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义视角下留学生跨文化交流探析
——以西安高校留学生为例
2017-03-22陈婷婷
陈婷婷
(西安思源学院外语系,陕西西安 710048)
引言
世界主义理论认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交流沟通工具的进步,人类不同文化地区的交流会日益频繁,文化交流和汇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人类文明的共性大于每个地区文化的个性,加强地区间文化联系,促进不同文化实现交流汇聚是“地球村”人文发展与交流的主题。留学生来华学习,一方面追求个人学业,另一方面在中国学习中国文化,有利于回国后将中国文化带到本国,达到文化交流的作用。西安是留学生集中的地区之一,研究西安地区留学生跨文化交流的现状,提出建议,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普适性。对其他地区做好留学生管理工作,促进留学生跨文化交流,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将具有重要意义。
一 留学生跨文化交流现状
当前留学生在西安了解中国文化,进行跨文化交流的主要形式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课堂教学,特别是包括陕西师范大学在内的诸多高校针对外国留学生开设了对外汉语专业,专门培养汉语教学的学生,增加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机会和平台。部分大学针对留学生开设了汉语语言预科班,让留学生在短期内学习基本的交际汉语,作为在中国生活学习的必备工具。
二是课外组织活动,包括节假日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出外旅游,见识中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国文化和风土人情的熏陶,对中国文化有更直接的认识和了解,增进认同。以某高校为例,2016年该校在端午节组织外国留学生一起包粽子,向留学生介绍端午节的历史来源,并介绍了屈原的爱国情怀,让留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和名人事迹也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在暑假期间,该校组织部分留学生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外国留学生纷纷惊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高超水平,表示要利用好在中国学习生活的宝贵机会,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认同中国文化,做好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课内和课外活动相结合,是西安高校留学生了解、认同中国文化的主要形式,为进一步了解留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偏好及进一步了解不同形式取得的实际效果,在调研中笔者向100名留学生发放问卷,收回80份,有效比例80%,具体调研结果如下所示。
表1 外国留学生了认同中国文化的形式偏好调查
根据表1可以看出,当前外国留学生首选的形式还是课堂教学,这也是课堂教学具有系统化、理论化和规范化特点所致,也从侧面说明当前西安高校对留学生所设计和安排的文化课程是符合留学生实际所需的,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其次,旅游和参加文化展览,观看电影,阅读报刊杂志成为大多数留学生的选择,由于这些形式不是教学内容安排,是学生自主选择和参与的,获得如此高的认同率,说明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好奇、求知欲是很强的,也成为高校对留学生开展中国文化教育的一个基础。
二 留学生跨文化交流存在的问题
世界主义强调,各国文化要充分进行交流、融合,既保留特色,又要开放,走向国际,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在华留学生要积极学习中国文化,增进认同感,才能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根据调研,当前留学生了解、认同中国文化存在的实际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外文化背景差异,造成留学生短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障碍。中国文化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由此衍生出中国道德文化的中心思想,几乎贯通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这一点除了日韩留学生外,欧美国家的个人主义至上文化理念在中国文化中往往格格不入。最明显的就是中国人喜欢关心他人的生活,强调助人为乐,而欧美留学生则认为自己的生活是“隐私”的范畴,不喜欢中国人这种热情,对中国文化这一方面的认同有一定的障碍。
二是人文价值观的差异。中国文化价值观强调勤劳朴素,“风物长宜放眼量”,要“天人合一”;而西方价值观强调实用主义,例如很多中国学生喜欢自己煮东西吃,隔夜的饭菜可能出于节约也会在第二天加热后再吃,而欧美留学生对此很不理解,他们的观念里没有太多勤劳朴素的价值观念,而是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生活水平的满足。人文价值观的差异有时也会让留学生认同中国文化有一定的障碍。
三是人际交往的差异。中国文化崇尚含蓄,委婉,特别是人际交往,直来直去的语言表达可能被认为是不成熟、缺乏考虑和易冲动的表现,特别是感情表达上,中国人往往注重行动,不擅长,也不看重语言表达。而这一点与西方文化是大相径庭,西方文化崇尚直接了当表达意图,对感情表达淋漓尽致,很多留学生看来中国文化太含蓄而有理解难度,难以认同。
三 留学生跨文化交流的对策建议
首先,学校要充分正视并重视文化背景差异对留学生认同中国文化造成的障碍,而解决的主要方式就是加强沟通,让外国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价值观。中国是历史悠久的东方古国,农业长期以来是中国的经济支柱,农业文明在中国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一些诸如天人合一、勤劳勇敢、集体主义精神都是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这一点和欧美国家海洋文明、非洲国家的草原文明都有很大的差异,由于文明起源的经济基础不同,导致的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只是差异而无对错之分。学校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关于中国历史的课程,让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前世今生和发展历程,增进了解,加强认同。
其次,要让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形式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课外组织活动,还可以探索创新新的方式,例如鼓励外国留学生加入中国学生组织的兴趣社团,鼓励中外学生友好交流沟通,通过同龄人的相处,让外国留学生更好地在人际交往中感受中国文化的特点,逐渐打开心扉,了解、认同中国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要注意沟通和引导,留学生来华学习,了解中国文化,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是留学生的选择,学校要做的不是强迫,而是要展现出中国文化的优秀品质,吸引留学生自发地了解和认同中国文化,这一点是留学生教育的一个原则。
再有,学校要积极加强留学生教育师资力量,选聘一些在留学生教育上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充实在一线岗位上,国外孔子学院的海归人才可以被吸纳到教学队伍中。这些人才大多有丰富的与外国人打交道的经验,跨文化交流能力强,能够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留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够用更为适当的方式吸引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加强认同,这样在外国留学生在中国进行跨文化交际时,能够避免一些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出现。
总结
世界主义跨文化沟通视角强调文化的交流和汇聚,留学生作为中外文化交流沟通的使者,是跨文化沟通的主力军。当前西安高校留学生在了解、认同中国文化方面有很多的形式和经验,但也存在一些现实的障碍,包括文化差异、价值观差异以及行为模式差异等。跨文化交际的措施并不存在统一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在这一动态的研究框架内,跨文化交流应采用因“实”而变的观点指导实践,根据多变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新的有效交际途径和方法,从而实现无障碍的跨文化交际。需要学校方面加强引导,创新跨文化沟通形式,鼓励中外学生沟通和交流,展现中国文化有魅力、有吸引力的一面,提高外国留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水平,进一步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1]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社会心理适应问题研究与对策[J].李丹洁.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5).
[2] 外国留学生在中国主流大学的文化适应——超越留学生公寓[J].道格拉斯·艾伦,胡锐军.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7(04).
[3]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中西方价值观念差异[J].于桂敏,王艳秋.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7 (03).
[4] 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跨文化交际问题思考[J]王辉文.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