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水围堰消能平台水垫池水力试验研究

2017-03-22陈云良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7年5期
关键词:土石围堰水力

赵 琼,陈云良,徐 永,王 波,杨 华

(1.四川大学 水利水电学院,成都 610065;2.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65)

采用过水围堰溢洪的导流方式可减小导流建筑物的规模,具有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的优势[1]。作为临时水工建筑物,土石过水围堰的抗冲刷能力较弱,溢洪时一旦堰面、堰脚局部冲开缺口、填充料被掏,极有可能发生溃堰事故,将严重影响基坑施工、威胁下游安全[2,3]。寻求改善围堰溢洪水力条件的方法,减轻水流对堰面的冲刷,对保障过水围堰的度汛安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对土石过水围堰护面水力研究方面目前已有不少成果。张微[5]通过土石过水围堰水工模型试验,研究了混凝土楔形面板上脉动压力的特征。杨磊[6]对土石过水围堰整体护面板的脉动压力分布规律及其特性展开研究,得出现浇混凝土整体护板上脉动压力分布与坡比、流量、水跃位置的关系和变化规律。陈云良[7]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楔形护板开展水力研究,给出了跌坎处发生的回流、旋涡及负压等定量成果。

在过水围堰的背水面设置消能平台,使得水流沿堰面斜冲加速后转向,从急流过渡为缓流,即通过水跃与下游衔接,是目前解决过水围堰消能防冲的主要途径。谢祥明[8]对两过水土石围堰不同破坏程度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合理设计挑流平台的高程,以保证挑流平台跃后高程与下游水面顺接,实现面流消能。潘露[9]通过双江口水电站土石过水围堰试验研究,发现由于上、下游围堰相距较远,上游围堰堰脚高程高于下游围堰堰顶,导致上游围堰堰脚处水深较浅、基坑水位较低,堰面消能防冲平台上不能形成面流或水跃消能。杨志雄等[10]在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土石过水围堰设计中,将上游围堰挑流平台高程较下游围堰顶高降低2.2 m,保证了平台过流时有足够的水垫深度、实现面流消能。

由于消能平台上水流急转向、其底流速较大,消能平台底板承受的冲击力和脉动压力均较大。特别在过水围堰落差较大时,为实现水流转向和消能防冲,将会需要有较长的消能平台,工程量增加较多,作为临时水工建筑物来说不太经济。因此,寻求改善消能平台水力条件的方法,对保证过水围堰溢洪安全具有现实意义。陈云良[11]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一种用于过水围堰消能平台的“水垫池”技术,并提供了几何结构的估算方法。在消能平台上设置水垫池相当于修一个浅消力池,该技术施工简便、工程量小,具有可行性,可以提高围堰参与溢洪所带来的显著经济效益。

过水围堰的冲刷一般发生在上游斜坡、平台与上游斜坡的交界处,以及平台下游护面和堰脚,课题组在专门制作的水工试验装置上,系统研究了过水围堰溢洪的水力参数[12]。本文主要探讨设置水垫池时消能平台上的水力特性,并与无水垫池时进行对比分析,为消能平台水垫池技术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水力试验设计

1.1 消能平台水垫池技术

过水围堰背水面一般设置的消能平台,如图1中实线所示, 为消能平台的长度,一般根据实现水跃消能进行设计。结合土石过水围堰溢洪水力特性研究探索,提出在消能平台前部设置“水垫池”,如图1中虚线所示,可实现过堰水流与下游平稳衔接。该项技术主要涉及两个参数:水垫池长度Ls和水垫池深度hs。基于消能平台水跃消能,水垫池长度可按Ls=KsL确定,Ks定义为水垫池长度系数;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水垫池深度hs可参考一般消力池池深计算方法来确定。

图1 消能平台水垫池结构Fig.1 The water-cushion pool structure for energy dissipation platform

1.2 试验装置

采用便于观察的有机玻璃制作过水围堰溢洪系统,试验装置见图2。顺水流方向堰顶宽0.10 m,围堰迎水面坡度为1∶1.5、背水面坡度为1∶3.5;消能平台总长0.30 m,与堰顶高差为0.15 m;消能平台下游坡度为1∶1.5,延伸至基坑。消能平台下预留水槽,方便设计水垫池的各种方案。为保证上游来流均匀平稳,在进水管后设置一道稳水孔板;为方便控制不同工况时对应的基坑水位,在出水管前设置挡水板。

设计了3个水垫池方案以及无水垫池方案进行水力试验,对比研究过水围堰溢洪时消能平台水力特性的差异。由一般消力池池深公式计算出水垫池深度h的范围在0.01~0.03 m,试验中分别设置hs=0.015和0.030 m,如表1所示。

参照澜沧江功果桥水电站土石过水围堰设计的5个典型工况进行模型试验,工况①~⑤相应单宽流量分别为3.45×10-3、8.15×10-3、18.55×10-3、25.75×10-3、33.15×10-3m3/(s·m)。流速采用旋桨流速仪进行测量,消能平台上的压力采用测压管测量。

表1 试验研究方案Tab.1 The schemes of experimental study

2 试验结果分析

2.1 溢洪流态

图3为工况③时消能平台的溢洪流态对比照片,可以看出:无水垫池时,跃首位置在消能平台中间靠前附近,主流贴底

图2 过水围堰试验装置Fig.2 Test device of overtopped cofferdam

图3 消能平台溢洪流态(工况③)Fig.3 Flow patterns of energy dissipation platform

板冲入下游护坡。水垫池方案一时水流直冲尾坎,水垫池作用不明显,随后主流翻滚流出平台末端、冲入下游护坡。水垫池方案二时跃首位于消能平台进口附近,水垫池内水流发生水平旋滚,消能较为充分;受尾坎的顶托作用,主流转向下游水面,与下游基坑平稳衔接。

随着泄洪流量增大、下游基坑水位抬高,无水垫池时,水跃位置向上游移动,水跃由远驱式水跃变为淹没式,如图4(a)所示工况⑤。水垫池方案二、方案三时,水垫池内形成稳定的水跃,如图4(b)、4(c)所示工况⑤。

图4 消能平台溢洪流态(工况⑤)Fig.4 Flow patterns of energy dissipation platform

分析认为:水垫池的设置相当于增加了水垫深度,特别在下游基坑水位相对较低、消能平台水深较浅时,有利于改善消能平台的消能效果。

2.2 流速分布

表2中列出各方案、不同工况下,围堰溢洪时消能平台进、出口水流流速的实测值。小洪水工况①、②时,水垫池方案一、二、三消能平台进口流速实测值分别为0.80~1.05、0.69~0.86、0.75~0.85 m/s,较无水垫池时的1.22~1.45 m/s明显减小。随着溢洪流量增大、平台水深增加,水垫池作用相对减小,消能平台进口流速与无水垫池差别不大。水垫池方案三、水垫较厚,工况⑤时平台进口流速相对较小。

消能平台出口处,不同工况下水垫池方案一、二、三对应的流速实测值范围分别是0.21~1.21、0.19~0.74、0.26~0.70 m/s,与无水垫池时的0.85~1.33 m/s相比,均有所降低。工况⑤时,水垫池方案二、三消能平台出口流速不超过0.70 m/s,明显小于无水垫池时的1.31 m/s;水垫池方案一池长相对较短,下泄水流直冲尾坎、翻滚出平台,出口流速为1.21 m/s。

分析认为:水垫池方案一时长度不足,水垫效果不理想。水垫池方案二、三消能平台出口流速较无水垫池时明显降低,可减轻水流对下游堰脚的冲刷破坏,增强围堰的过流稳定性。

表2 消能平台进、出口流速对比 m/s

2.3 压力特性

过水围堰消能平台底板承受水流转向的冲击力,压力特性对围堰结构稳定至关重要。图5给出了各方案、不同工况下消能平台底板压力分布的实测结果。图5中相对压力由公式(P/ρg)Δh算出,其中P/ρg为测压管水头,Δh为堰顶与消能平台的高差,取0.15 m。表明:① 无水垫池时消能平台进口处,由于水流转向压力出现峰值,之后略有减小,在平台出口附近随着基坑水位增高压力又逐渐增大。②与无水垫池时压力峰值出现在消能平台进口附近不同,受水垫池尾坎的顶托作用,底板压力峰值出现在尾坎附近、随后降低,与一般消力池的压力分布类似。③水垫池的设置相当于增加了平台上的水垫深度,可以缓解平台进口的冲击力,改善底板的受力条件。

图5 各方案下消能平台底板压力分布Fig.5 Distribution of floor pressure of energy dissipation platform under different schemes

2.4 消能率

根据水力实测结果,以消能平台底板为基准,选取围堰上游和消能平台出口两个断面进行消能率计算。图6给出了各方案下过水围堰消能率随下泄流量的变化。工况①时,各水垫池方案的消能率在82.68%~83.81%,与无水垫池时的77.54%相差不大。工况②~⑤时,水垫池方案二、三的消能率在50.84%~78.42%,较无水垫池时的33.89%~62.15%、改善较为明显。水垫池方案一、工况⑤时,水垫池作用不理想、消能率为30.63%,小于无水垫池时的35.55%,总体来说,水垫池方案二、方案三的消能效果较好。

图6 各方案下消能平台消能率Fig.6 The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of energy dissipation platform under different schemes

3 结 语

在消能平台上游斜坡常采用混凝土面板,包括:平护板、楔形护板等,作为土石过水围堰的溢洪护面;铅丝笼(钢筋石笼)多用于平台下游堰脚的防护;水垫池设置在消能平台上,各个保护措施应用的位置和作用不一样。消能平台是土石过水围堰实现消能防冲的关键,其水力学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利用水力试验的方法,对消能平台上有、无水垫池时的水力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

(1)水垫池的设置相当于增加了水垫深度,特别在下游基坑水位相对较低、消能平台水深较浅时,有利于改善消能平台的消能效果。

(2)设置水垫池时消能平台出口流速较无水垫池时明显降低,可减轻水流对下游护面、堰脚的冲刷破坏。

(3)无水垫池时底板压力峰值出现在消能平台进口附近,设有水垫池时底板压力峰值出现在尾坎附近,可缓解消能平台进口的冲击力、改善底板的受力条件。

(4)依据水跃消能设计消能平台长度L、确定水垫池长度Ls=KsL,水垫池长度系数Ks可取0.6~0.8;水垫池深度hs可参考一般消力池池深计算方法估算。具体应用消能平台水垫池时,可结合过水围堰工程实际进行设计。

[1] 顾靖超,王 辉,陆立国,等.滩坑水电站土石过水围堰溢流风险分析及优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8):132-134.

[2] 胡志根,胡建明,李燕群.过水土石围堰下游护坡的溢流设计风险率模型[J].水科学进展,2003,14(5):622-625.

[3] 左勤思,李云辉,胡志根,等.过水土石围堰下游冲刷计算及其模型试验[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41(6):55-61.

[4] 陈云良,张 林,张锦堂,等.过水围堰溢洪的全域三维数值模拟[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41(6):28-35.

[5] 张 微,陈 锐,王 玥.过水围堰混凝土面板水流脉动压力试验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2,30(1):145-148.

[6] 杨 磊,刘 彬,徐宏亮,等.过水围堰整体护面板脉动压力特性试验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5,34(7):103-108.

[7] 陈云良,伍超,王 波,等.过水围堰楔形护板溢洪流场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1,30(3):92-97.

[8] 谢祥明.两过水土石围堰不同破坏程度原因分析[J].施工技术,2007,36(7):53-55.

[9] 潘 露,王 川.高水头深覆盖层土石围堰过流保护试验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6,34(3):115-116,119.

[10] 杨志雄,陈能平,赵增凯.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土石过水围堰设计[J].水力发电,1997,(11):34-37.

[11] 陈云良.用于过水围堰消能平台的水垫池方法[P]. 中国专利: 201210405012.3.2015-07-08.

[12] 田静杰,陈云良,杨秀玲,等.过水围堰溢洪流场试验与数值模拟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5,33(9):99-101.

猜你喜欢

土石围堰水力
末级压出室水力结构对多级离心泵水力性能的影响
贫甲醇泵的水力设计与数值计算
供热一级管网水力计算及分析
湿地输油管线泄漏应急处理组装围堰的研制
双壁钢围堰水上拼装与打捞复位技术研究
高低异型刃脚钢围堰设计、侧卧组拼技术
水利工程施工中围堰技术的应用
不同水环境下土石混填地基水平推剪试验研究
水力喷射压裂中环空水力封隔全尺寸实验
土石混填路基材料最大干密度的影响因素研究