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当下,校园APP在校园文化氛围营造方面,充分展现了“小体积、大能量”的优势。校园APP囊括的各种正能量信息都是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每天浏览校园APP,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和熏陶。短小精湛的励志视频能号召青年一代继承优良传统,一曲动人心弦的歌曲能够激发青年学生的青春激情,能够唤起青年一代对高尚道德品质的追求和向往。校园网络主流意识形态APP所营造出来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品性养成具有“润物无声”的渗透力。同时,由于校园APP中的网络交流沟通更加平等自由,使得学校管理者和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比较及时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思想困惑,从而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交流沟通的默契,营造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校凝聚力。校园APP软件能够精彩呈现校园文化,因此校园APP肩负了弘扬校园文化的使命;同时,校园APP软件也赋予了校园文化独特的内涵。清华大学的“清华在线”、武汉大学“武大青梅”等校园APP的运行,对本校校园文化产生了良好影响。重庆理工大学开发并运行的校园APP“知行理工”,被运用于服务学生学习生活、维系师生感情、发布消息、营造勇于拼搏的“重理工精神”等方面。
(三)校园APP促进校园平安和谐
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小组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习近平在会上强调,网络和信息安全牵涉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我们面临的新的综合性挑战。高校网络不安全,国家网络就不安全;高校网络不稳定,国家网络就不稳定。在微博、微信、QQ、BBS等社交网络和即时网络空间,大学生网民用户正呈几何式快速增长,网络的平等性、身份的隐匿性、交往的互动性造成了主流传播媒体在意识形态宣传中话语权的日渐式微。部分大学生网民缺乏责任意识,在表达异议或者发表看法时不够理智,对热点事件的评论有盲从、集群化倾向;部分网民甚至歪曲事实,散布网络谣言。当前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中国经济的腾飞引起了西方别有用心的国家的强烈反应,世界上出现多种“中国论”,例如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等。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传播损毁中国国家形象,利用网络传播其歪理邪说,引诱不明真相的大学生上当,企图实现“西化”“分化”的图谋,当下,应该高度重视利用影响力巨大的校园APP开展网络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以正视听。“平安校园”板块能够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校园安全预防信息,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安全知识,寓教于乐。校园APP的建设利用,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大学生的保密意识、校园安全意识,提高大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
三、校园APP的开发运用举措
目前,依托校园APP开展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构建尚处于起步阶段。校园APP的研发和应用,应融合多种自媒体的特性和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并结合各高校实际情况。
(一)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发挥校园APP的主导作用
网络意见领袖在校园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众多网络舆论事件表明,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在影响力方面常常超乎想象,他们常常在校园APP营造的网络舆论中扮演着“弄潮儿”形象,逐渐成为大学生网民的代言人,是使校园APP发挥引导作用、彰显活力的重要角色。他们的言行对校园APP作用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通过“聚类分析”[7](Means ClusterAnalysis)可以初步鉴定出各ID在学生网民群体中的角色类型,并从中筛选出群体中有“意见领袖”[8]潜质的人才。同时,还可以发布招募公告,招募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另一方面,加强网络意见领袖培训。针对校园APP运行情况,举办专题培训班和专题研讨会。专题培训主要是针对APP运行特殊时期,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重大棘手问题进行专项培训,释疑解惑。专题研讨班主要是在APP运行过程中,基于实证调查,对思想引导相关课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提高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理论素养,从而实现校园APP影响效应最大化[9]。
(二)贴近学生学习生活,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第一,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掌握科学的工作节奏。要研究校园APP发布信息的时间热值[10]。根据2015年6月CCTV市场研究发布的调查报告来看,大学生上午8点到9 点、中午12点到13 点、下午4点到5点是集中使用APP载体的热值时间。校园APP可以利用这些时间段,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二,选用易于学生接受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不仅要在形式上充分考虑到学生受众对图片、视频新颖性的需求,在格式编排上要凸显校园APP页面的感官吸引力,更要在内容深度上下大功夫,专注于人的精神品质与价值追求,从而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依托其开展思想教育。第三,校园APP空间议题设置要贴近大学生需求。可以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热点议题[11]。根据大学生文科和理科的知识领域的不同,设置不同结构和逻辑顺序的素材呈现。还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习惯和特点等灵活选择议题,控制学习进度,满足90后大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第四,运用网络流行语消除隔阂,拉近距离。90后大学生喜欢听到反映其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的语言。思想引导者要知晓并能熟练运用90后语言流行形式。
(三)重视校园APP思想引导作用,积极研发推广服务平台
高校要深入研究 APP 载体的内涵、特性、作用以及运行规律,增强载体开发和建设的支持力度,提升研发和运用校园APP的紧迫感和责任心。
大力支持校园APP的研发工作。要积极运用校园APP 载体开发相关技术,与校园APP研发专家合作,打造经典校园APP,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深入研究校园APP思想教育内容设计的科学性。正如美国学者温德尔·约翰逊认为,传播内容设计应当重视抽绎阶梯的使用,校园APP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要根据学生层次、内容需要和教育内容结构,既要有较高水准的概括性抽绎阶梯,也要有细致入微的具体抽绎阶梯[12]。第二,注重校园APP的浏览效果,加强板块设计,提升链接技术。例如,关注移动端社交应用效果,TutuAPP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其“弹幕”超炫且实用的设计,深受学生的喜爱。校园APP板块设计要讲究科学性,将实用性、服务性、娱乐性相结合,打造经典校园APP应用软件。第三,要加强平台的推广,通过大力宣传提升校园APP舆论平台的知名度,不断扩大其影响力,打造知名品牌,以品牌效应吸引大学生关注校园APP。
(四)占领自媒体时代制高点,传播主流意识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指出,“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13]。
自媒体时代,各种媒介相互交错发布信息,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层面的东西都在这里汇聚、交锋。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认为,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参与新闻的传播,而不可能人人都具有职业道德,也难保证每个人都受到过新闻专业的严格训练,通过他们所传递的信息,很难说是真正的新闻还是无知之见。在开发与运用校园APP时,必须坚持鲜明的思想性和方向性,必须占领自媒体时代微型传播媒介的制高点,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充分发挥校园APP应有的目标激励功能和价值引领作用[14]。正能量多一点,负能量就相对少一点;主流意识形态信息充满校园APP空间,其他西方反动信息就没有了“市场”。总之,在运用校园APP时,要牢牢掌握网络舆论的话语权,统领众多微型媒介,发挥主导作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共同理想与价值追求[15]。
(五)加强部门协作,提升校园APP的管理水平
运行好校园APP需高校各部门内部的通力合作,并且重视提高校园APP工作队伍的管理水平。
第一,健全校园APP管理工作制度。高校要重视对校园APP管理队伍的组建,同时,健全校园APP管理工作制度。管理队伍主要成员可以包括学校宣传部、学生工作处、学生工作服务中心、校园网络中心等相关负责人。校园APP管理团队,要设置运行和维护相关部门,成立校园APP管理工作小组,并常设管理工作办公室;要明确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责,保障校园APP的正常运行。第二,建立日常调研机制。要加大对校园APP的日常维护和运行情况记录,定期筛查校园APP交互关键词和峰期舆论导向。校园APP管理办公室成员要经常浏览日常情况记录,并及时掌握大学生在校园APP的言行导向。第三,建立校园APP应急处理机制。包括系统应急处理和舆情应急处置。关于系统应急处理,要安装校园APP主动安全防御系统,预防校园网络ARP攻击,同时对系统紊乱有应急预案,防止校园APP出现崩溃,影响正常运行。对于舆情应急处置,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沉稳不慌乱,及时了解相关情况,报送校园APP管理委员会,依据部署尽快有效地引导校园网络舆论倾向。第四,提升校园APP管理者信息素养和责任意识。基础性网络知识方面,要了解网络传播学的理论知识,如“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以及APP用户黏度等,以及网络传播的相关法律知识。在网络知识和技能方面,要了解校园APP的工作系统、主体PC机、调制解调器等网络设备相关知识,掌握网页制作、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等技巧。
[1] 任惠珍.聚合类新闻资讯APP的传播策略[J].新闻世界,2016(3):64-66.
[2] 王兴国,苗存龙.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策略[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6):101-105.
[3] 庄一民.高等学校APP手机平台的育人功能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5(2):166-167.
[4] 邓逸钰.APP的媒介使命转变[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3):151-152.
[5]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163.
[6] 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93.
[7] 刘志兵.高校网络舆情监控系统的实现[J].长沙大学学报,2014(5):56-58.
[8] 温静,龙军锋,卢鹏.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形成、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12):133-138.
[9] 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07.
[10]季海群.大学生闲暇生活的现状、特点及其对策研究——从网络使用的视角[J].江苏社会科学,2013(3):90-95.
[11]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432.
[12]孙庚.传播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02.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4]陈德玺.“新常态”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辩证思考[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3):77-82.
[15]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95.
(责任编辑 冯 军)
Research on the Leading Position of Network Mainstream Ideology Based on the New Carrier of Campus APP
LI Yongbing, WANG Xingguo, MIAO Cunlong
(College of Marxism,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4, China)
The use of mobile phone application has brought us into a new era, which leads to a different group thinking of college students after 1990. This also brings grea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ideological work in universities, particularly for maintaining the leading position of network mainstream ideology. Therefore, it will require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or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exploit and develop the platform of APP,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campus APP, by which to provide a protection for the leading position of mainstream ideology on the campus network.
campus APP; network mainstream ideology; leading position; build
2017-02-21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网络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主导地位的构建研究”(16SKSZ031)
李永兵(1971—),男,四川广安人,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王兴国(1962—),男,重庆人,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苗存龙(1983—),男,山东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与人的全面发展。
李永兵,王兴国,苗存龙.基于校园APP新载体的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构建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6):127-132.
format:LI Yongbing,WANG Xingguo, MIAO Cunlong.Research on the Leading Position of Network Mainstream Ideology Based on the New Carrier of Campus APP[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7(6):127-132.
10.3969/j.issn.1674-8425(s).2017.06.020
D64
A
1674-8425(2017)06-012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